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发挥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实现静态、抽象知识动态直观展现,还可以突破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内化所学,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应用作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了灵活运用,且其在综合运用图、文、声、像等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中,创设直观新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的限制,同时引导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扎实掌握所学,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内化,提升学习质量。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一、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数学概念、数学定义等基础知识。数学具有抽象性,其具體表现在数学概念、数学定义的抽象上。在传统的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面对教师的长篇大论,往往难以理解知识,甚至在插脱离现实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该学科学习失去了兴趣,得不偿失。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可以发挥其现有特点,有效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知识的限制。具体来说,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其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且往往对其有深刻的感知与理解。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文字、图片、视频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学生在直观的体验过程中,多多思考,解决重难点知识。以“加法交换律”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结论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则会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且学生难以对其有深刻的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我将多媒体直观展现两条线段,将其相割裂的位置进行动态演示,在移动、变换两条线段位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线段的长度总和是不变的,从而在如此直观的演示中,理解a+b=b+a,扎实掌握加法交换律,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二、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具有抽象性,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教材中所展现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结论。面对结论性的知识,学生受其有限的学习能力的影响,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机械识记。在识记的过程中,其无法透过结论感知其本质,自然影响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新课改要求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将静态的知识以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此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回归数学本质,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以“平均分”为例,在无法掌握算理的情况下,学生的数学计算往往出现诸多的问题,甚至提出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的问题。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为学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法的课件。以6/2为例,在第一个课件中,我将闪烁的6个苹果中的两个,分别移动到2个盘子里,在将剩下的4个中的2个分别移动到2个盘子里,将剩下的2个盘子里的苹果移动到2个盘子里。在如此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平均分这个过程,通过两个盘子中的苹果树和移动过程,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在第二个课件中,我则先将6个苹果两两圈起来,接着,将其中的两个移动到一个盘子里,将另外两个移动到一个盘子里,将剩下的两个移动到一个盘子里。在这样的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6个苹果,两两分,需要用3个盘子,以此经历“分”的过程,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促进学生内化知识
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其是一门极具高难度的学科,而且,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其在有限的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的作用下,难以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内化数学知识自然也是困难重重的。众所周知,学生只有内化了数学知识,其才能对所学进行灵活运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水平。教师的照本宣科自然难以驱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这是有目共睹的。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动态的观看中,细心观察,锻炼思维,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圆柱体的侧面积”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切割圆柱体,沿着高将其展开,以此使学生在圆柱体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对比的过程中,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而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实现对圆柱体侧面积的理解,内化知识,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效地应用多媒体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还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形成过程,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内化,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兰.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16):106.
[2]刘秀翠,任洪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和应用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123-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6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