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习心理学的小学趣味识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心理学家艾伟在《汉字问题》一书中曾对“识字”给过一个经典的解释:“所谓识字者谓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部分“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中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课标》中提出了简化字教学要求为“会认”和“会写”两个要求,其中作为识字教学的“会认”要要求:能读准字音,大致懂得意思。明确识字要求,科学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研究表明,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汉字的最佳时期,之后,其识字机能就会逐渐减退。将义务教育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是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而定的。
  一、兒童识字的心理联系
  华东师范大学董蓓菲教授在《语文教育心理学》中对学生识字的本质给了更细致的阐述“就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识字的本质就是记住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让这三个因素相互沟通,使神经联系过程可以在任何一方进行。”
  《课标》中“会认”的字要求“看见字形,知道该字的读音;看见字形,知道该字的字义”即可。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建立“形—音”之间的联系并不难,难的是“形—义”“音—义”之间的联系。识字和写字中出现的读错、写错、用错现象都源于此。
  “音—义”之间的联系,不同读音的字容易掌握,而同音字则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尤其是意思和字形。借助汉字的表意特点分析字形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识字心理学角度来看,“会认”就是建立“字形—读音、字义”和“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
  二、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
  对于识字教学,必须清楚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华东师范大学董蓓菲教授在《语文教育心理学》中将儿童掌握汉字字形的心理过程大致概括为“整体感知字形—字形拆分—字形重组—再次整体感知—达到记忆”。这说明,儿童的识字过程是经过字形拆分、重组后,在脑海里建立一个空间结构,然后再能记住。有时看似短暂的一个过程,其实学生在大脑中经历了精细而复杂的过程。
  在识字教学中,每一节课都应该有重点地对所要求认识的字进行“整体感知—字形拆分—字形重组—再次感知—达到记忆”的思维强化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会对汉字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自主识字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
  三、儿童识字的心理发展
  根据皮亚杰《一种发展理论》一文中所说:“认识不完全决定于认知者和所知的事物,而是决定于认知者和物体之间(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交流或相互影响。根本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联想,而是同化和顺应;认知者将物体同化到他的动作(或他的运算)的结构之中,同时调节这些结构(通过分化他们),以顺应他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未预见到的方面。”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到,学生对于一些不认识的字,不需要拆字,见的多了,就认识了。如果记得牢固,就越感兴趣,接受效果就会更好。但是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认识了一个就仅限于这一个,不能对今后识字打下基础,独立识字能力不会有很大提高。
  通过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拆分部件,再组合部件,最后感知意思记住字形。学生不止学会了这几个字,而且掌握了“口、八、十”三个记号部件,明白了“又”“木”字的本来意思,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识字的方法。识字能力就是这样不断提高的,学生真正把所学的字变成了自己的字,在这一过程中心理不断成长。
  四、儿童识字的心理起点
  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女儿给“嘴巴”的“吧”加上“口”字。回到家女儿说她知道平时没有加过“口”,但是她答完试卷后觉得平时写的不对。因为“口”就表示“嘴巴”,所以“嘴巴”就要加“口”。并且问我为什么不能加口。于是我和女儿一起查资料终于明白了“巴”字的古代字形就是蛇张大嘴巴的样子,后来也表示面颊。然后儿女告诉我老师叫他们“动物它”原本是“蛇”,怎么“巴”也是蛇。最后一起努力终于弄清楚:“巴”是张大嘴巴的蛇,“它”是三角头的蛇,“虫”是很长的卧着的蛇。
  记得五年前女儿入学报名时,班上有好些同学都能够阅读报纸,而女儿所在的幼儿园没怎么教识字。每次测试,总回来说那些题她都会,但不知道题目让干什么,结果就出错了。
  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女儿基本赶上了那些当年会读报纸的同学。现在上六年级已经超过了她们。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不能因为孩子上学前会读了就以为掌握了。即使掌握了也可能只会了这一个字而已,对于汉字构形规律和识字方法得知不多。正如王宁教授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一书和《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一文中谈到的“不论孩子在学前学了多少字,就正规的系统学习而言,都应当看作是零起点——识字的零起点,书面语阅读的零起点,词汇积累的零起点。因为汉字教学不是仅仅以识字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对表意汉字构造特点和使用规律的感受,这种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合理的方法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养成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只有当这种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足够的程度,才能激起孩子们希望了解汉字的好奇心。”儿童的识字学习必须在精细的观察、分析、重组、记忆过程中掌握,逐渐掌握汉字构形规律,形成识字能力。
  了解了儿童识字的心理联系,我们就能科学分析识字的重难点。依照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就能科学地开展识字活动,确保识字的效果。儿童识字的心理发展,让我们明确了识字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这样,我们一定理解儿童识字零起点的意义了。有了儿童识字心理联系、过程和发展的指导,零起点的识字教学定能获得百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艾伟.汉字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
  [2]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3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