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智能理论浸润下的课堂教学嬗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治富

  摘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的实践与应用,从课堂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多元智能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多元智能课堂具有灵动、和美等特质,在唤醒、导学、启智、评价等智能和教学轴线上,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向学生提供最适合其发展的课程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建构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找到发挥其优势和学习潜能的方法与途径,促进每一位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切实推进教学公平。
  关键词:多元智能课堂;因材施教;学用相长;经验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B-0009-04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本校多年的课堂实践与应用,我们从课堂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多元智能课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确立了“学为中心”的思想,明确了其内涵、理念及操作框架,围绕“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等哲学命题,从“因材施教”“学用相长”“经验建构”等视角由关注课堂外部形态转向关注课堂内部系统,赋予了多元智能课堂更加丰富的灵魂,让多元智能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有情有义。
  一、因材施教:多元智能课堂的价值基础
  1.开放空间,丰富内涵
  多元智能课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研究并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结构,扬长“补”短,因“智”施教,融合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关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多元智能课堂以尊重差异为基点,以学习活动为拐杖,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面向未来为追求,以美美与共为理想,彰显其灵动、和美、实践等特质。
  2.尊重差异,着眼未来
  多元智能课堂从终点思考,起点出发,大道至简,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把学习的“利剑”,即优势智能。基本理念为:效益至上,即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旨在提高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竞争力和软实力;方法多元,即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组合运用;因“智”施教,即依据学生的优势智能或不同的智能结构设计教学思路;推进公平,即把眼光投射到每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可完成的学习任务,这种任务与学生的智能状况相匹配,是最适合的。
  3.活动主导,注重展示
  多元智能课堂的理想状态是“手段”优先,兼顾“目的”,设计能够体现或者发挥不同智能强项的活动,给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机会去展示,应用所擅长的智能进行学习。基本环节为:激趣引路—导学明法—启智延展—多元评价。当然,没有一成不变的理念,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框架,在变与不变之间,更重要的是基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科特点,乃至课时差异,让多元智能课堂的环节呈现出多元的形态。多元智能课堂考虑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实现“天生我才必有用”,考虑的是学校如何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
  二、学用相长:多元智能课堂的能力诉求
  1.設计活动:指向能力的生成
  多元智能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从关注教材、关注学科向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多元发展转变,更好地迎合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等重要思想,更好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课堂是活动着的课堂,学生的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以培养。从学习目标维度,可以设计知识、默会和应用等不同目标的学习活动;从学习内容维度,可以设计以问题主导、主题探究、经验串联等不同内容的学习活动;从学习方式维度,可以设计操作、探究、展示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从学习评价维度,可以设计互动、再现、静默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
  如,学习语文四下19课《云雀的心愿》,引导学生探究“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问题时,老师让学生既可以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说,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多一种的可能,就多了一分精彩。有的空间智能较强的孩子画了一棵大树,清晰地注明了“树冠——挡水,苔藓、枯枝败叶——吸水,土壤——蓄水”的逻辑关系,形象地回答了以上问题。再如,学习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师设计游戏性学习活动“摸奖”,学生能够讲述触摸到的图形的特征;设计操作性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画角或折叠角(依照优势智能,学生自主选择);设计知识型学习活动,学生能够讲述“角”;再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组内合作制作和验证“角”。
  2.回归生活:指向能力的应用
  霍华德·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1]多元智能课堂则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能力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达到这一目标的“路线”。
  指向能力应用的多元智能课堂彰显情境化、活动化,并且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在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游戏我设计”中,我们做了如下设计:(1)激趣引路——走进游戏,通过师生共同创意演示“剪刀、石头、布”游戏(用“低头”“仰头”“歪头”动作分别表示“剪刀”“石头”“布”),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意识。(2)导学明法——设计指导,学生自主研商,明确设计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应该考虑的核心要素。(3)启智延展——设计游戏,学生完成设计导图,小组合作验证、演示游戏效果,提出游戏改进策略。(4)多元评价——推广设计,学生在技术维度和发展维度的评价中懂得美好生活的设计需要较强的规划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拥有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自主特权,有合作,有交流,有创新,也有游戏的场景再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坐标,最终服务于学生的童年生活世界。
  3.智能训练:指向能力的拔节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下,通过一些特定的与学习相关联的智能训练项目,可以保障课堂学习更加有效,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差异与个性特征,促进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智能的训练主要在课堂中。如,《海底世界》是一篇说明文,如果单纯地就课文学课文,学生只能从文本中得到一些关于海底世界的知识。如何让学生以课文为媒介深度卷入,获得更多的收获?我们决定让文本成为学生了解海洋的一个窗口,激发他们创作的潜能。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设计了一份学习单:活动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生物,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活动二,重点让学生掌握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及作者的说明方法。活动三,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为海底动物设计一张名片。这个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   再如,二年级下册语文17课《歌唱二小放牛郎》是歌词,通常的学习是引导学生解析课文重点语句,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敌人的狡猾、残忍。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应是主要的目标之一,而且又是个难点目标。事实上,这么长的歌词,很多老师都不能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积累背诵。如果换一种思路,让学生跟随着《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学唱这首歌,然后再完成一份主题手抄报,在“唱唱写写”的活动中,目标就达成了,智能也得到了发展。同样,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老师,您好!》是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教学中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开展一次以“教师节”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则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然,多元智能的训练也可以在课堂外,“智能服务区”“智能加油站”“智能学习中心”等的创设都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
  三、经验建构:多元智能课堂的潜在魅力
  1.教学面向个体
  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智能,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分布特点,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教学中多一些“私人定制”,可以让每朵浪花都澎湃,让每种色彩都绚烂。如,二年级下册的数学综合性学习“了解你的朋友”教学前,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采访,发现教材上呈现的调查内容并不适合本班的孩子,同时考虑村小班额较大等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例如,你的好朋友会不会打乒乓球?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学生会的。于是,教师就把这一项调查内容改成了“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并给予一定的方向指引,例如,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教师还和学生们真诚交流:你最希望了解好朋友哪些方面的信息?调研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家里有哪些人?性格怎么样?生日是什么时候?于是,教师就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设计并布置学习任务。
  课前,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份学习单,首先要学生明确此次调查的内容、目的和方法,并辅以一个半成品的表格。在学习单的指引下,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采访,可以交流,可以旁敲侧击,运用多样的方法收集数据。他们自如地应用优势智能完成学习任务,孩子用文字、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好朋友的喜好,最终殊途同归,均收获了一份真实的原始数据。
  展示的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有的摆了一个拉丁舞的造型,有的朗诵了一首诗,有的唱了一首歌,有的直接拥抱好朋友,使得原本“理性”的数学课堂多了一丝“柔软”,有了一些温度。
  2.有效整合内容
  现行的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课堂生态系统的每一个因子,都会成为改革的着力点。学科课程性质、学科课程的课时课型、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学生智能现状、学校课程实施状况乃至学校文化底蕴都会影响课堂的行走方式。首先,目标的制定基于“三维目标”而又超越“三维目标”。它因学习内容、学生智能分布情况,甚至教材的体例结构而确定。其次,多元智能课堂打破课时的界限,摆脱教材的束缚,更多的是思考某一类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学习领域。如学习《海底世界》时,学生不是局限在书本上的那一点点知识,他们又通过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把搜集的资料和文本进行有机地整合,让自己的动物名片更加“丰满”。孩子在绘画动物外形、筛选整理资料、排版布局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博物学家智能等多种智能。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身体—动觉智能和语言智能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整个的学习过程,学生仿若在打一套智能的“组合拳”。类似的说明文,三年级下册还有《恐龙》和《水上飞机》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况且设计动物名片还是三年级的一篇习作,我们安排到这个学习活动中来,可谓一举两得。
  多元智能课堂提倡基于项目的学习、主题式的教学,打通学科和教材的壁垒。比如,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两篇课文都是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沙漠中的绿洲》讲述的生活在沙漠中的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建造绿洲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云雀的心愿》讲述的是生活在绿洲里的人们却在不断地破坏环境,使绿洲变成沙漠,让人类认识到树木的重要性。而本册教材的第1课《走,我们去植树》可以放到这两课的后面去学习,孩子从认识森林的重要性,到明白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改善环境的意义,再到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植树。孩子们经历了一个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同时释放了课程功能,彰显了课程特点,有深度地完成了课时教学目标。在确保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我们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幸福指数与发展程度,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核心智能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3.丰盈阵地意象
  多元智能课堂本身还不足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也不足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课堂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主阵地。整个学校,包括和学校发生关系的社会、自然,都应该成为教和学的阵地。丰富的阵地意象不是削弱課堂教学阵地的作用,反过来会提供宽阔的背景和支撑,进一步推动深化课堂教学阵地的发展。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设计一些“微课程”,在学校有限的时空内,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课程菜单,如“读书小报”“画中有话”“诗配画”“古文诵读”“百度小博士”“快速作文”“即兴演讲”“英语表演秀”“悦读舒写”等,都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平台,多元智能学习社区、多元智能训练课程等都指向学生经验的建构,从“知识中心”走向“经验中心”。
  多元智能课堂的实践,将彻底颠覆一些不良课堂生态,从少数学生主宰走向每一个学生参与,从关注知识习得走向关注学生能力生根,从千人一面走向百花齐放……着重破解学生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的难题,解决教师教学无个性、无主张、无创新的现状,最终,多元智能课堂会拥有更多的自主话语权,必将经得起教育理想和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智力的重构[M].霍力岩,房阳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2.
  责任编辑:丁伟红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intelligence theory in classroom and from the angle of classroom culture,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idea of multi-intelligent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flexibility, harmony and beauty. In the aspects of arousing, guidance, enlightening and assessment, classroom teaching is aimed at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m with right curriculum and learning activity for their development, so that they can construct their own learning styles and find the approaches to expressing their preponderance and potentials, eventually facilitating their meaningful learning and actually promoting teaching equity.
  Key words: multi-intelligent classroom; teaching according to student’s aptitude; learning through using; experience construc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8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