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运作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明华 廖文杰 曹明翔 贺婧
摘 要:高校思想道德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对于推进“三全育人”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针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困境,结合高校“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研究高校构建“三全育人”德育模式运作机制的具体策略,旨在促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三全育人”;德育模式;运作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8-0001-02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因此,高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体系,让人人参与教育活动,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以及大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困境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从具体的教育实践来看,德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有时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口号往往多于行动,一些深层次的德育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部分教师只看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认为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情,忽视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责任。
2.德育方法比较落后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德育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重灌输轻启发、忽视学生思想实际的德育方法,已不适应大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不符合新的时代要求。
3.师生关系有时比较疏远,情感教育比较薄弱
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产生道德情感,自愿认同并遵守社会规范。这要求德育工作者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格发展。但从实际的教育情况来看,师生关系有时比较疏远,缺乏情感的交流与共鸣,导致德育实效性不佳。
4.互联网的冲击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可能干扰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些大学生过于依赖互联网,沉迷于虚拟世界,心灵受到腐蚀,荒废青春和学业。
二、高校构建“三全育人”德育模式运作机制的策略
1.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队伍机制
(1)认真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负责德育工作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德育规划及具体政策的制定,同时负责协调其他部门开展好德育工作。党委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凝聚人心,才能保证德育工作有序进行。要构建科学的育人体系,通过统一的领导,合理的分工,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2)强化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骨干作用。面对思想尚不成熟、对新生事物比较好奇的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更新思想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具备相应的專业基础知识,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大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学生为本,经常走进大学生群体之中,多跟大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大学生心声,关心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碰到的问题,准确掌握大学生所思所想,切实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大学生人生导师的重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发挥“两课”教师的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主要依靠“两课”教师,德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两课”教师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两课”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化对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鼓舞学生,进一步提高德育效果。
(4)发挥后勤人员的服务育人作用。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增强德育合力。首先,高校后勤人员要强化育人意识,注重在服务工作中培养人。其次,后勤人员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因为一言一行和服务质量将对大学生的心灵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2.强化课堂教育机制
首先,要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德育工作者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提高教学实效性,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注重编写高质量的德育教材,构建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的教材体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要注重改革德育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要经常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基地。单纯的书本知识需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有可能获得深刻的认知。道德感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有意义的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并促使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外化为具体的行为。高校要经常开展具有创意的校园文化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要深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3.优化环境育人机制
人是环境的产物,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要注重和谐的德育环境的创设。首先,要重视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注重优化校园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其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另外,还要高度重视校园网这个自由开放的平台,要占领网络德育新阵地,引导网络舆论走向,以健康的网络文化推动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4.建立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重视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首先,重视班集体建设。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培养学生成为优秀人才的有效载体,优秀的班级具有团结人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定期开展有特色的班级活动,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自主作用。通过参加思想政治类、志愿公益类、文化体育类、创新创业类等各类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增进同学友谊,加强交流合作,提高综合能力,升华思想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林毅.试论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落实机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04).
[2]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寇光涛,岳敏,武镒.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8(04).
[5]余韵,曹伟.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策略[J].教育评论,201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8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