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和普及提高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在教育领域,从小学阶段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最终熟练掌握并使用这项重要技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多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对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经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师开辟了一条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改变了以往开门见山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情境教学展开讨论,进而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十分必要,从教育的基础阶段开始让学生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并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学科有一定的学科特点,理论性较强。因此,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发现,将情境创设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课堂,以多种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能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提高课堂效率。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优势和课堂教学策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创设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往往采取传统式板书逐条列举信息技术知识理论的方式和以学生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之下,很容易产生课堂秩序混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課堂学习氛围不浓厚。并且,采取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死记硬背,在不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机械记忆,很容易遗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
而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以直观明了立体形象的语言和教学行为讲解教学中的重难点和晦涩难懂的知识理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这种情境创设式的教学模式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更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符合当下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形象的动作、语言、多媒体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厌烦和畏难心理。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情境教学策略有很多方面,其终极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具体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归教材创设情境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辑者大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教材中每节课的知识点讲解都蕴含着丰富的情境内容。例如,教材基本采取彩色绘画,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也是以截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设计教材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基本操作的同时,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二)课前导入采取背景创设,营造学习气氛
课前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并使学生这节课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开篇可以一组图片、一首歌、一个故事或一段视频为开篇元素,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活跃的教学气氛,并以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的有效过渡。通过导入,让学生预先了解并熟悉本节课的重难点,尤其是一些知识性、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以导入为铺垫,能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创设情境设置小组讨论
在一些情况下,学生个人的思维比较单一固定,很难发现新颖、创新性的观点,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点的把握不敏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将班级所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并尝试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这种合作是探究学习的模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学生在掌握该知识点的同时也会有较强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这种小组合作探索的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在小组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不断的交流和总结中找到答案。
总结
本文论述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也论述了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为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侯国才.情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5(51)
[2]段桂东.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新课程(上),2015(02)
[3]周燕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0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