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首先以民主型、溺爱型、暴力型、放任型等四个类型为出发点,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其后,围绕互动氛围、鼓励态度、角色差异三个角度,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积极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健康;正确人格
所谓“家庭教养方式”,即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過程中,表现出、实施出的一系列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这一教养方式主要以日常的家庭生活为基础、以亲子的互动关系为核心,教育影响涉及到孩子成长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其认知能力、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都处在建立发展的萌芽期。此时,若父母采取的家庭教养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将无法为小学生身心发育提供出积极、充足的环境支持和互动支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正确人格的养成。
从当前来看,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有民主型、溺爱型、暴力型、放任型等多种类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也各有不同。其中,民主型教养方式是最佳的教育活动类型,这一类型下的父母对孩子爱而不娇、宽严相济,在培养孩子成长发展的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空间。在此影响下,小学生大多表现出活泼、亲切的性格特点,其心理状态也将长期处在健康水平;溺爱型家长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盲目、过度地保护孩子、纵容孩子,尽力满足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在此影响下,小学生多表现出骄纵蛮横、好吃懒做的性格特点,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包容心和忍耐力;暴力型家长大多秉持“棍棒教育”的错误思想,动辄殴打、辱骂孩子,将导致孩子缺乏对家庭、对父母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最终导致孩子在长期压抑中形成“两极分化”的负面心理状态,或抑郁内向、或冷酷残忍;放任型家长多以漠然态度对待孩子,缺乏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赞扬和鼓励,也缺乏对孩子错误行为的约束与引导。久而久之,小学生便无法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和社交观念,缺乏自控能力和信任感[1]。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积极策略
作为孩子成长生活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家长这一教育角色具有很强的模范性特点。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家长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都会对孩子形成模范作用,并投射到孩子的心理发育和行为表现当中,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观念,引导小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家长就必须要做到自审、自省、自强,不断提升自身家庭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挥出积极的影响效果。具体来讲:
第一,构建互动性的家庭教养氛围。家长应对孩子抱以平等、尊重的教养态度,给予孩子自我表达、交流建议的权力和空间。在孩子出现社交冲突、毁坏物品等负面行为时,应主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询问孩子的主观想法,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辱骂、体罚孩子。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参与到户外旅行、运动游戏等互动活动当中,与孩子建立起亲密、和谐的相互关系。这样一来,孩子将对家庭环境、父母角色产生归属感和信任感,并逐渐将这种心理感觉融入到自身的社交行为和思想意识当中,为孩子积极健康的社交观念和自我表达意识创造发展条件。
第二,采取鼓励性的家庭教养态度。“天才是夸出来的”,来自家长的鼓励与夸赞,是孩子提升自己、克服困难的重要动力源泉。首先,家长应全面关注孩子的生活表现和学习行为,对孩子取得的小成功、小突破做出表扬,从而使孩子长期处于积极高涨的学习情绪当中;其次,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受到挫折时,家长应及时施以鼓励,并做出有效的引导和辅助支持,帮助孩子顺利冲破障碍、渡过难关,为孩子自信心、挑战欲的树立发展提供条件;最后,当孩子存在错误的行为表现时,家长也应做到积极扶正,以温柔、平缓的语言方式带领孩子梳理出错误行为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并鼓励孩子改正自己。这样一来,孩子便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挑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自卑、畏缩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为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保障[2]。
第三,重视差异性的教养角色定位。一方面,家长应明确职业角色与教育角色之间的差异性,做好工作、生活、教育等多个部分的时间和空间规划,避免将工作情绪、工作矛盾带入到家庭教养环境当中,对孩子造成负面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另一方面,在家庭教养当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方式更倾向于爱与关怀,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方式更倾向于力与保护,二者缺一不可。但从当前来看,父亲角色在教育中经常处于缺位状态,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还应明确父亲角色与母亲角色的差异性,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出完整的家庭教养支持。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生成长发育中最主要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家长必须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提起重视,并不断提升家庭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家长既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端正自身的言行举止,同时还要对孩子实施出全面化、平等化、鼓励化的教育支持,为孩子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1]孟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社会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6):35-38+83.
[2]薛腾.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亚太教育,2016(24):2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1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