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艳侠

  摘 要:词语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造句单位,由于它夹在基本汉字与长语句之间构成一种中间过渡性的知识,在更加注重记忆和实际写作应用的传统语文课堂中词语的学习显得次要和被动,许多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写作能力很难再进一步得到提升、简答题的回答总是不到位,这些问题的频繁出现与小学阶段学生没有接受完备、有序的词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导致他们不能准确把握词语意义、不能分辨不同词汇的应用范围和进行良好的词语情感考量。词语的教学要从小学阶段就打好必要的基础,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铺好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小学词语教学没有大众想象中那样简单和随意,它是拥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除了一般的单个词汇释义之外还包含了更加具有难度与思辨性的近义词和反义词、量词与关联词的使用、成语歇后语等知识,即使是学习一些单纯的词语,它们从内在含义出发也具有不同的词性、情感和程度强烈等具体的分类标准。所以从词语自身的功能来看,小学阶段教师积极进行词语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小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只要让学生清楚明白地掌握词语的意思,还要学会从内在感受出发、用特有的语文审美思维和感悟能力对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总结与归纳。
  一、 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词语意思
  有些教师总是把词语单独拿出来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脱离文本只看课后的词语,教师再进行直接讲解或者让学生查字典记意思,甚至要求学生通过不停重复的方式去进行生硬的背诵和摹写,这种方法完全忽略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认知能力,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修养的提高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小学生即使当时可以记住意思,看似是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师要拨开表面迷雾看到内在的因素,小学生在这种被动性的学习中本身就积极性不高、不能完全投入到词语记忆之中,而且缺乏语境单独谈意思,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印象停留在抽象描述阶段,不能产生良好的语义联想,在以后的学习和答题过程中依然不能迅速、灵活地去应用这些词语,这也是为什么小学生对于语文词语总是学了忘、忘了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急需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找出文中值得学生注意的关键或陌生词语并且做好讲课备注,在课堂中随时根据具体语境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我的伯父鲁迅》一文为例,第一段中有个较难理解的陌生词“吊唁”,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这个词语,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小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其实就能自觉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只是学生自己没有发现这个现象而已,教师在询问有什么疑问时学生基本不会主动说出“吊唁的意思不明白”这样的问题,这种隐性现象容易导致教师忽略许多词语教学难点,这需要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去客观、准确地猜测哪些知识需要被学生掌握,在课堂中提点学生更加注意这个词语。教师主动提出“吊唁”一词并且让学生探讨它的意思,学生结合上下文会说“为去世的人送葬、慰问、送挽联花圈的人”等答案,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且引导学生从这些表面现象中总结出更加规范的话语——“祭奠死者并且慰问其家属”,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结合情境得出了“吊唁”的意思,更加有学习的获得感和动力,同时也能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 用替换比较法让学生辨别词语的使用
  许多时候没有比较我们往往很难去主动发现一个事物的优势所在,容易被限定在一个狭窄的视角里如管中规豹一般缺乏对一个知识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语文词语的学习亦是如此,因为汉字本身就具有众多、博杂的特点,而以此为根基通过不同方式又组成的新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汉语中一个词语的意思通常还对应着众多相似的其他词语,当面对这些词语进行合理选择的时候小学生的辨析能力、敏锐体察力便能很好地派上用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的“替换法”有意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词语比较和感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以《蝙蝠和雷达》一课为例,其中有一句话“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捕捉”一词的含义,教师把“捕捉”替换为“捉住”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语境体会,学生会发现这句话失去了本来的色彩,变得没有那么生动和吸引人了,但是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时教师用手势来表演“捉住”,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瞬时动作、更强调结果,而“捕捉”一词则强调过程,教师可以拿学生最爱看的“猫和老鼠”来举例,汤姆猫抓老鼠的整个过程就类似蝙蝠的“捕捉”,是一种带有智慧、思考和敏锐度地动态过程,这里采用“捕捉”一词更能体现出蝙蝠在黑夜也拥有强大的追踪能力。如此学生便能体会汉语选词的巧妙和独具匠心,在学习词语的同时增加了对语文学科的认同感和喜爱度。
  三、 进行词语的分类学习和归纳整理
  整理归纳在语文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每个阶段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条理清晰的归类划分,使每节课学习到的不同知识点都以各自种类的线索串联在一起,长期坚持下去便能轻松地形成一张张的语文知识网,对现阶段的语文知识理解、记忆和以后的巩固复习都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思维、认知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归纳整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对他们来说显得复杂繁多的语文词汇,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去掌握一种跨学科的有效学习方法和有益于终身发展的思维组织优势。对于语文词语的分类整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词性方面分为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等去进行有意的分类,但教师不能以命令的口吻直接要求小学生必须这样做,需要实现通过举例告诉学生这些不同词性的划分标准与特殊含义,以《燕子》这一课为例,教师让学生回答“乌黑”这个词的作用,学生说“表示燕子羽毛黑”,然后教师说“学生回答得很好,乌黑是用来修饰名词羽毛的,本身不代表物质,是可以给人形象感受的描述词,这种词就是形容词”,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找出文中的形容词、名词、动词等并且组员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互相纠错与辨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就在笔记本上記下新鲜的词汇并且合理分类,每周留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分享,学生在这种充满动力的活动学习中逐渐爱上归纳,发现语文词语学习的妙招。
  四、 结语
  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和词语间的区别为知识基础而进行具体设计与实践开展的,其实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远远不限于这些方面,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领域更具创新性与开放性的形势,多媒体形象立体化教学、生活实践积累与运用、词语接龙游戏等都可以运用到语文课堂之中,教师不要刻意去限制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出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去寻找原因并且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主动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培养更具语文素养和具有现代化思想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肖冰.试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现代交际,2017(22):163.
  [2]马金平.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语言[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
  作者简介:李艳侠,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丰县梁寨镇李寨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8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