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怡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贯彻落实课标精神,笔者进行了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实践探索,旨在走好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三部曲,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实践探索
  
  整本书阅读指导是由叶圣陶提出的一种教学主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那么教师到底应该从哪几方面来指导好学生整本书的阅读呢?下面以六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课——《西游记》为例,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 背景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尤其是作者吴承恩精心刻画的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更是在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根据《西游记》这部名著拍成的同名电视剧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六年级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大部分源于电视剧或各种版本的连环画。电视剧版西游记的广泛传播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剧中刻画的经典人物唐僧四徒、众妖魔鬼怪神的形象深入人心,对于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事迹,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个大概。但是,《西游记》这本文学名著所包含的内容绝不止电视剧中表现的那样简单,看过电视剧或连环画后,学生往往只沉醉于精彩的情节,很少再主动去认真阅读书籍《西游记》了,这就造成学生们对于《西游记》这部名著的了解过于肤浅,浮于表面,对于书中人物形象的概括不成系统,对于书中思想境界的认知深度不够。这样的阅读,只不过走了个过场。为了消除以往学生中形成的只“看”不“读”的习惯,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 做好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三部曲,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一) 激发兴趣,初读名著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当学生对某一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后,就会主动探求新的知识,萌生“一路追问下去”的念头。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老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因此,我在指导《西游记》这节阅读课时,首先用一曲《白龙马的歌》唤起学生儿时的记忆,打开记忆的阀门,把大家引入经典。然后提醒学生读书是讲究方法的,《西游记》这本书该从何读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出初读的基本方法:
  1. 观察封面,了解题目、作者、出版。
  2. 浏览目录,了解主要内容、框架结构。
  3. 观看作者介绍、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
  这简单的三条方法同样适合于学生通读任何一本书。
  并借机告诉学生,像《西游记》这样的小说,我们可以从头到尾去读,也可以选择喜欢的章节先读。
  这样的开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帮助学生快速進入学习状态,让阅读成为学生自个的心理需求。
  (二) 精读故事,掌握阅读方法
  精读是一种咬文嚼字、一丝不苟的阅读方式。精读训练则是对认真细读精心揣摩的阅读技能的培养练习,是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阅读能力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经过程。
  《西游记》全书一共有一百回,如果靠老师一个章回一个章回的去仔细分析指导显然是不可能的。我选择的是和文本教材相似的一个故事《三借芭蕉扇》来进行精读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展开精读指导,共分三个层次:
  1. 品人物: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抓住细节描写来体会了解孙悟空、牛魔王、铁扇公主的人物特点。
  2. 知情节:抓住故事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填一填整体了解三次借扇的经过,然后通过观看详细了解第一次借扇的过程,接着让孩子们合作表演,展示第二、第三次借扇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了解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3. 赏环境:抓住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将少儿版的环境描写与原著进行对比阅读,一则感知环境描写在体现人物特点、展示故事情节过程中的作用,二则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一层一层,一环一环地让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感悟到阅读小说的方法——抓小说的“三要素”。
  通过这样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了精彩片段的精读方法,以后在阅读类似小说时就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他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课上,我抓住三借芭蕉扇这个主题,提问学生为什么要二借、三借?为什么不写一次呢?你们读着感觉重复吗?让学生知道三次内容层层深入,矛盾不断激化,情节不断推进,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反复叙事”,这一写法的好处能使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接着我让学生回忆类似这样写法的故事,学生说出了《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等。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在古典文学中其实还有“反复叙事”的精彩故事,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个故事,仔细品读,然后按照老师刚才指导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 我阅读的是《      》。
  2. 将故事中三次的经过绘制成一张简单的表格。
  3. 根据“反复叙事”的手法,写出三次经过的不同之处,填写在表格中。
  4. 下节课进行交流,体会文章这样表达的好处。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反复叙事”这一写法,在学生以前的阅读中肯定出现过,只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种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将现在学到的知识建构在以前的课外积累之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逐渐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对日后的写作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越来越被语文老师所推崇,在实践过程中,只有采取合适的阅读方法指导,让整本书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美好,整本书阅读才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敞开一个又一个魅力无穷的缤纷世界,从而使学生的人生永远飘逸书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张敏.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初探[J].教育界,2018(30).
  作者简介:
  钱怡,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董浜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2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