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而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学科特质及良好品格,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因此,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基础,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科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实际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一、强化概念教学,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是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有利于学生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那么,对学生概念知识的掌握就有一定的要求。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对高中生的思维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化学概念性知识的传授,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化学原理,才能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需要侧重为学生讲解化学概念,并在其中渗透核心素养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培养。以“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这一章节内容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以此培养学生对物质分类的基本思想,帮助学生找到对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分类的方法。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求教师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够将其运用到化学学习实践中,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注重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操作探究化学原理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中化学课堂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对实验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验教学中精心設计实验过程,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例如,在“乙醇制乙烯”这一实验过程中,笔者先告诉学生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在正式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确保学生的实验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根据一个知识点展开下一个知识点的挖掘,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利用实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三、结合生活实践,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
对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可对生活、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运用化学知识来加以分析,敢于承担责任,是检验学生学习化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素养。因此,在化学课堂实践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加强学生对人类所面临的化学问题的关注,从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化学探究学习中。例如,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关注环境保护,构建美好家园”的主题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社会活动进行调查,了解生活中存在哪些对环境破坏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发现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工厂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活中乱扔垃圾对环境的破坏等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让学生结合自身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实验活动中对生活与化学的关系有了更多的了解,强化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理念的认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一重要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引导学生对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加以分析与解决,将理论与实际有效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素养,强化学生对化学学习价值的认识,进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荣利.论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86.
[2]杨斌元.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7(10):68-69.
[3]贺宏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5-146.
[4]李素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96-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4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