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国军 蔡祥祯

   摘 要:德育是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主线。
   关键词:三结合;德育;新途径
   学校教育、家校共育、社会参与三结合,这是一条农村德育的新途径,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关于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和新途径的研究,狠抓重点,直面留守儿童问题。以学校作为德育的重点阵地,挖掘农村本地的德育资源,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家校共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社会的关注参与,将德育又延伸到了社会层面。这样就形成了校内外结合、家校共育、社会参与的三结合的立体德育网。尤其是社会资源的挖掘,对学生的德育更具有说服力、号召力。我校的“法治讲堂”“爱护铁路护卫铁路”“远离毒品,预防犯罪”等活动,都是请相关部门的人员来我校实际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促使我校的德育成效显著。
   一、学校教育
   农村小学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好苗子,好人才的责任。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造成很多农村小学生出现父母没时间照顾的教育现状。比如,家庭破裂,农活太忙,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应付;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外出务工,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成了隔代管理等,这都是农村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这些看似零散的问题,却是农村小学德育典型代表。针对以上现状,农村小学德育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是农村小学的特殊群体,更需要学校的关爱。鉴于我校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我校提出发展理念:以爱育爱,以智启智。我校倡导的是博爱,是“爱生学校”,学校在点点滴滴的德育工作中融入爱的教育,如同我校的校徽,蓝色的水和绿色的新芽,代表了新芽在水的滋润下愉快生长,体现了润物无声,以爱启爱,爱心相传的理念。学校结合留守儿童实际现状制定并实施《牵手留守儿童工作方案》。今年的爱生征文,各班班主任都撰写了论文,家长也有参与,学生也有征文。我校杨老师的爱生论文是爱生维度的一篇题为《静待花开》的论文,表达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之情。蔡老师的《孩子,我看到了你的灿烂绽放》是我校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典型事例。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2.文化育人
   学校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校园里贴上一些标语,比如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等,把一些名人的格言、画像贴在走廊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办一些有德育意义的黑板报,让学生浸润在德育的氛围中。我们知道,因为小学生年龄的关系,他们思想认识正在形成期,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育人环境的构建,对小学生认识的提升影响极大,不但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升,还有利于农村小学生德育目标的实现。我校的校园文化更凸显了文化育人的内涵。以特色立校的理念为指引,借“水文化”的蕴含,以“善水文化特色建设,挖掘水之内涵,丰富水之精神、提炼水之品格”为切入点,以“上善若水、源深远行”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德立校、文化润校、人才旺校”,让“人品在教育中完善,让生命在流淌中闪光”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3.学校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月18日,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办好思政课,如何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提升教学艺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心喜爱、真正融入;如何按需施教、因材施教,为青少年解决现实问题;如何做到情真意切,触动心灵,“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最重要的是重视思政课教育和学科渗透教育,课题组设定从三个方面来落实。(1)思品、思政课堂教育。(2)教书必育人的传承思想。(3)挖掘各学科隐形的德育资源。
   4.道德讲堂
   我校的道德大讲堂,就是学生心灵的鸡汤,讲孝道、讲诚信、讲励志故事等。教师讲堂、家长讲堂、学生讲堂、社会成功人士讲堂,虽然刚刚建立,但已初显光芒。
   5.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这个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最有创意的是我校的德育公示制。比如,“美德少年”“文明之星”等图片资料的公示,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二、家校共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就像两根强健的支柱,共同撑起了一个“人”字,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在多年的教学期间,我校一学期开三次家长会,时间分别定为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家校共育架起了一座沟通、共育的桥梁,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我校为了使家校联系特设计了活动。如: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
   三、社会参与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在课题组牵头下开展的活动有“法制讲座”“爱路护路教育”“防溺水教育”“励志教育演讲”“戏曲进校园”等社会教育活动。社会的关注才是我们德育不可或缺的坚强后盾。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就是农村小学德育的新途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李绍庆.试论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