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小学教育逐渐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数学计算作为小学课程中的重要讲解内容,同时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每个章节练习,因此,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利于保证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的正确率和演算速度。本文结合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对于习惯养成和兴趣培养等数学素养,进而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应用;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数学计算的有效教学
计算题涵盖了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其能力培养有利于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数学计算方面的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任何数学知识的表达与解析都会涉及到一定程度的运算技能,这说明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学重点。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解答各类数学难题,思维模式也会得到明显改善,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
新课程教学标准实则是将发展方向更加全面化和具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思维发展,而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以学生个体为本的教学改革要求,通过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各项技能来提高素质能力,利用数学计算技巧来不断调整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强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綜合发展能力。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发展互动课堂
新课程教学标准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基础的课堂训练,更要积极培养自身的综合数学素养,提高素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互动课堂,不仅考验学生的口算基础练习,而且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减法》中,教师提问“树上共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回答4只,还有回答0只或者3只的,小学生给出的理由是“剩0只是因为枪声将其余小鸟都吓跑了”;“剩3只是因为猎人开枪打死了鸟爸爸,而鸟妈妈吓跑了,剩余的三只小鸟不会飞”这足以表明小学生天性开放,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而制定适当的教学任务,同时安排小学生每天坚持练习几道口算,采用“你问我答”快速回答模式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计算上,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自信心。
(二)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学生运算经验
计算题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因其题目类型较抽象而干扰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拓展,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过程中要积极创设与题设相类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快速实现情景导入环节,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解决生活数学问题而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其真正感觉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发挥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计算练习而实现应用技能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标,培养递进式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现阶段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解析,在不断形成规范化数学计算模式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递进式学习习惯,通过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素养来深入推进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适当组织教学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小练习,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读题的能力,以及验算等学习习惯,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数学计算应用能力。以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法》为计算案例,某蔬菜大棚占地面积共480平方米,其中一半面积用来种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1/4,则求解红萝卜地的占地面积。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该课题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思路,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来具体描绘出红萝卜、萝卜与整块地之间的运算关系,从而轻松得出本道题的解题答案。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安排几组类似的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仅能够形成递进式学习习惯来吸引学生兴趣,而且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计算能力是新课程标准重点培养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同时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规范化的数学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采取与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不断分析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的难点,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佩.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7).
[2]杨立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6,(03):199.
[3]康立青.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7):213一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