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计算在社会生活的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时代,是信息、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无论从各大中小型考试来看,还是平时的教学,所涉及的计算内容占相当重的比例。从试卷中可以看出仅有关计算内容大约占90%以上。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又巧”。而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喜欢使用计算器、有的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总是以“粗心”“马虎”作为借口、有的学生则认为计算很简单,而忽视对计算的基本训练,甚至训练不到位,缺乏举一反三,反复练习。也有一部分老师只重视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了对运算过程的理解性、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指导。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拙见及做法。
一、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 给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次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我会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由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特点分析比以前仔细了,并能灵活利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针对小学生一见难题、简算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的特点,我采取“每日一题”、“难题找家”、“谁是常胜将军”、“我的解法最奇特—— 一题多解”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征服难题,战胜困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上述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让学生给自己做一个统计表,记录自己的成绩;每组设计一个统计表,记录本组成绩,定期评比,定期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和团队精神。
二、抓基础,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过去我们对运算概念,计算法则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老师先讲解,然后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得到巩固。这种“先讲后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记忆性理解概念、法则,这样做,结果是学生对运算概念、计算法则一开始就理解不透,即使在以后的反复练习中得到重新认识,但要让教师和学生都花费很长时间去训练和纠正,造成了每一堂课都出现拖欠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运算概念运算法则时,可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朝着“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解决问题”迈进,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华,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再则,运算概念、计算法则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经过学生自学探索,进而得出初步认识;然后尝试完成与例题相仿的计算题;待学生尝试成功后,其身心得到滿足。教师再深入引导学生分析运算原理或规律,使学生从知道怎样运算到理解为什么这样运算的深化认识。经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欲高昂,这时候进行第二次练习,使基础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进一步巩固;最后,要求学生在各次练习中出现的运算概念,计算法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对照书本中正确的叙述,使语言达到规范化,计算逐步成为科学化。
三、重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突破计算中的难点
计算中的难点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掌握计算方法。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难点的突破就成为教学方法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计算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第一,把“难点”的解决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内容的过程中,找出难点;第二,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尝试解决难点,在尝试练习时鼓励学生讨论交流,让同学们各自发表见解,造就一个交流思想、触动灵感的课堂氛围;第三,教师肯定思考成果,突出计算中技巧的关键点。这样,整个突破难点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学生自己掌握,其主动学习的热情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难点的突破快速、彻底、不留尾巴,不再出现需要多次订正的现象。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中,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用乘数的哪一位去乘被乘数,乘得的积的个位就和哪一位对齐”是难点,再在练习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突破,然后教师加以点拔。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注重层次性。即基本要求——计算的准确性;较高要求——计算的合理性、简捷性、迅速性;高标准要求——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综合性。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教学,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等互相渗透,互为相联,互为补充,它又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着。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更是一个涵待解决的数学教学观问题。在小学各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需教师逐渐积累、提高。这是小学数学教师牢牢把握的原则,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文晓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准确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54-155.
[2] 郭秀红.如何提高小学生简便计算能力[J].中国教师,2018(S1):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0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