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法治意识现况调查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调查临床专业医学生法治意识的专业背景、了解法治意识薄弱区域,为今后制定具有针对性课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8—2019年度在读医学生从基本信息、基本法律知识、刑法、民法、法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总计回收有效问卷260份。结果显示86.3%的学生法治意识薄弱。42.3%的学生无观看法治节目或阅读相关图书、刊物的习惯,92.3%的学生没有使用法律解决纠纷的经验。结论:被研究对象法治意识普遍薄弱,获取知识渠道较少、学习知识主动性欠缺。其中性别可能成为一个危险因素。因此,目前亟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法律教育课程来改变现状。
关键词:医学生;法治意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72-03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医患双方在认知立场上存在巨大差异,在实际工作不可能完全避免医患矛盾、医患冲突甚至医疗纠纷[1]。因此,进行必要的法律意识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既往有研究表明目前医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法律观念,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常识,但目前看来仍然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因此,充分调查目前医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了解法治意识薄弱区域,制定具有特色的医学生普法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8—2019年度在读医学生共300名发放调查问卷,评估该群体法治意识现状、了解法治意识薄弱环节,并邀请法学专家进行普法讲座、执业律师引导进行案例学习、组织学生至法院旁听案件审理过程,为今后建设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医学生法律课程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8—2019年度在读医学生共计300人发放调查问卷,其中男150人,女150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法治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进而达到研究目的。本次问卷调查在具体实施前已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及研究对象的同意。
(二)研究方法
1.相关危险因素问卷。通过组织各年级学生访谈,汇总学生意见,经邀请顾问专家(包括医学教育行业、法律行业、临床专业)以德尔菲法构建关于危险因素的共识,并根据共识完成相关危险因素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等。
2.法治意识评估问卷。通过前期的走访预调查、顾问专家指导等方式,并制定问卷初稿,通过重测信度分析法和主因素分析法,最终完成了法治意识评估问卷。该问卷已通过信效度初步分析,内容从基本法律知识、刑法、民法、法理等相关方面设计问卷,满分为100分,评分<60分者为法治意识薄弱。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累计发放问卷300份,男150份,女150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回收285份,经初步筛选后其中26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7%。在有效问卷的260名同学中男122人,占46.9%,女138人,占53.1%。年龄范围为18—27岁,其中18—22岁10人,占3.8%,22—27岁250人,占96.2%。
(二)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42.3%的医学生反映没有观看法治节目、报刊的习惯,50%的医学生通过传统媒体或者新媒体渠道获得法治知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获取信息的渠道种类多种多样,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仍然有将近1/2的医学生没有主动获取法律知识的意识。在本次研究对象中,有30.8%的医学生没有参加过普法活动,92.3%的醫学生没有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法律解决纠纷,这说明虽然很多医学生参加过普法的活动,但是真正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切实地维护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很少。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仍有50%医学生不能完全准确区分违法和犯罪,而且通过我们的测试,有86.3%的医学生问卷得分<60分,评价为法治意识薄弱,其中61.5%为男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加强医学生的法治教育非常重要。
三、讨论
据文献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陆陆续续颁布、批准了多条医疗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尤其是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定医疗机构承担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注重了对患者权益的保护。这些卫生法规的颁布无疑增加了医疗从业人员的责任,增加了医疗行业的压力[2]。而医学生作为目前医疗行业的储备军,将来的生力军,调查并评估其法治意识,分析有可能导致当代医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危险因素是依法治国的思想在医疗行业教育中的实践。该举措为将来培养医学生健全法治意识打下基础,形成以“法”解决问题的条件反射,并最终改善当今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职业幸福感,减少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流失,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蓬勃发展。
(一)医学生法治意识有待加强
过往研究及本次研究都提示了当代医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法律知识储备缺乏、无法将所学的法律知识用于临床,未形成以“法”解决问题的条件反射,故该现状仍然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医学生法治意识仍有待加强。前期走访调查中发现过大多数同学愿意学习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为将来从业后可能缺乏相关法律素养而担忧,对现阶段医学法制教育体系评价不高,希望将来能有一套完整的医疗法学的教育体系。因此,目前亟须一个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医学生法律课程。
(二)提倡对医学生开放多渠道获取法律知识
本次研究显示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与医学生法律意识程度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开放获取法律知识的多个渠道,如课程授课;观看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收看法制节目如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公众号推送相关文件、订阅相关期刊等都将有助于当代医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扩充法律知识储备、提高法治意识,并最终实践于临床工作,处理在良好的医患沟通前提下仍无法避免的医患冲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需要建设多元化形式的课程
根据既往文献及前期走访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目前开设于医学院且面向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医疗卫生法律相关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卫生法学》、《马克思主义》、《医事法学》等[3]。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课程确实帮助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常识,但是有四个原因局限了这些课程的作用:一是这些课程形式主义严重,“蜻蜓点水”式教育无法切实将核心知识传授与学生。二是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无法激起医学生学习的热情。三是在医学专科院校氛围影响下同学们的重视程度不高。四是医学生们专业课程压力较大,无法像普通法学生一样潜心钻研法律知识体系。以上种种现状提示我们必须意识到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特殊性,必须摒弃既往古板的教育方式,开发出一套针对医学生的能够激起学习兴趣的具有创新性的法律课程,做到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在最有限的课时里,将理论知识融入各个不同科室的实际案例,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采用邀请具有相关案例经验的法律专业教授、律师及曾亲身经历医疗纠纷的临床医生来对分享自己的经验,或针对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进而将一条条理论知识细化归纳为各科室常见的医患纠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的案例,以案例问题式教学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思维、观看相关案件庭审视频等影像资料等课堂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法律知识和医学实践更好地结合,为未来的依法行医和正确处理医患纠纷打下基础。
(四)提倡高年级学生实践基本的法律理论
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甚至发生在临床实习活动之中,而高年级医学生则是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预调查中,目前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反映都曾亲身经历过医患冲突,超半数调查对象目睹过上级医师身陷医疗纠纷。虽然医患冲突、医疗纠纷情况普遍,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妥善处理,因此鼓励高年级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实践自身所学的法律知识将有助于該群体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提升行医自信及职业幸福感,减少对职业环境的不满,为将来执医生活打下基础,并最终成为良好的医疗环境中的一分子。
四、结语
虽然医患关系仍然紧张,医疗纠纷频发,但是医疗卫生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综合性教育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总体来看医疗卫生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相关课程已经使在校医学生初步形成法律观念,初步具备医事法律常识,但这些课程却由于走向形式主义等原因未充分体现其预计价值,进而导致目前医学生法治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等问题。因此,目前亟须一套具有创新性、学习模式多元化、注重临床实践的医疗法律相关课程体系。然而,系统、亲和度良好的法制课程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医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朱颖.社会互动视角下医患冲突的沟通与解决路径[D].吉林大学,2013.
[2]屈海宏,谢晶.浅谈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其途径[J].新西部:理论版,2013,(05):118.
[3]赵婷婷,刘闪,邓盛木.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现状及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83-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9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