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式菜名英译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式菜名英译一直具有较大难度,误译现象广泛存在,翻译质量有待提升。文章先就中西菜肴命名方式的异同进行阐述,然后选取国内外广受好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第三集《时节》中的菜品英文翻译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中式菜名英译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中式菜名翻译;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048-02
   一、引言
  菜名翻译是一个浓缩丰富文化信息进入译入语的编码过程(何武,2010)。随着海内外中餐业的蓬勃发展,中式菜名翻译已不再是纯文字意义上的文本翻译行为,更应属于外宣性质的一项对外传播活动(熊欣,2013)。但在现实生活中,国内不少餐饮业商家的菜品翻译却存在诸多问题,有些译文无法让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菜名英译质量有待提升。《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以介绍中国各地特色美食为基点、多方面展现中国文化的美食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取得了十分热烈的反响。
  二、中西菜肴命名方式的异同
  中西方菜肴虽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就常见菜品命名方式而言,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首先,由主要食材及烹饪方式命名,这是最简单的菜品命名方式,同时也是最便捷的方式,能使人立刻获得菜品的具体信息。中式菜品如醋熘白菜、葱爆羊肉、白灼芥蓝等,西式菜品如Seared Foie Gras、Grilled steak、Fried fries等。这种菜品的命名方式在西餐和中式家常菜中更为常见。其次,由产地方式命名,也是相对简单的菜品命名方式。运用这样的命名方式,意味着菜肴极具地方特色,一般用特有的烹饪方式或是食材做成。中式菜品如北京烤鸭、扬州炒饭、上海小笼包等,西式菜品如French-style baked snail、German Sausage等。然而,另一类菜品的名称就并非如此直接,往往暗藏玄机。如由文化或历史背景命名的菜品,这类菜品命名方式常见于中式传统精品菜肴,如它似蜜、佛跳墙、叫花鸡等。
  综上所述,西式菜肴无论贵贱更倾向选择“写实类”的命名方式,中式菜肴中的家常菜也以“写实类”的命名方式为主,但是饭店的一些精品菜肴倾向选择较为雅致的名字,“写意”颇多。所以,如果要对中式菜品进行英译,应适当选择更加直接的语言描述菜肴,当然还要考虑不失原中文名称的韵味及特点。
  三、《舌尖上的中国2》第三集《时节》中的菜名英译分析
  (一)雷笋炒肉丝Thunder bamboo shoots fried with shredded pork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式菜名,包含两个主要食材,并用烹饪方式作为动词连接。这类中英文菜肴命名方式比较常用,一般情况下直译就能很好地表达其意。值得注意的是,雷笋一词的翻译,笔者经查找相关资料发现,雷笋指的是春雷过后农人采集的第一波笋子,剥笋时间极短,滋味鲜美,人们便给了如此别称。但在英语世界中竹笋品类很少,所以并没有相对应的词语,因此翻译时译者结合文化背景因素采用直译的方法,译为thunder bamboo较为恰当。
  (二)铁锅炖鱼Fish and tofu stewed in iron pot
  铁锅炖鱼是东北地区极具特色的菜品。提及这个菜品之前,该纪录片中的背景解说用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东北的冻豆腐。冻豆腐是铁锅炖鱼必备的重要食材,为了使译入语国家观众能更加清晰了解菜品内容,译者进行了增译,把这道菜的两大主要食材都显示在翻译中,更清楚地描述了菜品内容。
  (三)鲜肉蒸黄泥拱竹笋Steamed bacon with Huang-ni-gong bamboo shoots
  这道菜品名称的构成与前面几个例子相似,是由食材和烹饪方式组成,但其中的“黄泥拱”的译法值得我们注意。经查找相关资料发现,“黄泥拱”是品质好的毛笋的乡间叫法,形象生动,因其笋体深埋在深沃的黄土层下,笋头将出未出,将泥土拱成小包而得名。这里选择直接拼音翻译的方式,笔者认为译者是想保留原汁原味的气息,使菜名更具乡土文化特色。
  (四)切糕Xinjiang nut cake
  切糕是维吾尔族人民用多种坚果制成的民族特色食品。它最开始被称为玛仁糕,但在新疆以外地区贩卖时,因外地民众不知道其具体名称,就根据其特点称为切糕。这样的称呼能让人感受到这个食物的具体售卖方式,但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就不能使人直观明白这个食物的所用食材或是有何特色,有悖于一般英语国家菜品的传统命名方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译者将其译为Xinjiang nut cake非常巧妙,让读者既了解了食物产地,又知晓了其主要食材。
  (五)手抓饭Xinjiang hand pilaf
  手抓饭的英译与切糕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同。手抓饭和切糕作为新疆极具特色的食品,翻译时均采用增译的方法,增加了产地名称,将这两种食物作为新疆的名片,介绍给译入语国家的观众,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但手抓饭的翻译并没有像切糕一样,选择释义,而是选择相对直译的方式,译为Xinjiang hand pilaf。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方式与菜品特点息息相关。饭用手抓着吃实属罕见,这当然会吸引译入语国家观众的眼球,体现菜品特色。
  (六)九层皮Nine-layer cake
  九层皮是赣州市的地方特色传统小吃,它选用优质晚稻米浸泡磨浆,一层层蒸制而成,因最多可做九层,故称为九层皮。它的特殊的中文名字,使这道美食非常引人注目,人们听其名称都不禁想知道它的形状以及如何制作。翻译这个美食时,同样不应一味直译,可以选择词语转化。熟悉这种美食用料及烹饪方法的人应该知道,其实九层皮可算是一种米糕,所以翻译成cake一词简单明了。但为了遵循功能对等原则,同样要让观众产生好奇,所以翻译时不再注重产地和主要原料,而是将“九层”译为Nine-layer。
  四、中式菜名英译策略总结
  对于由主要食材、烹饪方式及产地命名的菜肴,通常使用直译的方式就能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特殊食材可能在译入语国家并没有,所以无法直译,如雷笋(thunder bamboo),这时就需要参考该食材的生长背景等,自行对其进行适当翻译,尽量达到内容的完整性。部分菜品名称可以选择增译,如Fish and tofu stewed in iron pot(铁锅炖鱼),既突出所有主要食材,还符合英语国家对菜品的命名习惯,方便食客点餐。Xinjiang hand pilaf(手抓饭)就是以突出产地特色、达到宣传联想的目的。
  除了直译和增译,词语转化也不失为进行菜名翻译的好方法。例如,Nine-layer cake(九层皮)就是将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相通的地方互相转化,使英语国家对菜品种类及樣式有更直观的了解。然而,当菜品名称在直译下无法体现其内容或特色时,需要适当改编。例如Xinjiang nut cake(切糕),其摒弃以售卖方式命名的中文名称,转而以产地和食材命名。鲜肉蒸黄泥拱竹笋(Steamed bacon with Huang-ni-gong bamboo shoots)的翻译保持了原菜名中的特色。当食客最初看到这类译名时,可能并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但正是这点抓住人们的好奇心,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促使他们了解中国的真正饮食文化。
  总之,对于中式菜名翻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先判断菜名的种类再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直译、增译、改编、转化这些方法在中式菜名翻译中都会有所运用,但最重要的是译者要考虑如何让译文保留原汁原味,实现译文“本土化”。同时,完成高质量的中式菜名翻译,也要求译者在平时多积累相关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何武.跳出菜名译菜谱——影响中式菜谱英译策略选择的几组关系[J].外语学刊,2010,(4):132-134.
  [2]熊欣.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1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