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术欣赏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综合信息时代特色,实现高效的信息输入;运用大量美术素材,让学生欣赏学习经典美术作品;开展操作性强的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美术欣赏教学充满人文气息。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审美能力;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2-0120-02
  美术欣赏在美术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爱美之心在不断增强,他们感受美、享受美、追求美的愿望愈发强烈。而美术欣赏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愿望,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本文从综合信息时代特色、实现高效的信息输入,运用大量美术素材、让学生欣赏学习经典美术作品;开展操作性强的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美术欣赏教学充满人文气息等方面,对美术欣赏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综合信息时代特色,实现高效的信息输入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出发点应是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知识的有效吸收。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如果不能做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就难以跟上时代步伐,会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信息时代特色,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实现艺术信息的高效输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态画面,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学生更容易受到美术作品的触动,并对美术作品进行全方位欣赏与解读。
   例如,在湘教版四年级美术“春天来了”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花,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学生借助图片、视频、文字的帮助,能更好地了解花的组成与分类,并形成深刻的印象,实现知识的有效吸收。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清楚地了解了花的结构,在后续的绘画过程中,能更好地表现花的细节,使绘画作品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正是因为利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在欣赏中高效地接收了有效信息,欣赏了花的姿态,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画作中,才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
   欣赏教学能使学生在面对外界事物时,保持一种平和心态,真切抒发自己的情感,审美鉴赏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能使学生在直观欣赏中收获知识,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大量美术素材,让学生欣赏学习经典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路径,而学生优秀审美观念的形成,需要建立在海量素材的学习与欣赏之上。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美术阅历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美术经验,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展独特的审美观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美术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主旨、意蕴,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美术作品的选择,要将学生引导到对经典美术作品的观摩与欣赏上,并通过对作品的空间结构、直觉联想与直觉通感等方面的感受,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
   例如,教师可展示名家的美术作品,再展示一些大众化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众多作品中有选择性地进行评判,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可指出名家的代表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深入挖掘作品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习大师创作手法与构图技巧中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学生美术基础与人文素质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有不同的安排和侧重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要立足美术教学的本质属性,搜集大量素材,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代作品的文化差异,并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对身边的艺术及生活现象予以关注,并能较为准确地进行描绘。
   三、开展操作性强的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美术手工课包括雕刻、泥塑、剪纸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更为立体、生动、直观的视角对雕刻、泥塑、剪纸作品进行欣赏。通过对手工作品进行欣赏和开展手工课教学,学生边操作,边感知,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在手工作品的对比欣赏中,學生能更为清晰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进行改进和完善,使美术学习向着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工艺品设计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画手工作品,在裁剪拼接中激发学生创作兴趣。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展示优秀的手工作品让学生欣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对手工创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在创作的喜悦和收获中实践与练习美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体验美术学科的多样性,并在认同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这会使美术欣赏教学的开展更为顺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开展操作性强的手工课,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美术欣赏教学充满人文气息
   美术欣赏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美术欣赏教学生活化是美术教学的必然追求。美术欣赏生活化需要情境浸润、多维互动、有效指导。浸润能拓宽学生生活美术欣赏之路,互动能开启学生生活美术欣赏之门,指导能架设学生生活美术欣赏之桥。留存于课本与媒体上的美术作品,对学生而言只不过是图像信息而已,且大部分美术作品的艺术性、绘画水准较高,学生难以将其与生活相联系,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了遥远的距离感与陌生感。因此,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情境,使美术欣赏教学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从而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果。    例如,教師可将美术教学融于自然与生活,以雨声、风声等声音引起学生的通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曲线、涡线与直线在表现声音上的不同。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欣赏、理解不同色彩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如写春联、剪窗花等。以美术的形式帮助学生感受节日气氛,在生活化情境中开展美术欣赏教学,能使美术学科更具有人文之美。
   总之,小学美术是学生艺术审美的奠基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持续引导,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教师要将欣赏与创作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基础的美感与艺术观念,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淑芳.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4(29).
  [2]严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新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
  [3]崔升日.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实施趣味化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4]董蔚蔚.美在“欣赏”里——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9(21).
  [5]孙文书.美术欣赏课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教书育人,2019(13).
  [6]雷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
  [7]张其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9(04).
  Research on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Aesthetic Ability Cultivation
  Wang Qixiong
  (Jiuquan Nanguan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Jiuquan 735000, China)
   Abstract: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discover and appreciate beauty,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cultivate students' artistic sentiment and enhance students' subject accomplishment. In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 realize efficient information input, use a large number of art materials to appreciate and learn classic art works, carry out manual classes with strong operability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e living situations to make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full of humanistic atmospher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art; appreciate teaching; strategy; aesthetic ability; discipline accomplishmen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1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