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学科素养渗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展开了分析,提出把学科素养渗透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的策略。高中历史课不只是讲授众人皆知的历史故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将课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对历史的传达作用,使历史不仅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学生的脑海里。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科素养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讲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慢慢形成学习历史的好习惯,在课上学习的知识点课下也能结合实际想到相关内容,这是最好的。因为高中历史所包含的知识并不是单一的,历史知识环环相扣,在同一个时间点不只是发生一件事,这也就是其考验学生记忆力的地方了。所以说,如果要学好高中历史,必须要贯穿一个时间点,再一步步记忆分析这个时间点上发生的所有历史事件,最好能构造出知识结构图。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下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使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记忆更加深刻,在学习的同时增强记忆。
  一、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目前,整个社会发展已全面强调素质教育,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传统教育采用的满堂灌模式已明显被摒弃,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成为重要目标,其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就历史学科来看,其核心素养集中体现在五方面,即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证实、家国情怀等,是融合了学科知识与能力、价值观等多方面的一种综合性体现。加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历史学科素养的具体表现
  (一)开阔高中历史的授课实质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在课下做好备课工作,构思好如何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授时,也要注意一些相关文献上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能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并达到扩充知识的效果。学习高中历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课本里对每个历史事件都有详细的概述和说明,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时间、经过、结果,或导火索等,这些都很重要。教师必须在讲课的同时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出来,把学习和生活,学习和学习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让学生变成只会死记硬背的人。
  (二)使学生的历史思想更加活跃
  如果学生自身的思想比较活跃,勇于思考并向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其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一定能有一个质的飞跃,不仅是在对这些枯燥知识的学习上,在别的科目的学习上也会起到不小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一步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不在上课出现思想断层或是开小差的现象,在课上养成良好习惯,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三)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的学习不仅是学习我国国内的历史知识,也会涉及国外往年来发生的历史事件,随着如今科技的发展,我国变得越来越好,和国外很多国家的交流也渐渐变得多了起来,所以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时不能只关注国内历史而摒弃外国历史,国外的历史同样应该被理解,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强调一些相关知识,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渗透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在课堂上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識的引路人,还是学生发展道路上的开辟者。教师授课的成果直接决定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和今后的发展前景。所以历史教师不仅要教学素养高,还要有好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理解并学习。学校更要重视教师的整体水平,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上去了,学生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二)准确的宗旨
  授课宗旨是极为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点,当然,教师如果要实施课下实践活动,与授课宗旨也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在实施课下实践活动的同时,必须本着授课宗旨和教学大纲来实施,把这些当作实施的源头,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开始之前,教师还要知道每一章节所讲述的内容,能否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把知识点学通透,每一章节也要进行知识网络梳理,这些极其重要。教师还要在自身已有准确宗旨的情况下熟悉高中历史课本中每个历史事件发生时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事件发展后对世人、对当代社会造成的影响,梳理后再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
  比如,在讲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时,教师不能仅讲述教材上的知识点,应在讲述时对当时那个社会发生该情况的具体历史事件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展开分析剖释,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为什么汉武帝要推进这个格局,推进这个格局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再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引出其作用和影响,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方面也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三)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
  不论如何,教师都应该着重关注高中历史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一些方式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比如,采取实践型教学、询问式教学或身临其境教学等,教师必须把课本作为基石,来展开这些活动,应通过上述几点勾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课堂的精彩之处,并在课下回味之中也能慢慢思考,慢慢剖析每个知识点,这样就不会觉得学习很吃力了。
  (四)引入乡土文化,注重家国情怀培养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这个国家的人民怀有的一种深沉博大的爱,也是一个人期寄自己的祖国能够实现富强、国家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伟大民族振兴的一种崇高的理想追求。家乡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与物产以及历史,都是对当地社会、经济、历史等方面生动呈现的教具,是对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有利资源。历史教学中,对乡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与体验,必定会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其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而使这种情感升华,增进对国家的热爱。
  例如,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编写过程中,可以认真结合地方志及地方史等,利用乡土教材为学生讲解乡土知识,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等方面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与情怀。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寻访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深沉的家国情怀。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参观,访谈拜访当地原住居民,参观先人的故居等,向优秀的先辈们学习。这种针对乡土文化展开的实践寻访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自觉了解,可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家国情怀。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想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关系到学校,还关系到学校里的教师、课堂、课下活动等,高中历史更是涉及了许多小的历史事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不断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慢慢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应建兴,赵素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8(35):25
  [2]莫凤庭.浅谈比较法在高中生历史素养培养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No.283(31):80-81
  [3]强冬平.多元思维引导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6(6):120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7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