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卓尼土司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渗透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弘扬中华文化,既是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需要,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卓尼土司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多样性文化中极为璀璨的一支。但是目前对卓尼土司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而缺乏和教育的结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作者在卓尼县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对卓尼土司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关键词:卓尼土司文化;学校;德育;工作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留下的宝贵财富,它是我国历经两千年积累下来的优秀传统的综合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指导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奋斗不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国,文化传承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更为明显。少数民族地方传统文化韵味较浓,传统文化更为丰富。卓尼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有1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60%以上,教育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把德育工作从小抓起,卓尼土司文化根植于卓尼县人民心中,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学校德育渗透中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 卓尼土司文化概述
  (一) 卓尼文化概述
  岁月沧桑,日月轮回,大自然的恩赐与历史的积淀,孕育出具有洮河流域文化特征的人类文明,卓尼的自然生态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觉乃民俗文化、土司历史文化、洮砚文化,犹如民族文化园林中的五朵奇葩,争奇斗艳,竞相绽放,成为汇聚卓尼历史文明发祥演绎的渊源,成为传承发展卓尼文化的灵魂。其早期部落组织、土司制度、宗教文化、民俗节日、文学艺术可谓千姿百态,传统寺院教育和世俗教育都有着深厚的传统,卓尼大寺有700多年的历史,在藏区有多位得道高僧,学识渊博,名扬四海,对于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 卓尼土司文化概述
  卓尼土司,历时532年,延续20代,在西部地区雄踞四方,实力雄厚。卓尼土司文化对藏区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藏区文化的枢纽地带,卓尼衔接内地和藏区,其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精神深刻,具有深厚的文化色彩。卓尼土司的文化独具特色,和辽、金、夏这样的政权不同,卓尼土司迁居到卓尼地区之后,始终和中央王朝政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卓尼土司从来不像一些游牧民族一样侵扰中央政权,始终服从于中央政府的管理,即使在清代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政策中,卓尼土司也多是以大局为重,配合中央的政策。近代以来,卓尼土司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曾经深刻地影响了甘肃南部的政治格局。红军长征,过境甘南,人困马乏,食物短缺,卓尼十九代土司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冒着瓦解土司政权的风险,依然慷慨解囊,两次接济红军,使红军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得到了一次关键的后勤补充。
  (三) 卓尼土司文化的贡献
  500多年,卓尼人才辈出,文化兴盛,藏传佛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享誉度,期间组织印刷大藏经,推动甚至引领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卓尼土司文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虽然制度相对落后,但是为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卓尼土司文化有着独特的信仰,精美的饮食,华丽的服饰,喜庆的节日和其他多姿多彩的民俗。这为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体现出了党的政策的优越性。同时卓尼文学艺术对于今日的文化产业和艺术创作也多有贡献,是艺术再创造的源泉。近代以来,卓尼土司为我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红军长征图中的历史壮举,是极大的政治勇气和超凡远见。杨吉庆土司开仓放粮的壮举,表现了藏族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团结精神和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情怀。
  卓尼土司文化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其價值观是开掘卓尼土司沉积几百年厚重的历史、了解卓尼土司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那么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例的土司文化的传承从何做起呢?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就少数民族地方土司文化的传承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如何渗透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 卓尼土司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 整合学校资源,发挥德育价值
  土司文化在卓尼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保留了诸多的道德传统,受到民族感情的尊重,有一定的内在认同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土司文化进行一系列整合和在了解土司历史中可以涵养学生道德底蕴、在本土教材教学中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在礼仪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在深思感悟中升华学生道德认识四个方面,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发掘土司文化的道德价值,将土司文化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二) 拓展教育内容、挖掘教育价值传统民族地区教育内容单一,这会让民族地区学生产生乏味感,一味的说教还会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反感,甚至引起厌学情绪。但是融合土司文化教育就可以改变这种问题,土司文化作为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能够唤起他们的共鸣,这样不但拓展了传统教育内容,让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容易认同和接受。卓尼文化有很多深刻的教育传统,能够对今天的学校教育起到一定的启示意义,尤其是藏传佛教等文化中富有哲学和发人深省的部分,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源。
  (三) 继承优良传统,培养爱国情怀
  卓尼土司文化中,有很多爱国主义内容,比如土司坚决不搞分裂,服从中央调度,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能够选择大义,帮助我党实现历史使命。这些东西都可以作为德育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让他们建立对祖国的热爱,继承和发扬土司服从中央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 改变德育现状,彰显教育价值
  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德育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很多不良思想影响,部分孩子在为人处世、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卓尼县多数小学生对卓尼土司文化知之甚少,再加上无专门的课程设置,获取材料的途径少之又少。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挖掘卓尼文化中具有深刻思想价值的部分,融入小学生教育当中。   三、 卓尼土司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渗透策略
  (一) 革新观念,制定卓尼土司文化的德育渗透方案
  传统教学中,教师忙于教学任务,在德育方面能力较弱。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仅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自身对卓尼土司文化了解有限,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地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前做好功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查阅大量材料,整合教育信息,制定教育方案。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情况,对卓尼土司文化中的道德典故进行再创作,使之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德育工作的需要。教学中要改变过去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情况,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卓尼土司文化,结合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提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感知到土司文化的魅力。同时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国家政策和教育理念,易于学生接受,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 精心实践,以课堂为载体升华教育主旋律
  1. 集体备课,群策群力,使土司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结合校本教材《卓尼土司文化》,让学生了解卓尼土司的爱国情怀及开仓放粮壮举对其进行精神洗礼,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借用精选案例,使学生不但了解了卓尼土司的爱国情怀及开仓放粮壮举,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土司精神的思想引领,明白小学生应有的爱国方式及行为准则。
  2. 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将土司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每天早晨到校后,学生有五分钟的固定时间诵读藏语经典内容,使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的行为有规范标准要求。在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当学生身上发生这样那样的行为规范问题而常规教育作用甚微,效果不佳时,班主任、政教主任及时利用土司文化的精髓精神引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周会课上,主题队会中,我们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土司文化纪念馆、阅读相关书籍,听讲土司故事,使其受到土司文化的引领、洗礼。
  3. 集思广益,研究方法,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上实验课,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土司文化精神,教师将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做好记录,在今后的德育教育中应用检验。
  四、 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在实践中落实教育新举措
  学校是德育教育开展的主要场域,学校的德育教育的成效还需要实践活动的检验。多层次主题活动实践,有利于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但学校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往往还存在形式固定、自说自唱的现象,不能满足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求知需求和红色体验。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更谈不上道德体验和情感认知。其实开展社会主题实践活动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来确定,计划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做出预期评估。例如,带领学生亲临卓尼土司纪念馆、肋巴佛纪念馆,杨司令故居等教育基地,感受卓尼土司无畏无惧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对祖国领土完整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将卓尼土司的爱国事迹转化为小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小学生的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魏长青.甘肃卓尼土司制度研究[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4).
  [2]张海云.卓尼嘉波(土司)与卓尼文化生态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6-10.
  [3]张懿红.民族性与主旋律的平衡:《红色土司》的精神支点[J].飞天,2010(15):121-122.
  [4]杨士宏.卓尼土司历史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
  [5]季爱民,谭晓爽.少数民族文化德育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民族教育,2019(6).
  [6]罗宏炜.少数民族文化德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意义:以贵州黔南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9):63-64.
  [7]王莉华,乔春江.浅论传统文化在伊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82.
  [8]邱世兵.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11-13.
  作者简介:
  雍玲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上河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6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