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两千多年前,东方的孔子问他的弟子:“人生应当如何过?”他最赞许的回答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阳春三月,几个成年人带着一群孩子,为生命踏歌起舞,这是孔子心中最理想的教学情境。在顺应时节的课堂里,阅读自然,沐浴身心,俯仰天地,这种零成本的教育让两千年后的我时常触摸到一股生命的温暖和快乐。
  也是两千多年前,西方的苏格拉底曾说: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面固有的能力,如果我们一定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目的,那么生长必将变异。
  作为东西方首席教育家的他们,用不同的表达阐释了相同的教育本质,那就是顺应规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从这种意义上说,澳洲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在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把“人的生命成长”放在第一位。但作为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人均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列,他们的优势决定了他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等和我们又有所不同。
  此次墨尔本的研学交流,听到的和看到的,的确在心底激起了千层浪,我们从师生幸福的教、学状态里,真正嗅到了教育关乎生命的气息,感受到了教育者对生命个体差异性的极大尊重,现梳理如下。
  一、挖掘生命的学习力、思考力
  澳大利亚没有全国通用的教材,只有国家统一的课程规划和指导纲要,其六个州和两个领地均根据国家课程规划和指导纲要,制定属于本州、本地的课程规划和指导纲要,学校则在不违背这些课程规划和指导纲要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和本校的教学需求,自由地选择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教材开设课程。走过多所中小学之后发现,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都各不相同,尤其在中学课程里,据说可供学生选择的教材、课程有一百多种,但老师依然可以在这一百多种教材之外,再自行编写适合本校学情的校本教材。
  有的学校从环保的角度,对某些教学内容也可以不打印教材,只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库,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完成教学的内容。但所有的课程和教学必须指向培养生命的四种能力,即:批判性与创新思考能力;道德思考能力;跨文化能力;个人与社会发展能力。
  针对这四种能力,从小学开始,就多角度进行渗透培养。比如,在马尔文小学一节二年级的阅读课上,学生每人一本不同的故事书,老师放手给学生自由阅读,不作任何干涉,阅读结束后,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便利贴,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生活中与读到的故事相同或相似的经历,然后交流发言。这种阅读的方式,不仅是让学生提炼、获取书中的知识信息,更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小小的心灵就认识到,阅读就是和自我的思考相连。
  这样的方式,是考察学生对书本是否读懂的最好诠释。我们常说,读书就是从别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影子,然后砥砺自我,不断前行。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用这样的方式训练思维,长此以往,阅读力和思考力定逐步增强。
  在中学,七年级的外语选修课——中文:“展示你眼里的中国元素”。老师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资源库,资源库里有跟中国相关的诸多元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设计,可以写在纸上,可以做成PPT。第二天的课堂上,完成的学生申请提交,老师一对一、面对面听学生讲述。走进课堂,我们看到,学生的作品几乎都以PPT的形式呈现,有的找了中国的国旗,并设以中英文的形式呈现中国的国歌;有的找到了标志性的中国建筑,如长城、故宫、天安门等;有的找到了中国地图,标出了首都北京;有的找到了过春节时的挑灯笼、舞狮子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绝大部分学生想的、做的都相当有水平,尤其是PPT的制作技术,更是令我们前来交流的教师自叹弗如。
  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形式,更是一种融理解、思考、实践为一体的自主学习方式。从这个角度讲,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本身。授课的方式完全倾向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而学生则以论文的形式加以思考作答。这种切实以发展能力、提升思考力的教育方式,多了一份对生命成长的鞭策,超过一般意义上对知识的灌输式教学。
  二、呵護生命的兴趣、特长,给其尊重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社会给予各种文化以充分的尊重,如果你去请教不同的澳大利亚人,教育真正的成功是什么,每个人给你的答案都会不同。但有一个是相同的,那就是学校和社会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生命,尽可能地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的成长方式。
  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除了英语和数学为必修课之外,其他的课程均由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喜好进行选修,每年只需要选修四门课。有的学生选择缝纫,一年下来,锁边、缝制简单的物件都可以独自完成;有的选择绘画;有的选择乐器;有的选择音乐、舞蹈;有的选择编程;有的选择化学、生物、科学等,学校根据学生的选科编班,每门课程只要有5人以上选择,学校就会配备老师予以开设。
  在蒙特克里尔中学,我们看到了有趣的木工教室、缝纫专业班、网球班、打击乐器班等等,老师们教得专注,孩子们学得认真,师生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灿烂的笑容。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一个同来自徐州的女孩,女孩说她就是因为暑期实践活动来到这所学校,然后就爱上了这里。丰富的课程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除此之外,师生幸福的体验还来自于学习评价的方式。澳洲的学生在十年级之前,没有正式的硬性考试,没有来自“分数”的压力,除了不允许辍学的要求外,学生所修的学科,根据出勤、作业、平时表现、适当的测试等来考量,只要达到一定的学分就可以结业,下一年再选择另外的学科。如果,有的学生特别钟情于某一学科,新学年依然可以继续选择向更深处研修。
  学生上课的方式也颇具灵活性,时而小组围坐,时而聚集盘腿席地而坐,偶有几个还可趴在地毯上。当然,这里有老师的指挥棒引着,比如,正在小组围坐的可能是小组正在进行讨论;集体盘腿而坐的可能正在昂首听老师讲着什么;几个趴在地毯上的可能就是知识掌握比较好的,被老师拎出来趴在那里自主研究老师给的更高层次的新教材。   所以,无论走进哪所学校,我们看到的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极热情的,脸上洋溢的笑容格外灿烂,眼神明亮亮的。凭兴趣、特长来选科,学习的都是自己所喜歡的、感兴趣的,更重要的这是在为未来的从业做准备。
  十一年级之前,他们修完规定的学分即可,完成自我制定的规划即可。进入十一年级后,学生重新选科,自动分为三类:一类是VCE(Victoria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为进入学术类大学做准备,占比25%左右;一类是VCAL(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Applied Learning),为进入职业大学做准备,占比30%左右;一类是VET(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直接接受职业培训,培训合格由州政府统一颁发全国范围内通用的职业证书,就可以从业了。由于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的尊重和认同,使得职业技术人员有着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他们创造的社会价值同样重要,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这种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未来生命需求从业的教育,正视了生命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了生命的不同属性,从而各美其美。
  三、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给其自由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除却必要的教育设施之外,最好的环境表现为:一是最好的老师,二是自由的时间。所谓“最好”的老师,是指对教育投入大爱的老师,也是对学生自由时间捍卫的老师。
  澳大利亚给予师生的时间都是极其宽松的,上午的到校时间为    8 ∶ 30,有的学校为8 ∶ 50或9 ∶ 00,下午的离校时间是3 ∶ 00,最迟为 3 ∶ 30,每天上5节课,每节课55分钟。每学年分为4个学季,每学季都是10周的上课时间,除了12月份结束后假期为六周外,剩下的每学季结束后均有两周的假期。
  新版的澳大利亚《国家中小学教师职业标准》,将教师的职业发展设置为新入职(本科生)水平教师、成熟型教师、娴熟教师和领导型教师四个层级,并从专业知识(教什么)、专业实践(如何教)和专业投入程度(对学校事务和继续教育的参与程度)三个领域提出了要求。走过几所学校,我们看到了学校对老师们“具体的要求”,表现为“所有的老师,教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老师,关注所有的学生”,“福祉”教育是每个学校都有的特色。
  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远离分数竞争的平和心态,看到了每一位教师为了“全人”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教师之间是真正的合作关系,不存在竞争。合作的力量,体现在全面的教学计划的编制上,体现在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精准定位、分层教学上,还体现在领军教师带领小组老师不断成长的欣欣然状态上。人的和谐带来了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更激活了每一位老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
  每一间教室都不尽相同,老师们把自己的教育热爱用物态环境呈现出来。在马尔文小学二年级的教室里,每一位学生的照片下都挂了一个小桶,里边放了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条,纸条上还写了诸如“帮助”“宽容”“乐观”等不同的评价语,经了解,这是用于学生之间互评的一种方式。老师自豪地拿出一个绘本,告诉我们这是和学生共读的书籍,这些“彩色纸条”的实践,让阅读与生命建立起联系,让更多触动心灵的美丽细节铭刻在记忆里。
  在马尔文小学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英语课,教学的内容是《名词和专有名词》,老师让学生找出教材中名词的时候,有四个学生很快就找了出来,而且找的很对,这时候,老师就把这四个孩子叫了出来,重新为他们准备了高层次的教材,供他们进行自由自主式的学习,剩下的学生继续进行“名词和专有名词”的探究。
  像类似的教学还有数学的分层走班制等等,不是形式,也绝非敷衍,学校和老师都是穷尽可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属于每个生命的个性化学习时间。他们所珍惜和尊重的,是生命之间的个性差异,就像大自然,有花、有草、有大树,最好的教育就是让花儿以花儿的样子绽放,小草以小草的样子碧绿,大树以大树的样子茁壮,不像我们总乞望着每一棵小草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正是对生命差异的尊重,正是对生命本质特性的重视,所以,他们舍得把大把大把的宽松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自由探究的土壤,学生在自由的时间里(除了周末要参与一项体育运动之外),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运用时间,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也是他们从小就注重培养的学生的自我自觉式管理方式。在不那么功利的熏陶下,才会有自由的思想形成,更重要的是,生活始终充满着情趣与快乐。以我们学习的墨尔本大学为例,其在世界大学的综合排名为38,诺贝尔奖得主有8位,仅中国自主前往留学的就有7000多名学生。
  人的生命成长也是宛如自然一样,自有其内在的节奏,有季节、有时令,生命本该参差多态,正是万物的不同才铸就了大地的五彩与斑斓。
  记得毕淑敏在《星光下的灵魂》里说:“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儿一朵朵开,一瓣瓣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感谢澳大利亚之行,照见了我们教育的急切之心,生命与生命的确是不同的,生命与生命绽放的阶段也是不同的,教育就是要以包容的心态,让每个孩子快乐地发现自己,做自己,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英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尽量地唤醒那个英雄,然后让他身心健康地、慢慢地生长……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