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开发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是以新课标为导向,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地域文化为资源,以家庭社区为拓展空间,设计的与国家课程互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通过寻找湘湖故事,探究湘湖地域文化,创建“搜—品—创—演”湘湖故事综合性的“教”与“学”的实施路径,实现语文学科学习空间、时间、资源以及环境的多元化,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课程资源与学习经历。
  【关鍵词】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次在学习古诗《牧童》,讲到作者吕岩时,我很偶然地说起吕岩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传说他是在湘湖修炼得道成仙的……没想到的是,孩子们都很有兴趣,课后一直追着我问关于吕洞宾的故事。那天中午,我就给孩子们讲了吕洞宾把恶霸变成了土步鱼的故事,讲了吕洞宾和蓝采和如何做法引银河水来湘湖的传说。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于是,我就趁机和孩子们约法三章,如果每天都能很遵守学校纪律,我就给大家讲湘湖故事。在寻找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湘湖八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有名人轶事,有历史故事,也有神话传说……能不能让学生也参与这个过程?我萌生了开发湘湖课程的想法。慢慢的,在学生的参与下,湘湖故事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怎样让孩子们能更深入地参与这个过程,同时也更为有效地利用这些故事?我又进行了思考——项目学习,这是目前我找到的最为契合湘湖故事课程的学习方式。
   项目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完整而有规划地做事,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就是让学生带着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这和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习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相一致的。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的目标设计
   “湘湖故事”是萧山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湘湖教育与其他地域教育的区别所在。如何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国家课程融合?我们立足于核心素养,以新课标为导向,建构了“湘湖故事”综合性学习项目的目标体系。
   二、地域文化视角下,“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的内容设计
   有了这样具体的目标,教师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我们根据厘清后的目标,对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主题、写作特点等方面,选择适切的湘湖故事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建构起“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的内容体系(见表2):
   三、学科教学视角下,“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的活动设计
   (一)活动一:搜“湘湖故事”
   “湘湖故事”的根在湘湖。它融入在湘湖的风景、湘湖生活,湘湖文化中,滋养着湘湖少年的成长。
   1.访古迹
   八千年前,跨湖桥先民凭着一叶小木舟,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跨湖桥文化”。湘湖边,至今还非常完好地保存着吴越争霸时遗留下来的城堡——越王城山,有讲述山县令杨时修筑湘湖丰功伟绩的潋堰庙……可以说,访古迹,是让学生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学习家乡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小支架】
   ①根据老师提供的菜单,自行选择,和父母、同伴一起去访古。
   ②把看来的,听来的故事写在名片上
   当学生们亲手掬一口湘湖泉,摸摸湘湖的石头,爬爬湘湖的山,踏上一座座湘湖的桥的时候,一个又一个湘湖故事接踵而至,历史的厚重,湘湖人民的勤劳智慧,在学生的心里是那么的真切和热烈。
   2.询长辈
   走进湘湖,随便和几个老人聊一聊,就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孔泉水,甚至一花一木,都可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向长辈学习,听湘湖故事,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情。
   【小支架】
   ①听邻居阿公阿婆讲故事。
   ②听湘湖研究院、下孙文化村、跨湖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讲故事。
   ③把听来的故事,记录在故事名片上。
   “询长辈,听故事”活动,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湘湖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湘湖不仅是个历史博物馆,更是一本迷人的故事书。
   3.查资料
   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技能,有了一定的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搜集湘湖故事是非常有利的。
   【小支架】
   ①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地方查找湘湖故事。
   ②通过报刊杂志搜集湘湖故事。
   ③把搜集来的故事,记录在“湘湖故事名片”上。
   有学生从百度里看到了纪录片《圆梦湘湖》,就通过图书馆查到了贺知章、朱筠、魏骥等湘湖先贤的系列故事。史子奇从他舅舅订阅的《萧山日报》上找来了浙江金融巨子湘湖人金润泉与宋子文的友谊的故事。搜“湘湖故事”,学生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老师、家长,甚至湘湖研究院,跨湖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是孩子们的导师、合作伙伴。从活动中,学生们渐渐感悟到湘湖不仅风景秀丽,还因为承载着先贤的精神、灵魂而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我们对搜来的故事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选取了那些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故事。
   (二)活动二:品“湘湖故事”
   品“湘湖故事”,旨在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团队合作与分享。
   1.讲湘湖故事
   为了让学生敢讲,我先在不同地方以各种形式给学生范讲湘湖故事。暑假期间我做客喜马拉雅讲湘湖故事,短短两个月,公众号的收藏量就达两万多。在公众号的运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加入这个行列……    【小支架】
   ①先在家里讲给父母听,
   ②然后回学校讲给同学们听,
   ③在QQ、微信群讲。
   ④在双休日以湘湖小导游的形式给游客讲。
   孩子们有时个人讲,有时小组合作,分角色讲解。双休日的晚上常常能在微信群听到孩子们事先录制好的湘湖故事。讲湘湖故事不但帮助学生了解了湘湖的历史,更锻炼他们的胆量。
   2.听湘湖故事
   倾听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更是一种能力。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
   【小支架】
   ①在課堂上、微信群里都带着三个问题认真倾听:A.讲述者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B.值得商榷的地方是什么?C.你从这个故事里,懂得了什么道理?
   ②边听边做个记录。
   通过活动,学生逐渐认识到,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的体现,在倾听中,不知不觉吸收了他人的长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3.议湘湖故事
   议,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辨中飞扬个性;在“唇枪舌战”中锤炼语言。
   【小支架】
   ①故事听好了,根据前面的三个问题,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②写观点报告,派代表上来交流;
   ③在微信群或者QQ群里交流。
   这个过程,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活动中,仅仅关于《吴越大战》系列故事后的观点报告,就多达三万字。
   (三)活动三:创“湘湖故事”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创“湘湖故事”,引导学生能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还培养了学生不同文体的创作能力。
   1.记心路历程
   写作是一个将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用文字的方式落实在纸上的手段。“湘湖故事”综合性学习项目的实施,就特别注重这一点。
   【小支架】
   ①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悟。
   ②记录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日记、游记、随笔等。
   ③图文并茂记录,即一张照片一段文字。
   ④给湘湖的名胜古迹都制作名片。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个性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认同和赞美,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颗颗浸润着家乡传统文化营养下的童心在萌芽、生长。“湘湖故事”培育出了一朵朵根植于脚下故土的花朵。
   2.仿不同文体
   教材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载体。学生的写作,开始是离不开模仿和借鉴的。把教材中的文本当作学习写作的范例,从中学得写作技巧,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湘湖故事为素材,学习不同文体的创作,学生的写作之路越走越宽。
   【小支架】
   ①学习课文,想想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②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写。
   ③写好后,四人小组交流,让其他几位组员帮忙提提意见。
   如学了略读课文《打电话》(相声),学生把湘湖人物贺知章的金龟换酒等故事改编成了相声。仿例性创作,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大大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空白。
   3.探究性创作
   让孩子们深入湘湖,最好的方式就是探究。探究性创作,是以“湘湖故事”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环境,从生活中发现科学、自然、人文之美。
   【小支架】
   ①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②开展调查、实验。
   ③尝试合作解决。
   如在搜集湘湖泉是神仙点化的故事时,学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湘湖泉水泡茶隔夜不会馊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好奇心驱使他们舀了泉水,去萧山自来水厂检测,然后写了《湘湖泉水质调查报告》。又如有学生发现湘湖风景区的银杏树叶要比城区早落叶半个月,就去开展调查,并走访了气象局,有了结论后,写出了科学小论文《深秋湘湖银杏树落叶早半个月的探究》。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精神,还有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挚爱。这种挚爱,对湘湖未来的开放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四)活动四:演湘湖故事
   演绎湘湖故事,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更是为了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1.演在教室
   剧本写好了,相声编好了,学生课间的游戏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演剧本,说相声……
   【小支架】
   ①找同学试演。
   ②边看边思考,并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剧本。
   一到课间,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见图10-1):孩子们在那里一边试演一边修改着课本剧。就这样,渐渐的,在游戏中,在玩闹中,学生掌握了这一文体的写法,作品也慢慢地成熟起来
   2.演在舞台
   剧本改好了,相声编顺口了,演戏的游戏也玩够了。学生们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展示欲望,很想去舞台上演演自己的节目……我们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
   【小支架】
   ①根据剧本的需要,自己选演员,制作道具。
   ②自己录音,配音乐,制作舞台PPT。
   ③自行邀请家长来观看。
   所有的节目,除了学校提供的音响设施,除了化妆、摄像,其他事情都是孩子们自主完成的。前来观看的家长,都被孩子们的能干惊呆了。家长的微信朋友圈一次又一次被孩子精彩演出刷屏。
   3.演在社区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更为了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一些家长联合,在社区等公共场所为孩子们开辟表演的场所。老师则把学生艺术节上演出的精彩视频发给社区的相关领导。
   【小支架】
   ①可以借助社区公园演剧本、快板,相声等。
   ②可以利用家长资源,争取社区舞台演出的机会。
   于是,在社区联欢活动上,就有我们“湘湖故事”综合学习项目中学生的精彩节目。社区群众的微信朋友圈也一次又一次被我们学生的精彩演出而刷屏。
   四、学生激励视角下,“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的评价设计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孩子,授予优秀小记者、小导演、小演员、小导游、小考察员、小作家等称号。在搜、品、创、演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展示舞台:微信群里讲故事、学校的丑小鸭大舞台、社区的演出。除此之外,我们还把学生的创作成果,推向各个层面,从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萧山日报》《都市快报》,刊登笔者班里26个孩子的文章。在区各类征文比赛中,我们班有六个孩子的征文获得区一等奖。作文在孩子们眼里,是最简单的语文作业。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写作大王。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湘湖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在挖掘思想性、拓宽知识面以及具体的方法探究等方面,是大有可为的。这些内容拓展以及方法路径等,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视野,达到了课内外交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小学,浙江 杭州 31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