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思政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思考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将思政教育整合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当中,是为了能够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去引导学生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就业素质,以思政教育推动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促进学生在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中的自主能动发展,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
  [关键词]思政教育;就业指导;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3-0124-03
  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和个人素質上的成长,使学生的自我发展特质成为就业能力的内在基础。高校思政教育应当不断拓展实践形式,推动学生实践型的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一、将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当中
  当前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就业困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学生自身就业的能力和水平无法适应现实就业环境的需要。高校以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首要任务就是用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引导和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从而保证学生就业的顺利开展。
  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对于大学生的发展以及就业方面的指导,主要是通过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就业观,并充分认清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是以当下的就业市场需求和发展状况作为开展教育的基础,以现实引导学生就业观的改变。大学生应当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就业取向,去理性地制订适合自己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就业方案。在方案的制订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应当给予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的认识去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现实就业环境对其自身的要求。另外,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准确地认清就业形势,认清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引导学生在就业之前做好有针对性的技能提升。
  面对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大学生对于未知就业状况和自身未来发展的规划仍然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引导。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发展,目的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同时也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确定自己在社会当中的价值实现形式和发展方向。大学生从踏入社会、开始就业之初,就需要将自己的能力投入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当中,但是当求职屡屡受挫、工作中感受到无数压力和挫折时,大学生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它们,将这些压力看作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在能力提升之前,大学生需要虚心接受高校开展的就业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从而尽可能地获取就业市场中的自由选择权。大学生的就业取向需要与自己的能力、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相匹配。当大学生首次面对就业时,他们可能会将薪酬作为选择的第一考虑因素。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的能力应当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是作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而言,对职业长远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有时比眼前利益更加重要。大学生在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后,应当不断思考它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与偏差。大学生的就业应当将目光放得长远,因为选择一种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以及一段人生。
  无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还是就业素质教育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大学生自身在思想、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上的全面发展。高校就业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在能力和道德上的发展,同时推动大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教育当中,既能实现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思想、价值观、道德的引导,又能推动大学生根据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是以就业需求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能力上的不足之处,从而让学生做到有目的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进一步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形式,同时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也需要思政教育的内涵作为主心骨,从而确保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二、将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融入实践型的就业创业教育当中
  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需要重视以就业实践为目的的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同时需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专业实践性,以学生的专业特色引导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同时高校应当以思政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就业创业活动,鼓励学生树立就业创业意识,实现多种形式就业。
  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应当进一步实现就业指导教育对于专业就业实践的能动性,突出学生专业就业的特性,从而制订合适的思政教育方案和就业指导方案。大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就业特点,例如偏实践型的专业或高职院校,其学生的就业一般强调的是应用技能,那么实践型专业学生或者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就需要高校以专业就业的实际需求做出相应调整。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一般都是以专业定向就业为主,强调学生专业就业的实用性,这虽然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上的保障,但是对于学生自身发展而言,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因此他们缺乏一个完整的、理性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规划。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当立足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本质,强调就业指导与学生发展的一致性。学生的就业状况只能反映就业指标,而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就业质量,高校应当对学生就业情况做好统计和反馈,重视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让学生不只能够找到工作,还能实现学生就业与其专业能力、职业取向的匹配。高校要建设高素质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确保学生在就业指导教育中获得全面发展。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需要得到阶段性落实,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阶段,高校应当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发展。在学生的毕业阶段,高校要引导学生培育积极乐观的就业心理和就业态度,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规划取向,精准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终身学习观,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应当重视学生不同的就业需求,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就业思路,实现多元化就业。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都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形式,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为社会发展创造了生机与活力。大学生的创业成效取决于大学生自己的能力、素质、性格等,也取决于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包容等,所以高校以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需要强调大学生个人能力和条件在创业中的主导作用。大学生的自身能动性以及创业能力是大学生选择创业就业的基础,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学生明确自己创业的理想和意志。高校在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思想灌输,而是要使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创业意志,并且不断校正自己的创业计划,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正确的就业选择和价值实现渠道。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将职业道德作为评判自己创业成绩的重要标尺。大学生选择创业就有可能会面临不同于一般就业的商业环境,会面临商业世界的尔虞我诈,甚至是面临良知与利益的斗争,需要将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作为自己创业的重要指导去合理争取成功。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要让大学生以道德、精神、品格来作为自己创业能力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将创业行为作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创业只是就业的一种形式,大学生需要在创业教育中获得对于创业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三、将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融入协同育人的机制当中
  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在协同育人机制下的融合,需要明确大学生在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一切的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学生,而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就业指导教育,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自身作为社会人的功能和价值。
  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所面临的是两个不同的主题: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思想、价值观、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学生发展的内部;而就业指导教育则是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给出合理的建议和引导,它影响的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例如就业能力等。但是当教育目标指向的是学生个体时,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都会演变成对学生价值观的校正。高校思政教育改变了学生的价值观和认知,也改变了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从价值观的作用形式来看,这是内在思想影响了外在判断。将学生就业作为一种行为,它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从而促进其就业实践的有序有效开展。而将学生就业作为独立系统,学生的就业判断、就业选择、就业行为,则需要由就业心理、就业价值观来驱动,而这些同样需要思政教育的作用和引导。对于实现大学生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而言,将高校思政教育同就业指导教育相融合,是将两者的功能与作用手段统一实现于学生健全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能力的构建上。
  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实现覆盖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各部门全方位的组织架构。从育人角度出发,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需要来自高校方方面面资源的投入,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只有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部门和就业指导教育部门的统一,才能确保高校育人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化,并且在育人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能够做到权责明确,在育人功能上也能实现互补,从而更好地优化协同育人的实践效果,提升育人系统的工作效率。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能够实现两者各自功能的拓展,并且能够以自身的功能、价值实现促进对方工作的有效进行。协同育人机制赋予了高校思政教育新的内涵,它更加明确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将高校思政的具体实践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协同育人机制也为就业指导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它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开展相关的就业教育培训。
  在协同育人机制下,高校思政教育要以学生在道德、认识上的发展作为条件,去适应就业市场对于学生的需求,而就业指导教育需要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职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要找到理想与现实、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平衡点;在职业规划和就业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又要通过职业促进自身的发展,将职业生涯规划同自己的人生规划统一起來。高校思政教育需要融入就业指导教育内容,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就业和发展。就业指导教育也需要纳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当中,以促进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核心。
  实现协同育人,并不只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统一,而应该是实现两者在功能、价值、方法上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协同育人在实践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协同育人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道德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协同育人还要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既要充分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也要丰富学生的就业体验,这就要求社会实践活动既要能够磨炼大学生的非智力素质,也要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了解自身状况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获得不断发展自己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的动力。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建设便捷的网络交流空间,通过实践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不断参与到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协同育人中来,而且大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资源。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还需要高校积极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与合作。另外,学生个人也应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就业需求主动寻求学校的帮助,以科学地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为实现自己的健康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庞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