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十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从“魔性”一词被频繁用来形容那些古怪且有一定吸引力的言行,它便从“兽性”“人性” “神性”这组同构的词语常见的比对和分析中脱离开来而获得更大的自由。首先它不再专门负责对“恶”的“收纳”,它在褒贬上拒绝定性处理,消解了人们某种对善恶的紧张感。这种非定性产生了反对进一步阐释的效果,无形之中使得词汇之外延大大“增容”,于是那些有点怪味的情境都可以被扔进这个被撑大的箩筐中。这种“简单化处理”使得人们运用起来无需深思熟虑——对词语更加放松恣肆的使用体验,往往是网络词汇突然“暴得大名”的重要原因。
另外,“魔性”之流行,也与“魔”字之“浓妆重彩”有极大的关系,因为字眼原本的指向性,人们在使用中产生难以言说的越界的放縱滋味,这种滋味又是与开始对它的使用一时感觉难以接受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对“魔性”一词的新鲜“征用”,带来的感受是多重的。如果说那些特异的非传统的举止对人产生某种程度的“冒犯”,那么以“魔性”相称则是对这种“冒犯感”的卸除,不过随着这种负担感的卸落却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种轻佻的语言氛围。
和“魔性”一起新鲜“出道”的还有“成魔”,比如在这样的标题中——“一边情绪崩溃,一边哈哈哈哈……这届妇女,已经成魔了”。作为对两种或多种异状物的融合或碰撞产生的复杂感受的描述,“魔性”或“成魔”可谓简省到位。它们的流行亦可看成人们主动搜寻的结果,人们对复杂的生存状态往往会产生失语的情形,“魔”之一字对这种莫名其妙、难以言状的情形的囊括有效地解除了这种失语。不过,它并不负责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也不负责对具体行进中的事件进行思考跟踪,这其实与流行的浅阅读的精神模式是隐隐相通的。那些总是令人若有所思却又不带来真正思考压力的词语总是可以在这股潮流中被推至风靡的地位——它们满足人们对思想的表面的热情,又无艰难思索之虞。从对语言困境的摆脱开始,人们已经十分乐于让“魔性”在戏剧性的情境描述中“独挑大梁”。
“魔性”一词的奇异性还在于它的流行本身便是一种“魔性”,其“魔”令成“魔”,正是“魔”之迷惑力有所落实的表现。它确实通过驱除道德气味赢得了高频的亮相,但更值得玩味是,在对“魔性”一词的流行消费中,它可提供的神秘性却渐渐变得稀薄。人们用“魔性” 命名“点亮”了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但却又过度简单地翻回现实的页面,并果断放弃了更诗意的幻想。当“魔性”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奇奇怪怪的网络热点的标题时,如影随形的喧嚣也在一步步解构“魔性”本身。在这种一切祛魅的不夜的新生活中,对“魔性”的召唤并没有带来神秘的再次降临,却使我们在去神秘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3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