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史料实证属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了解历史,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现状和具体要求,然后对其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学科素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大多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教学,对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素质类的教学多有忽视,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普遍较低。随着新课程改革開展,新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除了理论知识教学外,教师还需要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属于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真实求证的态度,让学生具备能够从各种渠道获得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对历史材料的来源和依据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认识到历史真实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还需要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更高地培养史料实证意识,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现状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十分重要,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其一,学生缺乏探究精神。史料实证的培养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但是当前部分初中历史课堂依然沿用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主动性较弱,也不会主动去探究和学习历史知识,导致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出现一定的问题。其二,史料实证素养水平比较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部分教师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重视度不高,认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对历史学习作用不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有忽视,久而久之,便导致当前部分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较差,对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普遍不高。其三,历史学习环境不佳。历史在中考中占据的分数相对比较少,所以部分学生不会花很多时间在课外去学习历史,加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创造重视度不高,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不会将时间花在史料学习上,史料实证素养得不到培养。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要求
  教师想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就需要充分了解学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以下对其具体培养要求进行分析:其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解读获取史料信息的能力。历史是一门讲述人类过去信息的学科,具备比较强的过去性,在历史学科当中涉及的历史历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不能像学习理科学科一样,用特定的公式去套用。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就需要先培养学生解读和获取史料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基础,明白史料的呈现方式,从而更好地获取和学习史料知识,保证学习效率。其二,要求学生具备有目的搜集辨析史料的能力。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学生获取史料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能够接触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想要将这些史料信息完全吸收和消化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时候,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有目的性搜集和辨析史料信息的能力,当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了相关史料信息之后,首先需要辨析这些史料信息的价值,学生可以从史料信息的来源入手,将史料根据来源分为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史料等,从而更好地将史料信息分类。其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运用史料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史料信息后,需要能够灵活地将史料信息运用于学习当中,通过史料信息充分反映历史情境并且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料实证意识。
  三、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史料探究意识和能力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部分初中生史料探究意识和能力较弱,所以在面对史料信息时,很难真正深入去分析和理解,对历史真实的渴望也不强烈。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史料探究意识和能力。首先,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意识与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明确提出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主体地位,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也需要建立在学生主动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时候,就需要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有效激发出来,让学生渴望学习,爱上学习,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科教学中,想要努力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只有将学生质疑意识激发出来,才能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也会被激发。例如,在《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历史细节,然后通过这些历史细节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在面对这些年代比较久远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学生现代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原始农耕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会被激发出来。其次,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史料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对学生信息收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时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史料收集和辨析能力。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培养学生史料收集能力。一般来说,史料主要通过考古实迹复原、史料文献、档案馆、博物馆、纪录片、口述、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获取,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有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史料的能力和意识,从而让学生习惯带着问题去收集和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二)坚持史料为核心优化学习过程
  在历史学习中,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也是历史学习的核心,所以教师还需要坚持以史料为核心,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教师需要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帮助学生拓展史料来源渠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属于教师主要工作之一,当前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历史纪录片、遗址遗迹、历史文物、历史教材等,教师需要将这些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找出适合学生的史料资源,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有趣的课堂环境。例如,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关联比较大,教师就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改变(包括住宅环境、交通、教育等)制作成课件,学生在观看课件的时候,也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到学生近年来新中国的变化,从而对史料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了解。   (三)重视学习效果的监测
  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教学外,也需要重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围绕史料来加强对话交流,培养学生民主意识,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理解,从而形成和睦共處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将对话、史料、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到一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还需要有意识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同时也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例如,在《抗日战争》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淞沪会战的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再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类似“在淞沪会战中,双方的伤亡比是多少?”“影响一场战争的因素包括哪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去查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此外,完成教学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寻找一些有关与淞沪会战的史实资料,然后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将自己对这场战役的看法和观点写出来,当作课外探究性作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了解更多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对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改进,有意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十分关键,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然后通过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优化学习过程、做好学习成果检测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真实性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4):74-75.
  [2]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2019,129(9):38.
  [3]林金木.例说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试题命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2):21-23.
  [4]孙洪强,庄晓燕.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128(8):37-38.
  [5]马红霞.浅谈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美苏争锋》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9):32.
  [6]翁伟兵.史料实证的灵魂是“实”——从一则课堂历史剧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2019,397(3):59-61.
  [7]何文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尝试——以“吴淞铁路的拆建”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14(8):22-24.
  [8]孙文龙.选取不同版本教材中史料的策略——兼论“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教育科学论坛,2018,445(31):22-24.
  作者简介:
  王国欣,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万金塔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7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