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教育论文  > 
  • 面向环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省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面向环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省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米铁 辛善志 叶涛 刘琼玉

  摘要:文章基于环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方向),建立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队伍、科研项目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综合优势,构建学生科研与工程实践体系,强化教学与科研结合,上述举措完善了学校本科生实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了本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了在就业和深造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创新机制;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3-0312-02
   一、前言
  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国家将节能环保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为应对中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江汉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工业烟尘污染控制)培养计划[2],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环境工程产业班)于2012年正式招生。环境工程产业班是以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依托,以工业烟尘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与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龙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其目的是探索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程教育整体改革,全面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为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和武汉市建立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二、完善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
  江汉大学自1983年创办环境保护专业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在培养环境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由于环境工程产业班还属于新兴事物,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还缺乏与环境工程产业班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存在着相应的制约因素。因此,需对以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做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完善。
  通过调研走访在汉环境工程类知名企业,获知企业对该类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环境工程专业领域专家座谈结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区别于现有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开设气溶胶力学、工业烟尘污染防治技术、脱硫脱硝技术,安全系统工程、气体催化净化、机械设计基础,电器控制与PLC等课程,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按照培养方案,将原有环境工程培养计划中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3类实习调整为综合实习,在6—7学期的暑期及第7学期中分2段完成分别由企业主导和学校主导的综合实习内容。企业主导的综合实习模式是由合作企业——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龙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单位组织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实操案例分析,这种授课模式让学生更通俗易懂,学生反映较好。专业实训结合合作企业在研(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条件和学生意愿分组,由项目组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带班实训,内容包括图纸技术会审、现场跟班体验、技术资料与数据整理等工作,经小组讨论交流后,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实训报告,项目组技术人员统一解答评分。
  在完成企业主导实习实训后,再由学校专职教师带队前往与重点实验室有业务合作的企业开展实习。如:在红安方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實习基地及十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开展为期4周的集中实习,进一步夯实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三、构建面向环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于2011年8月由湖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目前实验室占地面积1200m2,有可开展工艺烟尘处理的各类小试、中试实验装置及理化检测分析仪器设备30余台套,总价值1200多万元。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各类重点实验室优势资源对本科实践教学的支撑较弱。本科生基本上不能共享到重点实验室相关资源和服务,没机会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感受不到相应的科研氛围。其次,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了实践技能的培养[3-4]。
  为此,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探索依托重点实验室优势科研资源,通过“专业方向+专业平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使重点实验室在满足科学研究需要的同时,强化科研与教学结合,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在环境工程产业班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创新教学中的助推作用,加快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完善江汉大学本科生教育创新模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上述思考与挑战,我们采取了如下应对方法:
  (1)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有意识兼顾本科教学,整合重点实验室相关资源,完善运行机制,为环境工程产业班人才的科研与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相关支撑体系。如不定期面向产业班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宣传实验室主攻研究方向,结合重点实验室在研项目,面向本科生开设学科专业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介绍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实验室的了解,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实验室相关老师研究生。
  此外,还有计划邀请省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阳光凯迪集团公司等单位的教授专家来校讲学。
  (2)建立面向本科生的重点实验室实验装置仪器开放及开放实验内容创新模式
  ①结合实验室老师在研项目,面向低年级学生开放实验观摩,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及对先进分析测试仪器设备了解。
  ②面向高年级学生,紧密结合实验室现有硬件资源及在研各类科研项目设置相关开放实验。开放实验内容由若干个学生根据自我兴趣提出、相关教师辅以指导的模式展开。这种开放实验使学生将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理论、原理方面的验证融入到实验内容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在就业和继续深造中的竞争力。   例如:针对实验室中试流化床热态反应器实验装置,连续几届学生就中药废渣污染难题,通过查阅资料,制定了中药废渣能源化利用实验方案,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分析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对中药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方案。通过开放实验的这种形式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一起开展实验的多位学生均已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上述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江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创新教育模式。自2015年以来,产业班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升学率达4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竞争力显著提高。
  四、结语
  通过构建面向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使本科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江汉大学环境工程專业本科教学质量,使重点实验室在江汉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实验室资源开放,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2010〕32号文。
  [2]湖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第二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通知,鄂教高函〔2011〕14号文。
  [3]窦娟,高喜才,伍永平,等.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5):450-453
  [4]尹菊香,钱洪伟.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and Cultivat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MI Tie,XIN Shan-zhi,YE Tao,LIU Qiong-yu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Jiang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56,China)
  Abstract:Focusing on training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alents for industrial fume and dust pollution control,Operat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of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Fume and Dust Pollution Control key laboratory was established.Based on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academic team,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nd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the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a system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was set up,and relationship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the teaching strengthened.These measure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education practice mod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strengthened student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mployment and further study.
  Key words:innovation mechanism;talent cultivation;practical teach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0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