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府补贴和税收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财政支持手段。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创新效率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3-013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化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国家提出,要重点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产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恰好符合当下“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背景[1]。
  为此,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战新产业的发展,其中,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是较为重要的内容。虽然政府在促进战新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财政支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我国战新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依然较低,部分地区和行业甚至出现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情况,资源浪费严重。基于此,将以战新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早在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Cecil Pigou)就指出,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纠正市场资源配置和外部性,从而使社会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其后的不少学者也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可以通过弥补研发资金的缺口、补偿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外部性和信号传递效应3种渠道,来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开展,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佟爱琴和陈蔚,2016)。然而,也有不少学者指出,由于企业和政府在创新活动上存在目标上的差异,加上政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扶持资金错配和资源浪费。
  此外,政府补贴会存在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减少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降低企业的创新效率(吕久琴,2011;吕晓军,2015)。还有一部分学者指出,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及企业成长年龄等均会影响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张玉,2017;曹艳杰,2018)。
  因此,将同时分析在不同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及企业成长年龄的情况下,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1 研究方法设计
  将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SFA方法通过生产函数和随机扰动项构成随机生产前沿面,并通过极大似然法估计出各个参数的数值,将技术非效率项的条件期望作为技术效率值,这样不但能够考虑干扰项的影响,同时能够区分不同的效率单元,不会出现多个决策单元技术效率相同且为1的情况。
  (2)其可用于分析单个对象的相对效率差异[1],并可研究影响效率差异因素的具体作用,这样有效地分离了影响因素和决定因素。
  (3)该方法是基于回归模型的平均参数值,因此对单个或少数公司样本的数据波动不是很敏感。
  主要根据Battese 和Coelli的研究,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具体的研究模型如下:
  lnyit=β0+β1lnLit+β2lnKit+β3t+ β4(lnLit)2+ β5(lnKit)2+ β6t2+ β7(lnLit)(lnKit)+β8tlnLit+β9tlnKit
  +vit-uit (1)
  μit=Zitδ+wit,μit≥0 (2) 其中,(vit-uit)统称为随机扰动项,vit表示统计误差,满足vit~i.i.d. N(0,σv2)且与μit相互独立;μit表示技术非效率,衡量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水平,服从uit~i.i.d.N+(μ,σu2),且有μit=μiexp[-?浊(1-T)],?浊表示时间因素对技术非效率的影响。Zit表示影响技术非效率的解释变量,δ为待估计参数量,反映变量z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负值表示该变量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的影响;wit表示无法观测的随机变量,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截尾正态分布[2]。
  2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均来自于万得(wind)数据库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包括主板公司178家、中小板公司192家、创业板公司216家,时间为2013—2017年,共计样本数量2 930个。
  具体指标选择及处理方法如表1。
  3 实证结果分析
  模型的实证结果见表2。其中模型1和2表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单因素影响的结果,模型3表示规模对财税政策影响战新产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作用,模型4表示企业年龄对财税政策影响战新产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作用,模型5表示所有权性质对财税政策影响战新产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作用。
  模型1和2的结果分别表明财政补贴每增加1%,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就会下降0.53%;税收优惠每增加1%,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就会下降0.63%。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均对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以往研究中认为财税政策抑制企业创新效率增长的观点一致[3]。这可能是因为企业和政府对创新活动具有不同的偏好,政府的政策引导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信号传递效果,但也影响了市场主体的决策,造成创新项目的盲目开发,导致创新要素的浪费和其他生產要素的不合理替代,最终降低了创新效率。
  进一步看企业规模、年龄和所有权性质对财税政策影响战新产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作用。
  企业规模方面。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对财税政策激励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实际上,小规模企业的结构更为简单,其组织决策相对于大规模企业而言更为灵活,协调成本较小,在接收财政支持政策信号后反应速度会快于大规模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也会更快[4]。
  企业年龄方面。模型4的结果显示,随着企业年龄的增加,财政补贴对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将会减弱,而税收优惠对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将会减弱。
  所有权性质方面。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国有性质的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激励作用弱于非国有性质的战新产业。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通常由上级政府任命,任职周期较短,理性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会更倾向于短期带来收益的项目,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意愿较小,财税资金对国企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也就弱于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激励[5]。
  4 发展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发展建议。
  (1)改变目前事前补贴的单一形式,将补贴资金发放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多次发放,以便持续地激励企业进行战新产业技术的创新。
  (2)聚焦不同企业年龄与其研发项目的进度,给予全程税收扶持,形成以产业税收优惠为主、区域税收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精准化程度与激励效果。
  (3)合理分配财税资金在大规模企业和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比重,注重中小企业对扶持资金的需求,消除财税政策体制性歧视,强化对非国有企业的财政支持。
  (4)加强资金的监管及监理健全政策效果的评估机制,掌握资金的真实流向,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吕久琴,郁丹丹.政府科研创新补助与企业研发投入:挤出、替代还是激励?[J].中国科技论坛,2011(8):21-28.
  [2]吕晓军.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武汉:武汉大学,2015.
  [3]佟爱琴,陈蔚.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政治联系的新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6,34(7):1 044-1 053.
  [4]张玉.中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效率测度与财政激励政策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5):38-54.
  [5]曹艳杰,陈明森,苏国灿. 财税激励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吗?[J]东南学术,2018(2):96-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5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