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教学体系所构建的教学结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满足上述两点要求的重要途径,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际上教育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教育体系的革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高效教学的平台。建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将优质资源汇聚在一起,再通过平台进行共享,应用于学科课堂教学中。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对于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冲击,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高效教学的平台。现代教学体系所构建的教学结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满足上述两点要求的重要途径,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际上教育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教育体系的革新。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总是存在不同的问题,以下问题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有阻碍作用:第一,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理解不一样,有的教师理解较为彻底、深刻,而大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偏差,对问题认识不全面,他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所认为的深度融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使用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认为华丽的多媒体课件就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一味追求高超的技术,这样的行为都不符合教学最初观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为了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教师追求技术的奢华。第二,教师不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工作,他们在思想上不接受,在行动上不配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轻松又简单,不愿意费时费力制作课件,老教师存在顽固心理,他们年龄大,教学经验丰富,对于信息技术的抵触感更强,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心里对信息技术不信任。第三,部分教师自身信息素质能力弱,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差,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是前提条条件。信息技术对于技术的要求高,所以要提高信息技术技术上的保障。教师不是专业的信息技术操控人员,对于部分教学软件不能准确操控,有一定的熟练期。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基础,建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实现资源共享,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建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将优质资源汇聚在一起,再通过平台进行共享,应用于学科课堂教学中。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利用了云计算模式,云计算模式将汇聚共享的过程最大程度完成,将资源建设和课堂教学应用衔接。综上所述,建立面向全体师生的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在平台上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如此一来需要将教育网路资源与大型电商相合作,实现资源储存和计算。
(二)理论型教学方法相结合
理论型教学难以应用于现实教学问题,学生只是对理论知识通晓,对于概念性问题能熟练作答,但没有实际操作性。例如,软件类型有哪几类?软件的发展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流利背诵,当对计算机进行使用时,可能开机登录都不会,这样的问题存在大多数课堂教学。大部分偏远地区,没有电脑供学生使用,教师只能进行理论授课,无法进行实质性操作。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
通过物理学科的案例,偏远地区学校没有完善的物理实验室供物理实验操作,再加上物理实验需要大量实验工具,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无法保证,实验课程时间上没有安排,导致物理实验不能与学生接触,教师无法亲自进行演示,这样一来就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物理实验的视频进行演示。
(一)实验装置复杂、所需外部环境条件严格。部分物理实验需要在无氧或者无菌环境下操作,所需环境过于苛刻,大部分学校实验室无法做到。
(二)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
比如用多用电探索黑箱內化学原件实验、光电效应实验等。
(三)实验过程太长的实验。
课堂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完整的物理实验,对于实验过程太长的实验只能课后再进行观察探索。例如,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四、结语
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需要具备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的基本要求,学校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严格把控,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技术使用,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抨击,建立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应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学习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章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以皖南四市为例[J].海外英语.20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0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