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DST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杜鹃 赵宴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故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作者随机选取国内修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38名2016级和2017级在校大学生,参加数字故事(DST)的学习、制作和交流。根据ARCS动机模型的四个维度(注意、关联性、自信和满足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DST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注意、关联性、自信和满足感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ST;ARCS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134-03
   一、引言
  “说故事”,古已有之,是分享知识、智慧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效方式。从篝火边的喃喃细语,到现代电影院中的IMAX巨幅银幕,故事总能找到最能广泛传播的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故事”(Digitalstorytelling)作为一种新型的叙事方式,出现人们的视野当中。其整合了视频影像、音频、动画、超文本等多种新型数字技术手段,给我们提供了分享各自经历和知识的另一种可能性。早在1986年,“数字故事”的概念便已出现。一位女性游戏设计师,美国人Brenda Laurel,便在她的博士论文《Toward the design of a computer-based interactive fantasy system》中提出了“Digitalstorytelling”这一概念[1]。从那时开始,许多研究者便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首先是一些社会工作者和艺术家们,例如数字故事的先驱者Dana Atchley。他在7岁大的时候便利用家中的电脑、扫描仪和照相机制作了一段数字短片[2],成年后又成立了一个数字电影工作室,这个数字电影工作室后来成为数字故事发展的重要组织之一的美国电影学院(AFL)數字故事中心(CDS)[3]。得益于Dana Atchley的不懈探索,数字故事的优势愈加明显。其制作难度较低,在互联网极为发达的今天,也非常容易被放到网络上与感兴趣的人分享。因此,教育工作者以及媒体从业者也加入数字故事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当中。如今,数字故事运动已席卷全球。在英国,Meadows与BBC电视台合作,启动了一个名为“Capture Wales”的数字故事计划,并成功复刻了CDS的模式[4]。而在澳大利亚,动态影像中心(ACMI)从2002年开始,专门启动了一个数字故事计划,以指导人们使用多媒体技术讲述自己的故事[5]。在亚洲,以色列2003年开始了“Kids for Kids”计划[6]。在南非,则有“Men as Partners,Men as Partners,En Gender Health”计划[7]。2006年南美洲巴西的“Million-Youth-Life-Stories”计划则将数字故事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8]。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数字故事能够使得参与其制作过程的年轻女性有信心面对焦虑以及抑郁情绪[9]。健康护理从业者常与心理疾病患者通过数字故事分享自身的经历,这一举措也被推广开来,应用于各类人群。观摩他人制作的数字故事,并进行分组讨论,有助于年轻人理解他人的想法,探索他人的信仰、世界观与价值观。
  如前所述,数字故事技术在国外早已开展相关研究。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几乎查询不到。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中明确提出,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于文件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已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因此,本研究拟以数字故事技术作为出发点,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修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2016级和2017级在校大学生,共38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28人。
  2.研究方法。节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关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相关内容,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部分,依据日本三重大学须曾野仁志教授以“给自己未来一封信”为主题,按照以下几个要求完成示范数字故事的创作:(1)运用图片、背景音乐、影像资料、手绘作品、自己的故事叙述等资料创作数字故事。(2)整个视频时间大概在2分钟左右。(3)创作的过程可以花几个小时。(4)视频创作的工具不限。
  笔者将示范视频发给37名被试观看学习之后,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以“给自己未来一封信”为主题的数字故事创作,分成5个小组展示并进行交流和相互评论。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John M.Keller提出ARCS动机模型的四个维度[10],即注意、关联性、自信和满足感设置调查问卷(下表),并使用SPSS22进行分析,Prismpad 5.0做图。
  三、结果分析
  1.注意分析。注意是ARCS动机模型中首要的因素,主要从知觉角度出发,强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注意因素方面的分析中,主要围绕学生的兴趣来展开调研,以“你们初次接触DST感觉怎么样”为主要问题进行。结果显示,选择DST为非常新颖的人数百分比达到了30.72%±18.79%,远高于选择传统选项的7.86%±7.21%(P<0.05),而且,一半以上的人(64.28%±23.72%)认为DST“新颖”,而选择传统选项者仅有15.00%±13.69%,二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没有人认为DST在新颖性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传统老套,可见,DST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种非常能够引起兴趣的新型教学手段。在后期的小组讨论交流中,学生们表示初次接触DST感觉很难,但是听完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视频后,当他们自己在真正制作视频的时候,找图片、配音、加背景音乐,这些视觉冲击力很强的元素让他们感觉非常有乐趣,课堂氛围很浓。考虑到后期的上台交流展示环节,学生们在制作DST过程中非常认真。   2.关联性分析。关联性主要和学习目标的导向有关,此次课程背景是有关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内容,前期课堂主要向学生介绍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如何去塑造健康的自我意识等内容。此次“给自己未来的一封信”是给学生探索自我和发展自我的一个平台,学生们在制作DST过程的故事剧本准备中,有意无意地会联想到对“我”的认识。分享交流中,有位周同学说:“以前课堂中老师让我们写20个关于‘我’的句子,当时是有感触的,但是当我给DST写剧本的时候,我想起了和我男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看着和他在一起的照片,每次和他吵架的时候,我总是说他不够关心我,不会照顾人,现在想想更多的时候是我的任性和性格不好的原因。感谢DST让我明白了‘我’。”统计分析的结果也强有力地证明了DST能够更加容易地让个体提升对于自我的认识。能够发现自我的学生人数达到了83.2%±18.73%(选择强烈相关或相关者),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自信分析。自信既是本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在自信分析方面,围绕“完成DST后或者是经过传统教学学习后,有无增强自信心”这个问题展开。多数回答的结果关键词均为“兴奋”“高兴”“有趣”,表明DST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统计结果显示,77.84%±19.6%的学生感觉非常有信心,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在增强自信心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DST,他们不清楚DST的难易度,他们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的环节完成作品后,他们给的反馈的词有“开心”“激动”“有趣”“兴奋”。学生用事先做好的DST向同学展示,避免了很多不会、不知道、不熟悉的地方,他们通过视频的媒介向大家展示自己,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
  4.满足感分析。调研过程中,学生分组展示分享完他们的作品后,被调研的每位同学给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并分析展示(喜欢的作品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对自己完成的作品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当收到其他同学的中肯评论尤其是积极的评论后,这样良好积极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升了他们的满意度。对于满足度方面,DST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5.综合分析。综合以上分析表明,从注意力方面分析,选择DST为非常新颖的人数百分比达到了30.72%±18.79%,远高于选择传统选项的7.86%±7.21%(P<0.05)。从关联性方面分析,能够发现自我的学生人数达到了83.2%±18.73%(选择强烈相关或相关者),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自信心方面分析,77.84%±19.6%的学生感觉非常有信心,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在增强自信心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满足感方面分析,DST與传统教学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DST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在注意、关联性、自信、满足感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1.关于视频制作方面。很多学生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有的同学个人经历比较少,写作基础较差,所以他们在写视频剧本之前应多看看示范视频的制作以及如何根据视频当中的插图来写故事并能做到恰到好处。
  2.关于后期交流评论方面。本文在调研过程中,后期的交流评论方法非常原始,只适用于小团体交流且费时,国外相关研究在此环节很好地使用了Moodle在线交流平台,学生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并能长时间保留。
  参考文献:
  [1]Laurel,B.,Toward the design of a computer-based interactive fantasy system.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1986.
  [2]Pierotti,K.,Digital Storytelling:The Application of Vichian Theory,2006.
  [3]Lambert,J.,Digital storytelling:Capturing lives,creating community,2013:Routledge.
  [4]Meadows,D.,Digital storytelling:Research-based practice in new media.Visual Communication,2003.2(2):189-193.
  [5]Simondson,H.,Digital storytelling at the Australian Centre for the Moving Image.2009:Wiley Online Library.
  [6]Hartley,J.and K.McWilliam,Story circle:Digital storytelling around the world.2009:John Wiley & Sons.
  [7]Peacock,D.and A.Levack,The men as partners program in South Africa:Reaching men to end gender-based violence and promote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s Health,2004.3(3):173.
  [8]Misorelli,C.,One Million Life Stories,in Digital Storytelling.2017,Springer.p.35-39.   [9]Goodman,R.and D.Newman,Testing a digital storytelling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tress in adolescent females.Storytelling,Self,Society,2014.10(2):p.177-193.
  [10]Keller,J.M.,Motivational design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The ARCS model approach.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2009.
  A Learning Enhancement of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 Using Digital Storytelling
  LIN Du-juan1,ZHAO Yan2
  (1.Students Affairs Department,Huishang Vocational College,Hefei,Anhui 231201,China;
  2.Educational Research Department,Mie University Tsu City,Mie Ken 514-8507,Japan)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story o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author randomly selected 38 college students of 2016 and 2017 who completed the cours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digital story (DS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dimensions (attention, relevance, self-confidence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ARCS motiv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DST teaching mode, students' attention, relevance, self-confidence and satisfacti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DST;ARC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3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