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心施教,注重核心素养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顾小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在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以及综合品质生成情况,因此,生物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一线初中生物教师也积极通过多元方式,逐步落实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探索生命的基本特点和本质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初中生物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对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而在初中生物核心素养中,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做出了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要求,使得生物教师逐步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一、关注概念体系,建立生命观念
   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在对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念意识的渗透,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理性地角度来认知生物知识。而生物概念是最能反应研究对象核心的内容,在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开展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概念体系的创建,促使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主动探究,从而逐步建立生命观念。
   以《植物体的组成》这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本节课中生物概念的整理,使得学生在建构本节课生物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生命观念。在课堂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植物体组成的理论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根、茎、叶等生物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随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本节课概念的效果,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人员的安排。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使得学生从“植物体的组成”这一概念出发,延伸出“叶”“茎”“根”“花”“果实”“种子”的支路,并结合课本中的概念解说,进行思维导图的完善,促使学生在建立本节课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形成生物概念的体系,发展生命观念。
   显而易见,在向学生进行生物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引导学生建立概念体系,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生物知识间的规律,从而形成生命观念,落实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
   二、创建问题情境,发展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上的思维方式,也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理性思维培养,就必须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在进行思维的辨析中,找到探索生物知识的规律,从而逐步实现对生物知识的有效认知。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在思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认知背后的生物知识本质,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体的神经调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实现课堂中探究情境的创建,促使学生在探究本节课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理性思维。通过对本节课中知识的分析,教师能够看出反射的概念和反射的类型等是本节课中的主要内容,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人体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人体条件反射的特征是什么呢?”等问题,为学术进行自主思考指明方向。随后,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结合课本当中的内容进行上述问题的思考,并形成一定的答案。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针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不足,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使得学生在进一步探索真知中,能够促进思维的快速反应,逐步发展理性思维。
   不难看出,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的内容,向学生设定探究性质的问题,促进课堂情境的有效创建,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索,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发展理性思维。
   三、有效创设实验,培养探究素养
   实验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基础生物理论的理解,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围绕实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发展探究素养。而在生物核心素养中也对学生的探究素养进行了要求,因此,在讲解基础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入生物实验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现象的观察,思考形成生物实验现象的原因,落实探究素养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时,为了促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生物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探究素养的发展,教师就可以引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驗。在课堂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生物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随后,教师引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主题,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物知识储备量,以及生物实验操作的能力等,探究实验应用的材料,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实验现象的原因等,促使学生在自主设计中逐步发展探究素养。同时,在学生完成本实验的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对实验的流程进行反思,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本实验可以进行改进的方向,使得学生在不断的思索和改进中,实现探究素养的发展。
   可见,实验对学生形成探究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当教师在讲解基础生物理论的内容时,引入对应的生物实验,能够促使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究,落实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探究素养的要求。
   四、引入生活实际,增强社会责任
   一直以来,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都是德育教育的主题,在初中生物核心素养中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伪科学的一种辨认能力,对健康生活的宣传等。而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成长为栋梁之才,教师应当注重在讲解基础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实际元素,促使学生基于生物知识的角度进行生活现象的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元素的引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同时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场所,但是,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在向学生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中,教师也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重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在课堂中,教师先应用影音资源,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应用各种自然资源的现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重视。随后,教师向学生讲述目前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应用情况,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危机意识。此外,教师再向学生讲述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促使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行为出发,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宣讲,倡导身边的人也能够进行自然资源的节约,共同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开展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引入生活元素,能够促使学生将实际生活与生物知识进行联系,逐步建立自身的责任意识,承担应有的社会义务,从而在养成良好习惯中满足生物核心素养的要求。
   总而言之,发展初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对生物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积极找寻其与生物学科之间的结合点,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逐步形成生物核心素养,以便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基本的能力与品质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玉强.运用探究式教学,构建高效生物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19(15):75
   [2]罗世珍.培养观察能力 提高科学素养——初中生物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9(06):71+73
  (江苏省如东实验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