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之趣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志英

  摘 要:教材是語文教学的根基,初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要注重教材的可利用性,还要关注其趣味性。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融入趣味,教师不必借助过多的外力,而是基于教材文本进行拓展延伸,更有助于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营造出高效且生动的语文课堂环境。本文以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编排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阅读教学的情况,探索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做好挖掘教材之趣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趣味性
  在语文教学中生发快乐元素、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收获知识与趣味,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初心。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不光要把教学目标放在知识点有没有讲清楚、学生考试成绩是不是理想上,而是要更关注学生是否通过教材的学习和课堂的体验,真正把语文学习放在心上,以积极愉悦的态度迎接每一次语文课,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是否能够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学生的快乐学习体验来自初中语文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能力,作为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之趣味理应得到语文教师们的重视,并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愉悦进行。
  一、 重视名篇,赏作家之趣
  纵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可以发现,其题材内容、文章主题都是多种多样的。有生动的童趣、常谈的人情、略显沉重的爱国教育、文人的风雅等等各种元素融合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之中,这给教师带来的是一种挑战,也是挖掘其隐含趣味的广阔资源世界。初中语文教材的选篇其实考虑到了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人生视野,既没有太过于幼稚,也没有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总是字斟句酌、不断雕刻的,因而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作品融合了作家写作时的心血和思想感情。许多初中生由于做了很多的阅读理解练习题,认为作家语文篇章就是写出来为难学生的,因而在语文阅读中往往找不到乐趣。其实非也,作家写作只为抒发自己内心感受,其成为学生的学习或考试内容是教育者的一种决策。因而要挖掘语文教材的趣味,就要从源头处的作家作品入手,探求作家写作的本真。例如《窃读记》这篇课文,作家林海音结合自己童年的真实经历,以小女生的笔触来抒写真实感受。有的地方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觉得这小女孩还有些许幼稚;但是这正是作者当时年纪的一种真实写照,符合初中生们的一般心境。其实青少年时期这样让人发笑的小故事有很多,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只不过作家更善于把自己的经历用文学性较强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不能忘怀的童年趣事,这不仅呼应了要挖掘初中语文教材趣味的教学主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感情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实际,以初中生较为擅长的口语交际的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看似是把教材趣味的生发交给学生来做,但实际上教师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学生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童年故事,但由于语言表达欠妥当或者其他同学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所以不容易理解,这时候课堂的氛围容易变得比较尴尬,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聆听每个同学的想法,然后做出回应,缓解学生和课堂的压力,为学生呈现出完整的、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
  二、 联系实际,品生活之趣
  生活一直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主题之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是学生收获乐趣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要能够结合生活来带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品味语文教材之中的无尽趣味。浏览初中语文教材中能够写出生活之趣味的文章,能够发现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即语言平实朴素、不加修饰,而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思。教材中不乏语言华丽之能工文笔,但是越是贴近生活、语言平切的文章更为打动人心、更加体现生活之趣味。《阿长与<山海经>》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初中生首次接触到这篇课文,估计大都十分好奇:怎么会有人姓长呢?而随着课文的阅读教学,一些学生原本不理解的内容都变得清晰可解了。比如《山海经》这部古代经典怎么会和作者没什么文化的家仆产生联系,那书中所说的妖魔鬼怪到底是什么样的等等。其实这篇课文鲁迅还是要通过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来重点描写长妈妈这个人的,因而语言真实恳切,写出了作者内心最为真实的感受,即使跨越数十年,学生也仍会为其中的情节所感动。虽然不全是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但是在童年时代有这样一个照顾自己而且思想奇特的人已是人生的幸运,其中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不正是对生活之趣味最好的彰显吗?再说到《山海经》中的鬼怪故事,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比较避讳谈这些内容的,或许认为其属于封建迷信的范畴。其实不然,学生在其成长经历中或通过他人言语,或是电子媒体,或是书籍阅读等等各种渠道,都会对一些常人不可见的事物感到十分惊奇,且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海经》正是体现了我们古人对于非现实世界的一种大胆想象。因此在挖掘教材本真趣味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深入浅出,不排斥那些对学生扩展眼界、开阔视野有帮助的内容,教师还能和学生在课堂上聊一聊自己听说过的奇异传说,由此才能真正做到趣味横生。
  三、 细读文本,明文字之趣
  语文教材的趣味不仅来源于作家的奇思妙想和生活场景的真实构建,还在于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和特色。汉语是写意功能很强的语言,给作家创作出优秀文本提供了原始的使用工具。因此对于教师在语文教材中发现的独特趣味,应该将这样的文本拿来精读细读,认真研究,在条分缕析之中带领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趣味和魅力。例如在教学《〈世说新语〉两则》的时候,可以见得这两篇课文都是以少年人的“语之惊人”为主要写作内容的,陈氏之子和谢家侄女的只言片语,不仅颇具智慧,还体现出孩子的一般童真。如《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课文中,其实描写了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即陈太丘的朋友不守信用反而觉得自己没错,受到小孩子的教训才认识到了错误。一个成年人犯错而不自知,却要由一个年龄幼小的孩子来指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嘲笑和讽刺。作为古代的文言作品,寥寥几字就可以把一个道理讲述出来,这正是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所在,正所谓小孩子的语出惊人,言短但意味深长,学生在明了其机智的时候会不禁赞叹。这类文章故事简短,适合用来细读讲解,以期学生能够通过短短的文字来领略汉语文字的奇特魅力。再如另一篇文章《咏雪》中,年龄幼小的谢道韫眼观雪景,能够以盐为喻,将平常人以为司空见惯的事物讲出不一样的新意来。虽然只有一句诗,但是已经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无限的深意。这些故事都表明年少者天资聪颖,能够超出成年者之处,这种年龄与智慧上的对比反差,正是这类课文令人感到有趣之处。其实原著《世说新语》本身就是一部记载古时候文人们的一些趣味之言、机智之语,读起来令人开阔眼界、不禁拍手称快。在教有余力和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应当给学生拓展这类文本的阅读内容,让学生体味更多有趣的小故事,既能够从中学习到古代语言表达的精妙无穷,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这类文本的细读功力,真正将趣之阅读落到实处。   四、 活跃课堂,创情境之趣
  趣味不仅要靠初中语文教师深入文本的细心挖掘,还在于教师能否结合实际进行创造,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利用教材的种种内容,为学生的课堂提供崭新体验,那么也是一种别样的趣味演绎。发现教材本身的趣味是第一步,如何引导学生体味和领略这种趣味、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中去,更是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思索的重要问题。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在教材中研究出来的学习趣味,构建相应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构建之中体会这种趣味,潜移默化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几篇节选于古典名著的课文时,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有一定差距,古代的作家作品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难度,因此教师不便采取从作家或生活等角度来挖掘文本趣味,而是要从课堂的活动构建来入手。这两篇课文一写吴用等人用计谋得到了杨志等人押送的不义之财生辰纲,一写生活在乡下的贾府远亲刘姥姥来到贾家后的一系列趣事。学生由于年代不同难以直接品味到其中的乐趣这可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让语文课文的趣味性体现得更加清晰。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形象来让学生理解课文之趣;比如刘姥姥是一种带着乡下人的粗犷同时又有一点可爱的元素在其中,杨志是有着一种傲气和蛮横在身上等等。学生通过模仿演绎这些角色应当有的口气、姿态、神情,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文感知力,原本不怎么能体会到的乐趣,也融汇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了,更不消说模仿这种形式本身就带有趣味的元素。如果有着比较充足的时间或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当堂表演的机会,学生划分好角色,再对课文进行创意性改编,最后简单制作一些服饰或道具,配上多媒体中的素材,对古典名著进行创意性的改编演绎。学生还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作品,在排演的过程中,作品本身的艺术趣味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了,因为他们的每句台词、每个行动都是基于对原文的深入理解,构建合适的课堂活动来促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之趣味就顺势可行了。
  五、 结语
  教材之趣味积淀于教材编排的特点,教师在挖掘其中可供课堂所用的要素时,要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语文教师们都明白兴趣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时候无须过多技巧,只要学生对其感兴趣,自然而然地语文学习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因此着力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之趣,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活泼生动的色彩,有助于语文课堂的灵活构建提供可靠的思路,促进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稳步攀升。
  参考文献:
  [1]王晓霞.试论当代我国大陆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历史演变[J].学科教育,2003(12).
  [2]張艳霞.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5).
  [3]牛征贵,王科卫.那只“风筝”将飞向哪里——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价值研究[J].文教资料,2018(23).
  [4]朱于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J].语文学习,2017(11).
  作者简介:
  何志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县官浔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