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妙处理教材 构筑疑趣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疑趣课堂为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启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能力,恰当融入情境,巧妙处理教材,构筑了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数学生活的鲜活课堂。
  【关键词】疑趣;处理教材;课堂
   成尚荣先生在《“疑趣”的内涵与价值》一文中提到:中国的学生特别需要“疑趣”,因为“疑趣”是创生的先导,是创新的诱发动因。中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究竟怎么培养,总是困扰着我们,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哪种做法是有效的。可以说“疑趣”开启了一条新的思路,成为学生追求创新精神和学生学会创造的正确的、可行的、有效的路径。2015年在季国栋这位睿智的导师的引领下,我的教学思想与视野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逐渐尝试着构筑“疑趣”课堂,努力践行“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数学生活”的教學主张。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思考:是否可以把“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效地整合,让课堂变得有趣、有味儿?于是,我们尝试着对教材作了如下调整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学校前些天召开了运动会,大家都非常高兴,瞧,羊村也在开运动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情趣,是直接、具体、感性的,对于儿童来说,有情趣才有吸引力,才显得更有意思。因此我们创设了“羊村运动会”这一学生都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从现实中的运动会自然过渡到他们所熟悉的羊村运动会。
   二、探究交流,由“趣”生“疑”
   【设计意图】释疑过程是学习“回笼”的过程。这是一种对知识的回顾与品味,学习往往在回过头来看看的时候,或许就能真切地发现自己已有的收获,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如这里学生回过头来看同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才发现,原来方法背后的道理是这样的。而同分母分数比较方法的复习,又为探索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埋下了伏笔。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理趣,是间接、抽象、理性的,对于数学来说,有理趣才有价值,才显得更有味道。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当学生们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这份“准备”不仅是在情感和兴趣上的,如果“准备”中还蕴含所教内容的深层次联系,为后面的新课教学埋下伏笔,那就有了理性的意味。将“比较同分子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安排至这个环节,才有了后面学生对这种方法和通分的方法进行生疑和释疑的精彩过程。
   (1)画图比较
   (3)先通分再比较
   (4)化成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优化比较策略。
   【设计意图】生疑,强调的是让学生引发认知冲突,产生疑惑,在矛盾和困惑中,产生探究欲望。学生面对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是陌生而又熟悉的。陌生的是这是个全新的问题,熟悉的是学生刚经历了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两个活动,是有一定探究经验的,因此学生在生疑的同时,又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根据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我们预设学生是完全有能力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果然课堂上释疑的过程精彩纷呈,四种策略的出现水到渠成。
   4.自学通分、公分母的含义,明确书写格式。
   引导学生结合板演的几种方法,理解通分以及公分母的含义。教师明确通分的书写格式。引导学生在第一次的对比中初步理解“通分时,一般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设计意图】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爬坡的过程。学生还不知道通分的具体含义,因此也就不能确定到底哪种才是通分。正视学生的起点能力,安排自学,再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辨别、明晰——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再通过举例对比,让学生再次加深对通分含义的理解,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通分时,一般就找这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疑”中有“趣”
   1.先通分,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典型错误,进一步巩固通分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再次对比学生用不同公分母的方法进行通分的情况,强调:通分时,一般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2.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用这个方法进行比较。相机小结: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我们一般需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再根据特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通分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最基本的方法。
   3.比一比,谁能获得最佳活跃奖
   【设计意图】“趣”,可以是晓之以用趣。突出的是独辟蹊径、促思砺智的用趣,让学生觉得“有成就”。学生在学完一个新内容之后,往往会利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和一味的机械练习,学生会觉得学到的新知识价值并不大,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更谈不上体会到“独辟蹊径、促思砺智的用趣”,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毫无成就感;反之,则不然。这里设计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去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到了只有根据分数的特点灵活使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又快又准地解决问题。而设计三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思维更开放,更能体现出学生能否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比较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季国栋.面朝大海——我的数学教学[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12)
   [2]谭念君.小学数学教材处理的智慧[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3]毛凯捷.巧妙创设情境 聚焦核心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7(6):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5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