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理趣课堂的教学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理趣课堂;教学要点;科学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5-0056-04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笔者和团队致力于打造理趣课堂。所谓理趣課堂,就是科学学习中探究事物变化规律、建构概念的理性学习活动,与富有活力、张力的趣味学习过程相互交融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寓理于趣、趣蕴于理、理趣相生。打造理趣课堂需要理趣教学。理趣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旅程,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方法,创生适合学生的学习路径,让学习进程变得自然而生动、丰富而深刻,让学生获得自然、自由、全面的发展。
  一、读懂你,理趣课堂的情感基础
   读懂儿童,是教师必做的功课,也是开展理趣教学的情感基础。教师不仅要了解某个年龄段儿童所具有的特征,更要以班级为单位,洞悉这一群教学对象的特质。
   读懂儿童,可以从聊天交流开始。教学前,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加深情感,增进了解。教师要做个观察者,从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速度中,了解学生的反应类型,是慢条斯理、从容不迫,还是不假思索、浅尝辄止;从学生回答问题的仪态、音量、神情中,发现学生是否自信、大方;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中,了解学生的倾听习惯、已有知识基础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交流中,还能发现学生群体思维的特点,是灵活机敏、创新发散,还是顺应从众、单向聚合;能发现学生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是领导者还是跟随者等。
   读懂儿童,可以以“他人看法”为参考。这是一种从侧面了解的方法,比如听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看法。
   读懂儿童,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欲言又止、欲说还休、词不达意状态的领悟,并作出恰如其分、妥帖合适的回应。
   在苏教版《科学》三下《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教学伊始,教师请学生介绍厦门当日的天气。
   生1:今天早上刚下过雨。
   师:我们都感受到了这种湿润的感觉。
   生2:下完雨,就没有了。(听课教师笑)
   师:是的,现在雨已经停了。
   课堂对话中,教师的回应有时隐含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有时是含蓄地要求学生把思路打开,有时候是结合具体教学情境的师生共鸣。案例中,生2的回答把听课教师逗笑了,而执教教师则领悟到生2是顺着生1作答,听出了生2真正要表达的是“现在雨停了”,教师读懂了学生,教学顺畅地向前推进。
  二、诱导你,理趣课堂的情趣源泉
   在理趣课堂中,教师可以用诱导的方式把学生带到学习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这需要教师有爱的情感和儿童趣味。
   在《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整堂课中,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又适时地出示新任务,从开始的“谁来给客人老师介绍厦门今天的天气。”“除了像今天这样的阴天,小朋友们还经历过哪些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天气?”到“认识了生活中这么多的符号,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呢?”“这么多标准的气象符号,我们怎么记住它们,谁有好办法?”再到“现在学会了这么多天气符号,会不会看天气预报图呢?”学习任务一环扣一环,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并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除了任务驱动法,还有情境法、游戏法,揭示矛盾法、展现冲突法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相机使用不同的诱导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状态中沉浸于学习之中。
  三、“为难”你,理趣课堂的情智磨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中选择略高于儿童现有水平且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更有利于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促进其发展。理趣课堂旨在让每一次教学都朝向生长,力求学生学习有力度、思考有深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置“障碍”,让学生在一次次探究中磨砺情感意志,在深入思考中启蒙开智。
   儿童科学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对科学家探究过程的重演,只是儿童的科学学习与科学家的探究相比,内容更简单、方法更简明、时间更简短、过程更简要。在《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的教学中,就隐含了科学界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科学家为了避免因标准不同而引发混乱或产生歧义,常常共同设置一些标准,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等,气象符号也是如此。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意识不到的。于是,教师设计了一个故意“为难”的环节:
   师:两个人设计的小雨符号都不一样,那全世界的人都来设计小雨符号,会一样吗?
   生(集体):不一样!
   师:我们设计的标志可要给全世界的人看,大家设计的都不一样,那你们说怎么办?
   生:可以把全世界的人设计的所有的小雨符号放在一起,看谁画得比较像“小雨”。
   师:噢,我们要找出共同的、大家认可的标志给大家用,这就是标准的气象符号。想不想看看标准的气象符号?
   生:想!
   这段对话中教师的两个问题是精心设计的,是在课堂上用来故意“为难”学生的。从设计的个性化天气符号,再到认识标准的气象符号,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中“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为难”学生,就是在教学的关键节点处,引领学生驻留一下、思考一下、探究一下,其价值和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向科学的本质趋近。
   四、点拨你,理趣课堂的智慧之门
   理趣课堂中的“解惑”,不是教师向学生“和盘托出”,而是采用“点拨”的方法。教师在学生疑惑之时,给予适切的点拨,帮助学生消除疑惑,从而让学生抵达学习的更宽广处。
   《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自行设计天气符号,认识常见天气符号”是教学重点。“符号”一词,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设计天气符号,就要帮助学生把“符号”这个抽象词汇具体化、可视化。教学时,教师从学生已经认识的符号入手,如停车场符号、禁鸣喇叭符号、有毒危险符号等,巧妙地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马上就意识到“符号”是什么,在接下来的“阴天”气象符号设计中,学生的设计就比较顺畅了。    理趣课堂的“点拨”,还体现在对教学难点的分解上。《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中,教材最后呈现了一幅“天气预报图”,让学生辨认。教材里的这幅天气预报图,采用三根平行横线和挂三角旗指示的形式,分别从太阳和云层、最高和最低温度、风力和风向三个方面来描述,对于知识面和视野都不够开阔的二年级学生来说,认识它显然有难度。教学时,教师意识到了这点,设计了一个脚手架,先呈现了学生相对熟悉和比较直观的手机中的天气预报截屏,学生掌握了辨认方法后,再呈现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天气预报图,学生用从上到下、分部观察的方法,终于学会了辨认。教师巧妙地架设脚手架,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探究顿悟中突破了难点,提升了学力。
   五、唤醒你,理趣课堂的“诗与远方”
   唤醒儿童,点燃儿童内心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向往的小火把,并在生命里持续地、熊熊地燃烧下去,是小学科学理趣课堂追求的境界。在《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中,学生对天气符号设计标准的领悟就是通过“唤醒”的方式实现的。
   【对话1】
   师:这些阴天符号(见图1),哪个让你觉得满意?
   生1:第二个。
   师:为什么你选第二个?
   生1:因为其他都感觉有点乱乱的。
   师:不简洁是吧,第二个最简洁。好,我们有了一个标准,要简洁一点,不能乱。
   【对话2】
   生2:第三个。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太阳被云遮挡住了。
   师:第二个也被云遮挡了,为什么不选第二个,要选第三个?
   生2:因为第二个像漂亮女生画的画。
   师:那我们设计的符号,跟画画一样吗?
   生2: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生2:因为符号中的东西不能省,画画中的有些部分可以省。
   师:跟画画不一样,画画讲究美,符号不讲究画画效果,而需要简洁。
   【对话3】
   师:还有谁来说说?
   生3:第二幅
   师:为什么?
   生3:乌云挡住了太阳,所以是阴天。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一幅?
   生3:因为第一幅有闪电,今天是阴天,一开始下雨,却没有闪电,为什么要画闪电?
   师:第一幅画得正确吗?
   生3:不正确
   师:我们画符号首先要正确,正确以后,还要简洁一点,我们认为第一幅虽然画得很好,但不正确,所以把它去掉了。
   【对话4】
   师:第二、第三幅选的比较多,我们再来看看第四幅,第四幅是哪个小朋友画的?请你说说你画的这个是什么意思?
   生4:我画的是一朵乌云。
   师:就画了一朵乌云,代表的是什么?
   生4:代表的是太阳被挡住了,看不见了。
   师:太阳被挡住了,看不见了,所以你画了一朵乌云代表阴天,对不对?
   生4:对。
   师:好,请坐下。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们来做一个公正的评判员。今天是阴天,那么你觉得这四幅图中,如果从画得正确的角度来看,你们首选哪个?班长你说。
   生5(班长):第四幅,一朵乌云那个。
   师:为什么?
   生5(班长):一朵乌云,完全遮住了太阳,所以是阴天。
   师:(问全体学生)同意吗?
   生(全体):同意。
   师:好的,应该这样,我们画的时候首先画的是阴天,太阳完全被乌云挡住了,所以这边(指第二幅和第三幅)有太阳的,正确吗?
   生(全體):不正确。
   师:哪怕画得再漂亮、简洁,我们也不能选它,对不对?首先要正确,然后看看是否简洁、美观。现在,大家知道画符号的标准了嘛?
   生(全体):明白了。
   以上案例中,学生画的“阴天”气象符号,只有最不中看的第四幅是正确的。“唤醒”环节中,教师不会急于评判学生画得是否正确,而是引导学生选出一个自认为满意的气象符号,在学生观察、思考、辨析的过程中,让画气象符号的要点逐渐显现。
   六、激励你,理趣课堂的恒久动力
   理趣课堂中的激励,首先是来自教师的激励。教学中,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句由衷的夸奖,都会成为学生勇往直前的动力。其次是来自学习本身的激励。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更多地从学情出发,设计阶梯性、分层递进式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一次次学习的挑战中获得自我满足感,这样的激励,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后是来自同伴的激励。教师要善于采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同伴认可”成为学生的学习常态,学生将在同伴认可的推动下,持续努力,不断前进。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因此,教师不管倾注多少心力研究课堂教学都不为过。教师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每一个教学周期结束后,不妨自问:在本次教学中,我读懂儿童了吗?儿童是否在我的诱导下愉快地走向学习的更深处?我设置的“为难”儿童的环节是否适切?我运用点拨的教学方法了吗?儿童的哪些方面被我唤醒了?我激励儿童了吗?当下,教师要把完善自身的教学与儿童生命的成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新教育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0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