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物理是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学科。想要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是十分关键的。物理新课程明确要求新时代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正是基于此,我們物理教师一直致力于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课题研究上。本文笔者以初中物理教学为切入点,例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合作探究;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归纳验证形成解释和结论,并应用于实践,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其学会学习、乐意学习、善于学习的目标,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的前提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学习问题。那么,兴趣就非常关键了,只有学生对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感兴趣之后,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探究活动之中。针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创设生活情境,这既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现状,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首先请同学看一段录像。(手影游戏)?接着提出问题:这种游戏同学们玩过吗??师:谁能给大家来做一个呢?我们来猜猜看,像什么。?手影会随手形改变而变化,那么影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如果在流动的水中插一竹竿,水能绕过插在水中的竹竿而向前流动,光能否像水那样绕过吗?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在什么情况下曾经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投影展示图片)大家看到光的路径了吗?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径呢?是不是在各种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呢?那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通过多媒体导入情境,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与生活联系,感官体会生活现象现象,并且对现象进行质疑,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依靠物理学科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物理学科的特点就是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们需要保留它的趣味性,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性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科学性,让他们知道物理学科发现至今的科学史。据此特点,我们可以去发现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发现物理知识的未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物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就是因为我们的前人发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但也有许多方面是我们还未涉足或者无法解开的物理现象,而这些未知就是支撑我们探究和发现的方向。根据这些特点,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了“光现象”的知识后,我们可以提议让学生去测量旗杆的高度。物理本身就具有探究性和科学性,给学生足够的想象力,对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有利。有的学生用影子去测量,有的学生用照相机去测量,有的学生利用平面镜去测量。这里面需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多种物理知识。学生在寻找测量方法的同时也会更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我们也利用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自主的探究,去了解关于光现象的知识。同时,他们还掌握了关于光的折射的一些操作知识,良好的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当然,在学生对探究活动感兴趣,能够初步进行探索之后,我们必须给予学生一个动手验证和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平台。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就是这样的平台,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真正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交流、分享。例如,教学“二力平衡”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合作探究活动:
  首先请学生进行猜想:当两个力满足怎样的条件时,才能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猜想1: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猜想2: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随意,物体既可保持静止状态;猜想3:两个力大小随意,不一定相等,只要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其次教师提供材料:砝码、纸板、线、滑轮、塑料片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设计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实验方案。请学生以四人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以上的假设。记录活动内容:
  活动结束以后,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演示并解释,其他小组学生提问、补充和评价。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上活动,二力平衡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通过设置如上合作探究活动,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验证猜想,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总结结论。给予了学生一个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真正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深化自主探究
  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或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物理探究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去探索如下生活现象:如舞台上烟雾的产生原理、大雾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上的雾气的形成原因。启发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物理知识去探究生活现象、科学地解释私生活现象。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同时也能够从生活中锻炼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以创设教学情境、依托学科特点,给予学生探究平台,联系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从而培养综合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孙庆玲.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J].考试与评价,2017(07):70-72
  [2]郭永新.初中物理与科学探究方法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9):5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7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