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背景下,教育活动追求“回归”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为主的课堂理念,使学生在具体教学中,实现从知识学习向素养形成的具体转变。基于此,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价值出发,结合教学问题,多角度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传承创新策略,实現最佳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实践策略
  为落实中小学校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具体要求,从2016年9月开始,教育部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优化,统一调整为《道德与法治》教学。通过对目前初中学段的教学目标、学情和教材应用进行梳理,在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融入时代热点,碰撞传统智慧,为学生构建传承、创新的教学课堂。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的价值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出现了本质性变化,在新课标理念下,面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所使用的部编教材新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紧扣新课标要求,丰富教法,立足学情。坚持探索全新的教学路径,在文化传承中引发学生共鸣,注重启迪学生思维,使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融入社会,真正实现价值认同。
  (一)满足学生全面培养的现实需要
  在初中学生培养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形成应有的民族自信心。目前初中学生存在“韩日流”“崇尚欧美”等多种狭隘思想,影响学生成长。从根源上看,造成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缺乏对中华文化的全面认识。因此,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时,通过对我国经典文化进行推介,并且挑选合适的文化内容作为教学素材,从而引导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和民族精神。培养初中学生,也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思维。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利用该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启迪学生的法治思维,至关重要。因此,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出发,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经典素材,从现代社会中探究时代精神,通过使用鲜活的教学内容,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凸显时代特性,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全面培养的客观需要,实现教学活动智慧化、创新化发展。
  (二)夯实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传承的坚实力量
  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立足传承,有效弘扬了我国经典、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理念,使学生在全面提升自我修养基础上,形成了必备的精神理念。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传承相融合,需要有坚实的传承力量。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注重诠释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实现该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过程中,通过将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增强学生个人的责任担当,传递优秀文化,凸显时代精神。以道德与法治教材“文明与家园”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培养学生形成正视发展挑战的意识,使学生参与“共筑生命家园”建设。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教育活动的重要学科,当前推进该学科教学传承创新时,未能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规范和理念品质,缺乏对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有效融合,未能有效应对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价值实效。综合来看,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影响学生参与热情
  道德与法治教学分别包含了道德教育、法治教学两种不同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影响也不同。同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传承创新时,为实现理想效果,要革新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树立全新的学科融合思维。但是,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状况看,老师依旧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未能将教学与学生思想培养、行为指引相结合,出现了严重的“教学脱离实践”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形式看,老师片面使用“板书教学”,教学素材单一、教学形式单调,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浮于表面,影响教学活动实效
  初中阶段,学生思想变化快、容易模仿各种不合理行为。因此,推进该教学传承创新时,要深入学生成长。以法治教学为例,想要让学生形成“法治精神”,就需要老师选择生活化案例开展教学。特别是要从法治视角解读其中所蕴含的行为理念,通过深入学生成长实际,从而实现法治教学的理想效果。但是,在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部分老师仅以“故事性”描述的方式来解释相关现象,缺乏对教学案例的专业、深层次诠释。仅以知识讲解的方式解释相关理论,影响了学生对教育理念与知识的有效学习。
  (三)考评方式单一,影响学生理解与素养培养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老师仍然使用客观成绩作为课堂教学的考核标准,缺乏对学生知识理解、思想素养的有效培养。未能从情感引发和心理指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价值理念传输。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主力、核心,只有使用传统文化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心理认同,才能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思维培养的预期目标。初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在形成,且逐渐形成了个性化思考方式,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只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认知,才能实现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策略
  全新育人环境下,初中道德与发展教学活动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老师要关注教学改革诉求,从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视角,探究优化教学活动的核心举措。在教学活动传承创新过程中,融入独特教学视角,挖掘我国经典文化的素材内容,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时代精神,推进课程教学文化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创新,构建全新教学模式。
  (一)完善教学机制,精选教学内容:“筑牢”教学传承创新的基础   在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进程中,老师要根据教材新变化,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全新的教学机制,“筑牢”教学传承、创新的基础。第一,老师要精选教学内容,研究教学使用的新教材。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有思想深度的教学内容,缺乏充分了解。因此,老师开展教学传承创新时,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精选素材内容。将教学素材转化为教学语言,加深学生理解,使学生认同教学内容。第二,老师要研究教学机制,从传承、创新视角研究教学活动,在思想培养与行为理念引导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该课程要承担文化启迪、融入时代发展的责任,用鲜活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机制,使整个课程教学更有生命力和价值力。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部编版教材上册的第一单元,就向学生讲述了“网络生活新空间”的内容,教育学生理性认识“网络改变世界”,并且“合理利用网络”,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通过使用鲜活的教学案例,实现了教学创新的理想效果。
  (二)立足学生成长,完善教学评价:“夯实”教学传承创新的内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影响学生思维动态与行为理念的教学,因此,在开展该课程教学时,要发挥课堂内容优势,利用课堂阵地优势,使学生通过参与系统化教学活动,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理念和法治意识。第一,老师要立足学生成长,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空间”。通过引导学生“为中华复兴学习”的使命责任,使学生将个人学习成长与国家发展全面融合。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以一个单元,三节课的内容来讲述“维护国家利益”,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将个人成长融入美好祖国建设活动之中。第二,要老师要变革单一的成绩评价机制,重视道德理念、法治规范对学生培养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实现德育力量。在教学传承创新时,要注重融入学生的个人思考与理解,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形成自觉体悟。
  (三)立足文化传承,聚焦未来创新:“迎接”教学传承创新的需要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理念和价值观念初步形成。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一门课程教学,更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第一,老师要从文化传承出发,将文化传承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增加教学内涵。在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以“文明与家园”教育学生要“延续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追求”,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理念的价值认同,使学生成长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第二,老师要注重聚焦学生成长、发展的未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聚焦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探索新的教学素材和理念,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为例,老师应该正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潮流,通过引导学生正视网络交友的特点与难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交往意识,形成必要的安全方法意识和理智交友思维。
  四、 结语
  随着当前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系统化使用,该学科教学进入改革创新的关键阶段。从学生全面培养视角看,理性认识该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时代机遇和发展挑战,正确认知教学传承与创新的价值意义,将从本质上满足初中学生培养的綜合要求。基于此,在该课程教学时,要将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应用相融合,通过创新教学机制,从而赋予教学活动文化气息和时代精神、生活内涵,实现初中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邑.创设思辨情境培养思辨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践探索[J].内蒙古教育,
  2018(18):21.
  [2]唐萍,仲伟松.立足核心素养达成三维目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反思三维目标融生[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12-116.
  [3]徐惠敏.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培育法治意识中的运用:以《道德与法治》法治模块教学为例[J].知识经济,2019(22):159+161.
  [4]朱微微.浅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课时《家的意味》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37+141.
  [5]李宇溪.落实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家的意味》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15-116.
  作者简介:何国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兴田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8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