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复习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今天的教育模式,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地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提升思维辨识能力与综合思考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现在的地理水平与学习能力为其量身制定学习策略,使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增强自信心。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培育其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科学思维,这也是本文论述的核心。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复习
为学生构架与科学特征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之中可以有条不紊的系统性复习,不丢漏重要考点。地理的科学思维养成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掌握的度与丰富的联想空间。站在教师的立场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丰富学生地理知识累计度,为综合思考能力奠定基础,还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不同的基础水平与不同的学习能力面对的困难也有所不同,为了学生思维做到横向、纵向的双向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可以经常组织问题答辩,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开发从而做到辩证的思考问题。地理学科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创造性的学习,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探索并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教师要做到,对教材全面的掌握,引导学生逐渐学习新知识,利用现有的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与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态度。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复习中学生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 学生在地理复习与思维能力方面的缺陷
长期以来,地理这门学科并不被大众所重视,初中阶段地理只是一门副课,高中阶段作为文科的地理一直被简单化对待,对知识点缺乏探究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造成了学生自身地理基础性知识薄弱,缺乏系统化的知识链,对于新型的问题束手无策。地理学科是一个兼容性大的学科,其中既需要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兼顾又需要对地理区域性区别,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大局观念。在传统的教育课堂,教师对于地理教学一般会直接将知识点讲解给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框架的建立,导致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较差,无法辩证的、全面地解决问题。比如,探究青藏高原的农业问题,由于定向思维,学生认为青藏高原地区,因为地处位置特殊,海拔高,光照充足从而引出热量一定充足的定义,实则不然。遇到这种考验学生认知深度与基本原则的问题,学生都会孤立、片面地解决问题。平时的练习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混乱,且不具备扎实的基础,常常忽略给出条件。地理绘图与解读能力对于高中学生十分重要,恰恰被大家忽略。从教师方面讲,教师只重视文字知识忽略画图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或者简单画一个草图使学生养成字大于图的认知,从另一方面讲学生一是怕绘图麻烦,浪费大量时间,二是由于绘图不规范导致关键信息遗漏或者记忆出现偏差。最终在做题过程中,草图给出的信息,学生不能完全讀取,解题没思路。
二、 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是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对地理基础的掌握程度是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基础。想要对知识点理解有更为透彻做到能够灵活运用,要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赋予学生对地理知识更为深层次的认识。每个地理老师在地理教学中都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基础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想象、综合等思维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教师引导,要用地理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要传授课本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智力与综合素质。形象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感知图形、扩大知识面的累积,在不断地知识扩展中,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不断刺激思维的活跃性,避免定向思维的产生。地理思维的养成是实现教学任务、巩固复习的必备条件,无论是积累、理解、运用、创新,任何一个环节的实现都离不开思维的推动。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教育模式,把地理知识归纳总结后直接强加给学生,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只能够应付考试。地理知识是反复实践中探索出的规律,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应该理解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环境要素,可以利用归纳总结区分法,要归纳出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只观察表面现象,可以利用抽象与概括方法,要理解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可以利用图文对照方法。非定向思维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三、 问题的有趣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
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有层次、难度适中、有趣味的启发性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地理思维方法。因此提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
(一)为了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育开放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求知欲,教师需要设置针对性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和想象能力的氛围,要选择充分相信学生自身的潜力,通过兴趣化提问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与主观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一个情感化课堂拥有让学生放松身心的功能,在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敢于打破陈规、敢于质疑。作为地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可以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发表意见,允许其与自己争论,最终明白学习地理的目的与意义,使其明白地理对自己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的科技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作为高二的学生,马上面临的就是高考,做好地理复习十分重要
教师要从学生的感性出发,保证学生在复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复习内容,使学生对地理产生疑惑、好奇与新奇感,从而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复习计划。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将知识点细化与巩固。在学生的讨论过程,教师要做到最大化的参与,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加以总结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在复习过程中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要利用习题反复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习题要具有时效性,习题过于陈旧无法对考纲做出准确地分析,毕竟高二学生面临的是高考,习题难度要适中,习题难度过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会使其丧失对这门学科信心,习题过易,学生能够轻易给出答案,无法做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高考是面向整个中国的,难度较低题型出现概率十分小。地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单独的课本知识过于片面、肤浅不适用高中生,教师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知识拓展,才能紧追高考的改革步伐。 四、 如何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在解题过程中完成,通过习题的检测反馈学生的知识盲区,根据反馈的数据针对性的精选习题,反复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并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复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用基础知识重新推演,尽量避免利用知识点的解释,在洋流阶段的复习中,教师应该做到图形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知识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学习效率会更高。学习地理要具有灵活的思维,思维方法的灵活程度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根据现存的条件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解决问题,避免按图索骥现象。例如分析某地区的地理环境,首先要分析经纬度和气候的关系,以及观察海陆位置,受海洋影响的程度,再得出其气候类型,进一步分析周围洋流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以西欧的海洋气候的成因来讲,大致位于北纬35度到60度之间,西临大西洋,受海洋因素较大,中部为平原利于盛行风的经过,带来大量温暖的气流,并且有暖流经过是冬季增温,缩减夏冬两季温差。单单这一种现象,就需要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可见地理学科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教师要扮演上帝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启发,然后层层深入,克服表面现象的思考,把问题探索程度逐渐加深
解决问题的深度是由思维的深刻性决定的,当代学生的思维普遍肤浅,对事物的认知和预见事物的发展能力不足,不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十分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学生就不会投入时间与精力与研究事物的本质。地理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随之创新思维就会迸发出来。如果学生意见产生错误,教师要委婉的去纠正,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自信心受到打击之后难免沮丧、失落最后反其道而行之。
五、 结束语
在21世纪,社会需要具有强大的逻輯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人才,在传统教育下,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缺乏自我意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的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考与新课标的双重改革要求。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广大的地理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入手,积极调动学生的空间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考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紧扣高中地理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复习效率与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成孝.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测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温暖宁.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9(5):96-97.
[3]毕科强.基于高考试题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
[4]郑文良.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80.
[5]王春霞.加强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摭探[J].成才之路,2019(4):36.
作者简介:
薛艳,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1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