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关于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的思考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金声明

  摘 要: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期中就包括综合思维。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既是高考的要求,也是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的基础。本文是笔者在高三复习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词:综合思维;气候
  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是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它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这个综合体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高三学生的综合思维,是帮助学生将原有的思维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不仅要求他们能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还要能够结合时空变化,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最终能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关于如何在高三复习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及实践。
  一、 关于综合思维素养的自我认识
  (一)综合思维的内涵
  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内涵,即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特点包括思维的全面性、思维的系统性以及思维的动态性。地理学科综合思维表现在:①认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②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③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二)综合思维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位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三者都围绕着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综合思维是达成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基础,也是进阶达成人地协调观的思维方式。
  二、 基于培养综合思维的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形式应该是四维目标形式,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这不是对三维目标的取代,而是继承、发展、整合和突破。四维目标中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基于基础位置,再上一层是地理实践力,居于顶层位置的是人地协調观。因此,为了便于教师操作、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分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个层次,层层递进、逐步达标。教学目标设计仍然要整合以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提炼。
  三、 基于培养综合思维的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服务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让学生能从整体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所以笔者认为,教学内容要注重安排以下几个方面。1. 典型案例,为学生提供复习和探究的切入点。2. 知识结构,向学生展示所复习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3. 地理图像,向学生全面展示地理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地理事件发生、发展、演化的规律或过程。4. 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让学生感受综合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提升应试能力。5.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评价表,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便于教师掌握学情。
  【案例】复习课: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成因
  以分析气候成因为例。
  1. 分析典型案例,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由普遍到特殊,让学生从了解气候因素到分析气候成因。
  通过分析非洲热带雨林气候、非洲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因素,并能分析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分析亚欧大陆上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让学了解海陆位置因素,并能分析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城市热岛效应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通过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让学生能综合分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构建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网,让学生从了解大气到分析大气与其他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纵向的知识体系: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气候的形成。让学生了解本章节内知识点的联系,气候的形成与大气的运动联系紧密。气流上升常常带来湿润多雨,气流下沉常常带来干燥少雨;来自海洋的气流常常是湿润的,来自内陆的气流常常是干燥的。
  横向的知识体系:如下图所示。
  从综合的观点来看,气候与生物、地貌、水位、土壤是相互联系的。让学生明白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甚至植被、土壤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是,上图没有能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师要做补充说明。
  3. 运用地理图像,直观展示地理要素以及它们的分布、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说图能力、绘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分析三圈环流示意图,学生能更好地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画近地面风带风向示意图,结合地图,学生能更好地分析风带对大陆两岸气候的影响,尤其是西风带大陆西岸湿润和信风带大陆西岸干燥。此外,还要准备季风环流示意图、洋流分布图、地形图等。
  4. 解析高考试题,强化学生综合思维,提高应试能力。
  地理高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例如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
  例题1:2017年江苏高考第27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图14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题目要求分析“加拿大雨都”温哥华与洛基山以东地区相比降水较多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要能够认识到西风带、海陆位置、落基山脉、阿拉斯加暖流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同时能够分析上述要素的影响在落基山东西两侧的空间变化。   四、 基于培养综合思维的学习效果评价
  为了方便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掌握学情,设计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是很有必要的。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所述,综合思维素养划分为四个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划分。
  【案例】复习课: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成因
  以分析气候成因为例。
  1. 了解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要素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纬度高(低),太阳辐射量小(大),温度低(高)。沿海地区,海洋性强(温差小、降水多);内陆地区,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能阻挡冷空气入侵;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显著。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结合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氣候,分析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等对气候的影响。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结合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4. 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结合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对季风区气候的影响。
  5. 综合分析某一区域的气候成因结合实例,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某一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6. 时空差异情境中的气候成因分析结合实例,分析地理要素的季节变化,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差异,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原因。
  以上是笔者在进行高三一轮复习时,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的一些实践与思考。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考虑到我所任教班级的学情。例如分析要素的综合,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好各个地理要素的基础之上;分析区域综合,应该是建立在掌握好要素综合的基础之上;分析自然与人文的综合,应该是建立在掌握好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一轮复习应突出主题内容、适当进行综合,否则很容易会让学生忽视章节复习的重点,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教师要做好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即使现阶段我们的学生达不到思维和能力的某个层次,我们也要辛勤耕耘、静待花开!
  作者简介:
  金声明,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实验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