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由单纯的数字和平面图像向多元立体的数学图形及实践应用转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渗透,这在新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中也有明确体现。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关系着他们数学思维的建立,也关系着衔接初中几何学习的难易程度,在许多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学生的空间认知越来越重视,这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中我们教师要多下功夫,多探索。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空间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广泛应用,让教师能够直观地为学生展现数学图形以及和数学图形有关的生活用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然而,教师要清楚多媒体只是辅助学生认知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全部,因此在学生建立数学图形空间的表层认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空间。
  在一年级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就是数学空间的学习,对“前后”“左右”“上下”,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的学习认知,这是教师带领学生由数字走向数学空间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除了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外,还应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大家的文具盒是什么形状的?橡皮是什么形状的?铅笔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具盒基本都是长方形的,而橡皮却可以是形态多样的……
  经过学生观察,他们了解到不同的图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随后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图形背后的空间利用,数学空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立足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本来就很抽象,学生往往是从具象表面来认识数学空间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比如,学生在低年级段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只知道它们有四个边四个角,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会计算周長、面积,认识到同样是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进而再学习到长方体、正方体,从点线面的认识逐步上升到三维立体的认识。
  以学习长方形为例,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导,会从低年级看自己直尺的长度,到中年级能利用直尺测量出不同书本的面积,再到已知教学楼的长宽高测量出教学楼的每层面积、立体空间等,达到能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图形,能分析出其中的基本元素和关系,还会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简单的图像开始建立起立体的几何概念,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计算中,随着数学“本领”的增大,他们对数学空间观念的建立也就更有自信了。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数学空间观念在操作中建立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也是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的,正如建构主义学者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总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学习相关图形,当接触到三维图形时,笔者会让学生用橡皮泥“捏一捏”,或者利用牙签等搭建一定比例大小的立体形。
  在动手操作中,笔者还设计了花样作业,让学生对空间有更清楚的认识,比如给五、六年级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为一年级新入学的小学弟、小学妹们做一份学校平面图,要求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看到图就能明白学校各个部室的位置。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们分组测量教学楼和操场面积,对每一层教学楼班级、部室的分布做了调查走访,并画出方位简图,再按照严格的比例,制作出最终的平面图,细心的学生还把每个地点用汉字和拼音标注,方便一年级学生认读。此外,笔者还让四年级的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测量家属楼下怎么设计停车位比较方便,用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怎么设计更合理……这样的作业深得学生的喜欢,体现了数学空间应用价值的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测量、计算、绘制中建立起了数学空间观念。
  总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促使他们能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为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能让他们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也是新时代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一线教师也要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积累经验并创新教学方式,努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探索出更多途径。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3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