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国情怀与成长动力(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永新

  三、家国情怀:动力与路径
  古往今来,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文人骚客都留下了家国情怀的精彩篇章。无论是岳飞在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的宣言,还是范仲淹发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浩叹……在西方文明中,也有无数歌颂相关情感的生动文字。无论是以行动践行家国情怀,还是以文字真挚地讴歌这种壮美的情怀,所有极富家国情怀的人,都成为人类之中的群星,在我们的头顶闪耀,吸引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也改变着我们。
  作为单独的个体,这些人发挥着榜样示范的效应,这些人也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偶像。但是对于教育,如何将家国情怀真正落实,使之成为每一个儿童生命成长的动力,这是我们教育研究者,尤其是家庭教育研究者应该直面的问题,这也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一道必答题。
  这些年来,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其中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对家国情怀的落实,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03年开始,新教育实验就以“6+1”的模式,其中特别加的这个“1”,就是指新父母学校和家校合作共育。我们希望对父母开展科学而又轻松的培训,从而引领家庭教育的发展,让千家万户轻松应对时代的不同挑战,应对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高效的方式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这些年来,我们在探索中,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并针对不同的特点研发出大大小小的各类课程,循序渐进地引领儿童从利己到利他,从自我成长发展到协同发展,爱家、爱乡、爱国、爱人类,成长为真正具有中国心、家国情、世界眼的新人类。
  第一,注意家国情怀的价值引领性,理想召唤
  归根结底,家国情怀是属于一个人价值观的底色。能够稳定价值观的最有效方法自然是把价值观与个人理想追求结合起来。在这一点上,它意味着课程需要更能够挖掘内心深处的思考,所以我们通常采用两大类课程进行引领。
  1.共读课程
  我们特别强调共读课程,是因为共同阅读一本书,能够使不同读者通过自己独具个性的角度和作者进行沟通、对话,然后,又通过读者之间的共同交流,从而由丰富的个性集中形成共性。这样一来,共读就是千人千面的共同解读,彼此之间的核心联系通过共读的这一本经典读物来统一。这样的共读,是一种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多维度深入交流。
  2.童书电影课程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通过视觉,也通过听觉等各种方式调动感官。童书电影课程选择由优秀童书改编的电影,以多维阅读的方式学习:当电影放映之时,一个人会不自觉地沉浸其中;电影放映之后,对童书的阅读则会有同有异、对比思考。这样会让电影和童书都对孩子产生更为深切的影响。
  第二,注意家国情怀的情感内化性,家校熏陶
  家国情怀以及其他所有的情怀,其萌芽都是从情感开始的,但是这样的情感与一般的情感不同之处在于,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是越来越淡,而是越来越深、越来越浓,并且持续萦绕着,最终形成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状态。
  造成这种情感状态变化的关键在于,从外在的情感激发到内在的情感喷涌这个期间,生活之中的各种熏陶必不可少。因此,家庭和学校携手共同进行情感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教育实验,在情感激发上,重点有以下两个课程。
  1.家校晨诵课程
  新教育晨诵和其他的晨诵,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传统晨诵是以知识为中心,强调对诗歌的理解、对背景的掌握、对作者的了解、对字词句的辨析。新教育晨诵课程,特别注重对诗歌的选择,将诗歌与读者的生命状态打通,进行情感上的激荡。每一首诗歌之后都有思与行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读者会轻松地捕捉到自己和诗歌的共同之处,从而产生共鸣。
  我们编写的新教育晨诵教材,从幼儿园到高中部分,一共26册,每一周都选择了7篇,就是为了5天在学校进行,2天在家庭进行,双管齐下,持续营造诗意栖居的精神环境。诗歌作为一种载体,最能体现出情感迸发的力量,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这种方式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特别受到好评。
  2.说写内省课程
  新教育研发的说写课程是以说为写,让人出口成章。它重点强调的是,一个人与自己的对话,这就是最典型的内省——自我反思。在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能够把外在的情感沉淀为内在的积累,并且通过以说为写的方式,一方面不增加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儿童的自主写作能力。在开展的过程中,它成为融洽亲子关系、增进亲子对话、强化个人反思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三,注意家国情怀的行为驱动性,养成习惯
  如果仅仅是情绪,就会随着小事波动,无法真正形成一种稳定的心境,也就无法称之为情怀,更难以落实到行动中。所以,在培养家国情怀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家国情怀本身就具有行为驱动性。当我们对某些事物通过刻意实施形成一种自发自觉的习惯性行为后,这种行为本身又富于感情,就会由此产生行为和感情彼此间的互相激发。
  在这一点上,我们通常通过以下一些课程来进行。
  1.乡土课程
  我们所谓的乡土课程并不仅仅是乡村课程,而是把每个人的故乡、每个人生活的这一片土地,都作为值得铭记之地。城市有城市的美好,乡村有乡村的精彩,我们把一片土地上的文化与人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乡土课程。这种乡土课程用最贴近每个人生活的方式,让每个人感觉到自己和他人紧密相连。
  2.仪式课程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我们逐渐发现很多节日都成了形式而不是仪式。一旦吃吃喝喝占据了节日的主要内容,那么所有的节日都将变得无趣,自然也不会让人产生感情。对某一件事物是否有感情,是仪式和形式的关键区别。新教育的仪式课程就是结合不同节日挖掘背后的文化,从而让儿童找到对文化的认同感。
  3.二十四节气课程
  这是我们新教育的一个经典课程。根据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我们把古诗词中的诗词歌赋、说写课程中的多重记录、生活之中的各种风俗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综合课程。为期一年的课程,能够让儿童鲜活地感受季节的变化、民俗的风情、歷史的传承、诗词歌赋的美好,也让儿童从活动中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把每一个日子习惯性地与文化对应起来。这样的习惯就让不同的日子产生了不同的精彩。
  第四,注重家国情怀的榜样示范性,意志锻造
  正如前面所说的,拥有家国情怀的人通常会超越自我,成为人群之中闪耀的明星。那么,同理来说,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成功者,本身就具备着强烈的榜样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特别强调,活生生的人与事,能够激发儿童的共鸣,协助儿童锤炼、锻造自己的意志。
  新教育的生命叙事理论强调,每个人在生命成长的不同阶段,都需要有自己的榜样(生命原型),无论家庭中的父母,还是学校中的教师与同伴,都是学生最初的榜样。所以,父母和教师尤其需要有家国情怀。具体来说,我们一般采用两种课程。
  1.“聆听窗外声音”课程
  这个课程通常是以讲座的方式,把活生生的榜样请到面前,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这是任何高科技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2.生命叙事剧课程
  这个课程通常在教室中进行,面向社会。我们也通过类似“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公益项目”这样的方式,协助家庭和家庭之间组成共同体来演出。让一个孩子在读完一本优秀的经典童书之后,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戏剧的方式来深化对角色的理解,这是一种浓缩的人生体验。在这种状态之下,可以经历挫折,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更好地向榜样学习。
  以上是我们十几年来反复运用并收到了一些成效的课程。尽管我们根据这些课程的主要特点,分别为这些课程归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综合性课程,因此通过一个课程的切入,真正深入持续开展之后,都能够收到明显的成效。而家国情怀的四大特点,在生活中也是彼此促进、共同作用的。
  (责 编 晓 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9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