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智库融入国家治理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汪锋
长期以来,由于受“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因素影响,高校及其智库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与其所处地位不大匹配,普遍存在机制不顺、能力不强、贡献率低等问题,一些高校智库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微观层面的深化改革,也需要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如何从体制机制层面破除“五唯”,推动高校智库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策略,笔者撰文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第一,完善智库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的评价标准。在新一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对于应用类学科,建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考察是否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产出了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成果,也要观测该学科是否建有一定层级、数量的实体化、专业化智库。同时,重点考察这些智库是否拥有畅通的参政议政渠道、发达的社会关系网络,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与决策影响力如何等。
第二,稳步扩大国家高端智库规模。自2015年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国先后培育建设了29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其中高校智库仅有8家。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这些高校智库已经在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范式改革、评价体系优化、研究队伍建设、成果转化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和措施。将这些试点经验尽快复制和推广到其他高校,是当前高校智库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三,加快研究制定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指引。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学术组织,高校智库目前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建议教育部尽快研究制定《普通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指引(试行)》,从体制机制层面遏制和扭转当前我国高校智库建设“一哄而上、无序发展”的局面。
第四,遵循多元化原则,深化高校学术评价体系改革。除了传统形式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形式应当纳入评价体系之内。如高校智库研究人员承担决策部门委托的政策研究类项目情况,负责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草案的创立、修订情况,在新媒体上发表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文章等。同時,应当充分肯定智库成果的学术价值。
第五,创设“内部旋转门”制度,加强智库研究队伍建设。目前,很多高校都是依托相关学院或学科的教师兼职从事智库研究工作,研究队伍的整体力量不强。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当将智库研究人员作为专职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类别,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中。同时,可以借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等国外一流高校智库经验,通过创设“内部旋转门”制度,充分整合利用本校学术资源,在学科、学院、智库之间搭建人才无障碍流动的制度桥梁,形成智库与学院、学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0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