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濮德锁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课程。基于专业课证融通、能力提升、课程改革的需要,利用校企双主体工作室进行校企合作,按照校企双方拟定的开发思路,在职业资格研究、编制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建设配套学材、研制实训考核软件等五方面进行“扬州景点知识与导游”课程开发。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工作室;课程开发;“扬州景点知识与导游”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0-0040-05
【作者简介】濮德锁,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江苏扬州,225001)副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和课程开发。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自2015年起,笔者开始通过校企双主体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开发建设了“扬州景点知识与导游”课程。
工作室是由笔者领衔的江苏省职教名师工作室与由行业专家组成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合作共建而成。双方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整合政校企行四方资源,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建设、技能大赛、实习就业、社会服务、行业培训等方面全面合作,使工学结合有了稳定的平台,校企合作有了明确的纽带。
一、开发缘起
(一)课证融通的需要
导游现场考试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必须合格方能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多年来,能参考使用的教材仅是由江苏省旅游主管部门编印的《现场考试手册》和导游词汇编《走遍江苏》等,教育部门并无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行业资格证书是学校办学必须坚持的目标,这也符合1+X证书制度的精神。因此,急需在课程与考证之间进行融合创新。
(二)能力提升的需要
导游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导游服务工作中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讲解技能,需要具备从事导游讲解工作所需的知识和基本职业能力。对企业的调查显示,学生存在有证低能、上班不能上岗的问题,急需提升其职业能力。
(三)课程改革的需要
导游类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模拟导游”等,工作室研讨后认为原有课程中缺少一门能够对后期的导游资格考试、顶岗实习、就业起主要的支撑作用,能够将所学导游相关专业课程知识进行内化、重组、建构的课程。
二、开发思路
职教课程的开发需要重点对学习的目标、内容以及评价标准进行可行性研究,需要厘清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采用何种课程结构和课程模式有利于满足这种需求,需要明确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以及如何对课程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问题。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不仅包括学习内容的确定及其顺序的排列,而且涉及包括课程资源在内的整个体系,可以分为课程设计和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和质量监控两大部分。工作室最终确定课程的开发思路为:全程依托工作室,秉承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通过研究职业资格确定职业岗位;通过研究旅游企业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岗位标准,明晰岗位任务和课程内容;通过编制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建设配套学材、研制实训考核系统等方式推进课程实施,在课程的实施反馈中不断优化教学,最终实现课程质量的循环提升,达成课程目标(具体如图1所示)。
三、实践探索
(一)进行职业资格研究
职业资格是从事一种职业活动时能够应用的并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和潜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资格研究包括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三部分,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其目的是发现工作、职业要求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依托工作室高層次的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资源,我们对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毕业生未来可直接就业的工作岗位和未来5~10年学生自主发展后能够适应的岗位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未来3年旅游企业对各岗位都有需求,需求量最大的是导游、领队,有72.73%的企业对此有需求;其次是产品设计和业务销售,分别有69.70%和62.63%的企业对此有需求。未来3年,企业对客户服务的需求较少,只占12.12%(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这和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吻合,也为导游类专业指明了教学方向。
对需求量最大的导游、领队岗位进行细化分析并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地陪、领队、外语导游、专线导游及全陪和研学导游的需求较多。其中,需求最多的是地陪,占比55.56%(具体如下页表2所示)。
工作室研讨后认为,开发以培养地陪为主要目的的“扬州景点知识与导游”课程非常必要,对于导游类专业学生而言,该课程属于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不是运用知识去导游,而是在导游的过程中使用知识,能力本身应是该课程构建的支架。因此,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和旅游企业行业标准,工作室确定了从导游校园到导游景点再到导游城市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二)编制课程标准
编制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点工作,工作室依据职业资格研究的成果,编制“扬州景点知识与导游”课程标准。在确定课程的性质、设计理念、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明确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具备与从事导游服务景点讲解工作相关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初学者到实干家的职业能力发展,具备导游讲解的方法、较强的讲解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此作为课程总目标。同时,确定了课程知识、素质、能力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工作室商定并设计课程7个学习项目(具体如下页表3所示),并按照下页表4具体描述的学习项目确定课程学习内容和要求。最后,对教学评价方式和教学要求进行确定。 (三)开发校本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资源。工作室立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教材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现场导游考试的要求编写了“扬州景点知识与导游”校本教材。
工作室以教学实际流程为依据,讨论商定了教材体例,教材中每个项目的设置和任务安排都围绕“知识+技能”而展开,每个项目均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课前准备、情境导入、知识探究、案例展示、课堂思考、知识链接、课堂练习、拓展实践、项目考核、小贴士等12个部分。最后,教材还附有扬州沿途讲解导游词、“扬州八怪”纪念馆资料、汉陵苑资料、汪氏小苑资料以及扬州全市所有景点简介。
(四)建设配套学材
为了促进学生有目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从实际经验和教材抽象的描述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统一,提升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工作室本着该课程不是运用知识去导游,而是在导游的过程中使用知识的初衷,精心建设配套学材。
“学材”是广义的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它是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或资源。一直以来,不少学校都通过建设虚拟化实训平台来进行实训,工作室研究后认为这样做成本高且效果不太好。于是,工作室与市集邮协会、市收藏协会合作,创造性地利用瘦西湖、何园、个园、大明寺等扬州各大景点的邮票、明信片、门票,按照游览路线、文化主题、学习项目进行布展,并配有工作室成员讲解相应景点的授课视频、行业大师示范导游讲解的音视频资源。实践证明,这些配套的学习材料(学习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现阶段学习的需要。
(五)研制实训考核软件
为了训练和考核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景点知识,提升导游讲解能力和应试能力,工作室专门设计了导游现场考试软件,以模拟现场导游考试流程。该实训软件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它不仅适用于扬州景点,也适用于江苏和全国其他城市景点;不仅适用于平时自我练习,也适用于教师平时授课和学生期末考试,使用时只需要更换数据库和图片库即可。
四、实践成效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论到实践、由日常工作到比赛、由背书到说书再到写书的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从事导游服务景点讲解工作的相关职业能力,完成了从初学者到实干家的职业能力发展,同时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导游讲解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学校在江苏省导游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近3年师生共获金牌5枚,银牌5枚,铜牌3枚。学生导游证考试的过关率大大提高,学生在全国导游人员资格现场导游考试中的过关率一直在90%以上,居全省大中专院校前列。
五、实践反思
课程开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去思考和研究。
(一)课程开发主体的专业化
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是学校专业教师和行业大师,但就课程开发的主体而言,至少还应包括教育行政人员、课程专家、工作分析专家。目前,学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大师是不具备这样的专业化知识和能力的,这使得课程开发存在先天不足,如何提高课程开发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课程开发技术的专门化
课程开发中市场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学习项目设计、教学材料开发等都是富含技术的专门化工作。目前课程开发还属于模仿阶段,离开发技术的专门化还有较大差距,课程开发技术还需更具针对性才能适应课程改革与开发的需要。
(三)课程开发产品质量的优化
调研报告、能力标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项目方案、教学资源等是课程开发应有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有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内容,目前我们课程开发产品的形式和内容在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逻辑性、广度、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这些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但在后续的实践中必须加以解决。
(四)校企合作的实体化
课程开发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一直是大家的关注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多次提及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已經成为共识。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来自工作室行业大师的信息和资源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凭借什么学、学得怎么样等问题,工作室行业大师都给予了较好的回答。在工作室运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经费不足、参与意愿不足、工作时间冲突等诸多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最后都已妥善解决,但其间暴露的依然是校企合作虚化的老问题。笔者认为要更好地进行课程开发,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搭建“四方五有”校企合作平台是关键,即建设一个相对稳定的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同参与的,有场所、有经费、有人员、有项目、有考核的校企合作平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1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