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维铨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风尚、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种手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辅助手段。新时期语文教学改变了以成绩为主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这种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精神和思想内涵,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德育教育、人文思想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够让学生触摸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性。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形成了大量的文化精粹。如礼、仪、廉、耻、忠、孝、仁、义等思想精髓,對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性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等关于做人要讲诚信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对待别人要以诚信为本。《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等古代先贤刻苦学习、发奋图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珍惜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从而更加刻苦学习。课外读物《郑和下西洋》《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浩瀚的传统文化当中,像这样体现着中华文化精髓,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操守和品行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来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
二、让教材对话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文:有的语言生动,有的意境深远,有的内涵广阔;有赞扬爱护他人的,有体现诚实守信的,有歌颂大公无私的;等等。这些课文充满着令人荡气回肠的人性美、正能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与挖掘教材字里行间或文字背后与传统文化有内在联系的内容。
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因为孩子爱看书,毫不犹豫地用辛苦赚来的钱给孩子买书的故事,体现了深厚的母爱和孩子对母亲无比的感激之情。因此,要将关心下一代与热爱母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搜集历史上一些有关母爱及孝顺父母的名言警句等。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课外延伸阅读,继续学习有关母爱及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如“王祥卧冰求鲤”“孟郊为母洗脚”“孟母为子三迁”等故事。同时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就阅读的内容展开探讨,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宝藏,这为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教师应该借助教材资源优势,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良好的氛围。教师应该以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丰富学习体验。
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故事导入情节,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师可以讲述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其他的故事,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动画片或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体会蔺相如的聪明才智和不卑不亢,激发学生想了解更多蔺相如的故事,为理解《将相和》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以及了解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人物性格奠定基础。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探究和阅读课文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奠定传统文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基础。
四、在积累中熏陶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对学生不能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熏陶。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的知识外,还应该认真探究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为什么要登高望远,了解有关重阳节的风俗知识,并以此延伸了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风俗。再如,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对联、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欣赏各类书法作品,知道部分书法名家在书法史上不寻常的地位。
五、在诵读经典中加强教育
开展诵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因为形式多样的活动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开展各种各样的诵读活动,如诵读竞赛、诵读主题班会等。通过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体会“卧薪尝胆”的恒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哲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诚信。让学生知道,现在倡导的优秀品质,都能在传统国学经典中找到渊源。传承经典文化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因此,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安排诵读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
小学语文教育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要依托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努力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下一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白沙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3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