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精准扶贫:学校大有可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石长林

  【摘?摇?摇?摇?摇要】当前我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正进入攻坚克难期,它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作为重要主体的学校在打赢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大有可为。为了充分履行自身职责、积极发挥自身功能,学校需要在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伟业中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学校要做好教育精准扶贫的宣传工作;二是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帮扶农村结对学校;三是学校精心构建体制机制精准帮扶学生;四是学校帮扶学生的内容必须实现全覆盖。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 送教下乡 跟岗学习 精准识别机制 精准帮扶机制
  当前我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正进入攻坚克难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作为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主体——学校理应主动投身其中。校长要带领学校全体干部和教师全力以赴,努力做好四项工作,为全面打赢这场教育脱贫攻坚战作出自身的贡献。
  一、学校要做好教育精准扶贫的宣传工作
  要真正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开展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做好教育精准扶贫的宣传工作,不仅可以营造“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社会氛围,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扶贫观念,也能让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的落后思想。
  学校要如何提高教育精准扶贫宣传工作的效果呢?第一,明确受众,提高宣传内容的针对性。面向干部、教师,重点宣传国家在资助对象、认定条件等方面的政策规定,让他们对学生资助政策学得准、吃得透、记得牢;面向贫困学生,重点宣传国家政策的资助标准和资助程序;面向学生家长,重点宣传建档立卡户标准等国家扶贫政策。第二,拓展形式,坚持宣传渠道的多样性。学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校刊校报、宣传栏等传统途径对学生进行政策宣传,另一方面要拓展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新型渠道对学生家长、社会群众进行政策解读。第三,把握时机,确保宣传时间的有效性。学校要选择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宣传工作:其一,学校要抓住开学之际进行宣传。学校要在每年的春秋两学期开学的时候根据学生所处的学段进行政策宣传。其二,学校要在中高考期间进行宣传。学校要在每年举行中考、高考的前后时间段选择学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高中助学贷款”“大学新生路费资助”等内容进行宣传。其三,学校要在走访家庭时进行宣传。
  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帮扶农村结对学校
  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重要内容就是提高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质量。这需要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发达地区支援贫困地区活动,其中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做好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城区学校帮扶农村结对学校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定期组织干部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送教下乡活动是有效搭建城乡结对学校联系的重要桥梁,这种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专业引领、业务扶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作用,通过在农村学校的现场指导、现场交流能够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水平。
  要让送教下乡活动产生良好效果,城区学校需要做好四项工作:第一,开展调研活动。为了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城区学校要通过问卷调查、人员访谈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充分了解农村学校的具体需求,进而确定送教的具体内容。第二,制订送教方案。城区学校送教方案的制订要坚持以“服务农村学校教育、服务农村学生成长、服务农村教师发展”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送教方案要详细、明确,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方面要提出具体要求,并尽可能使之具有操作性。第三,组建指导团队。送教下乡活动的指导团队要保持队伍结构合理,努力做到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第四,坚持跟踪指导。为了产生良好效果,城区学校送教活动不仅需要定期开展,还需要保持连续性,更要坚持送教活动的现场指导与平时的跟踪指导有机结合,让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及时指导、连续指导。
  (二)邀请结对学校教师到校参加跟岗学习
  城区学校除了采取送教下乡活动这种“送出去”方式来帮扶农村学校以外,还可实施“请进来”方式,即邀请农村学校教师到校参加跟岗学习。邀请农村学校教师跟岗学习,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教学培训、跟班指导、随班学习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农村教师的全方位指导和培训。要让跟岗学习产生良好效果,城区学校需要做好三项基本工作:第一,制订农村教师跟岗学习计划。城区学校需要制订跟岗学习计划,为农村学校教师统筹安排指导教师观摩课、跟岗教师展示课、年级集体备课交流、跟岗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内容,让跟岗教师能够全面学习,促进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第二,安排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城区学校需要安排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让跟岗教师能够实现精准的学习、获得精准的指导。第三,组织多样化的跟岗学习活动。学校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让跟岗教师不仅参与课堂听课、课前备课、亲自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而得到全程学习,还要邀请他们选择性参加年级组举办的教学管理活动、学科组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等活动类型而获得专项体验。
  (三)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农村学校师生发展
  要让农村结对学校所有师生都有机会参与帮扶活动,城区学校还必须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依托互联网载体开展教育幫扶活动,这有助于让农村学校师生广泛地参与进来,快速提高帮扶效率。
  1. 开设网络课堂,大力提高农村学校学生发展水平。城区学校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依托互联网络,开设网络课堂,把本校丰富的课程资源、现代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农村学校,甚至实现城区学校对农村结对学校进行课堂直播,打破地域、时间等限制,让农村学校学生接受优质教育。
  2. 构建虚拟组织,着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质量。要解决结对学校因距离而带来的不便,对策就是构建与传统实体组织有所不同的虚拟组织。城区学校可以组织优秀教师与农村学校教师开展网络面对面交流,这种创新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教师培训效率,让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三、学校精心构建体制机制精准帮扶学生
  (一)构建精准识别学生机制
  为了早日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建立了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搜集的信息非常全面,涵盖扶贫对象、扶贫现状、扶贫举措、扶贫效果等多方面信息,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能够及时、准确、动态地反映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过程。学校要在政府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下构建精准识别学生机制,其目的就是能够精准识别贫困学生,做到“对象清”,帮扶真正有帮扶需求的贫困学生,“当助必助,不漏一人”。
  学校怎样才能做到精准识别学生呢?首先,学校需要建立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同时要与政府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这有助于动态跟踪监测学生资助信息。其次,学校要随时与政府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做好数据比对工作,及时更新本校贫困学生的相关信息。再次,学校要对本校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精准筛查,不仅要清楚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也要找出普通的贫困学生,还要识别家庭困难和学习困难的“双困生”,并详细了解其“双困”的具体原因。学校要在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坚持一人一档、分类建档,努力做到档案精准、细化、详实。
  精准识别学生机制要产生良好效果,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去了解贫困学生为前提。要真正了解清楚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就要组织干部和教师做好贫困学生的家访工作。首先,家访前进行专门培训,列出需要排查的具体问题,制订家访的具体计划。其次,家访时细致、耐心地宣讲政策,详细地问询困难。最后,家访后总结家访情况,集体商讨如何解决贫困家庭学生面临的困难。
  (二)构建精准帮扶学生机制
  学校对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后,就需要根据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帮扶。构建精准帮扶学生机制,总原则是力争做到“措施实”,基本要求是针对不同的贫困学生要采取精准的具体帮扶方式,遵循精准的具体帮扶要求,确保帮扶学生活动产生良好效果。
  1. 采取精准的具体帮扶方式。帮扶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帮扶方式主要有:一对一帮扶方式,即一名教师帮扶一名贫困学生;二对一帮扶方式,即两名教师帮扶一名特困学生;三对一帮扶方式,即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三位一体帮扶双困生(学校领导负责经济、学习的全方位帮扶,班主任负责心理健康帮扶,教师负责学习帮扶)。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帮扶方式,其衡量标准就是帮扶方式要具有针对性,适合帮扶对象。
  2. 遵循精准的具体帮扶要求。学校干部和教师在帮扶学生时要用心投入,具有奉献精神。所有的帮扶主体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其一,帮扶主体要做到“四清三实”。所谓“四清”是指学生家庭情况清、学生学业状况清、教育资助政策清、教育资助路径清;所谓“三实”是指帮扶措施实、帮扶记录实、帮扶成效实。其二,帮扶主体要做好详细记录。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校层面要按照贫困学生名单建立帮扶活动台账,每位帮扶主体要对帮扶学生建立帮扶成长记录袋。其三,帮扶主体要坚持“三精原则”。帮扶主体在对学生进行精细辅导、精心指导的同时,还要精准家访,这有助于加强家校合作,让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来共同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四、学校帮扶学生的内容必须实现全覆盖
  部分学校在帮扶学生时只强调给贫困学生发钱发物,这样的扶助模式需要坚决避免。正确的做法是要坚持多维度扶助学生,实现帮扶内容全覆盖,构建全方位帮扶内容体系。结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讲,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扶智、扶志、扶心、扶钱。
  (一)扶智:关键是做好学校课程开发
  所谓扶智就是指学校要教会学生技能,让贫困家庭能够摆脱贫困代际传递。学校要教会学生掌握多项技能,关键是做好学校课程开发。学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考虑教育扶贫的需要。每所学校要在保持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教学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设置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实用技能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切实改变学校课程完全脱离农村实际、未能充分服务农村经济的现象,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时要设置相关课程,力争把实用技术、科学知识、基础教育有机结合。一般来说,在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农村学校可以考虑将作物学、养殖技术、果树栽培等内容纳入课程,在校本课程中设置农技课程。农村学校开设农技课程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毕业之后参加农业生产时掌握了农业技术,另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在求学期间就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向家长推广,及时实现增产增收,使农民直接得到经济实惠,从而产生示范效应,让贫困家庭家长愿意送子女读书。
  (二)扶志:重点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所谓扶志是指学校培养学生树立志向,成为有志之学生。部分教师在帮扶学生时往往只重视学习帮扶,容易忽视思想帮扶。事实上,贫困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同时充满自卑感,因此加强思想帮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教师要与学生时常交流沟通,进而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这有助于准确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帮扶打下堅实基础。其次,教师要让贫困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平时的学习帮扶中都要注意给予贫困学生更多关爱,让他们沐浴更多阳光、走出自卑阴影,从而树立自信心。再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读书脱贫信心。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贫困学生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彻底摆脱原生家庭传递的落后观念,自觉树立自主脱贫的先进理念,进而勤奋学习以提高教育脱贫的能力。
  (三)扶心:核心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所谓扶心是指学校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推动贫困学生能够微笑面对生活的逆境。学校要加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体负责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二是学校要全面掌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学校可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贫困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做好追踪观察。在心理档案中,要详细记载学生家庭致贫原因,针对性地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了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中心需要定期开展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三是加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极具针对性的系列心理讲座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心理辅导,让贫困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对于那些自卑、自闭等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通过个别谈心、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适当干预,帮助他们告别危机。
  (四)扶钱:底线是不让学生因贫失学
  所谓扶钱是指学校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给予学生经济资助、生活补助。学校要努力实现贫困学生物质资助全覆盖,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有效达成该目标,学校必须扩大资助学生的范围和提高经费资助的标准。一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都上得起学;另一方面,学校可设立帮扶基金,扩大资助范围和提高资助标准,努力使本校所有贫困学生都能顺利读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3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