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的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姚鹏 陈强 王道平 郑浩 田琦

  摘要:当前,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的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没有认清教學与科研的关系、自身研究领域与学校学科建设大方向不一致、研究基础和已有成果无法支撑科研项目申报等等,以致影响了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文章提出了基础课青年教员的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树立积极进取生活态度的重要意义。有利的激励政策、更好的研究环境、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管理单位的配合等等措施,对于提升青年教员的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教学与科研;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25-04
   一、引言
  2018年伊始,按照有关部门的部署,全军院校开展以“锐意改革、争创一流”为主题的新时代办学思想大讨论。这是军事教育战线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探索出军队院校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局面。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着“能打仗、打胜仗”的方向聚焦。[1]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营造有利于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成长的良好环境,如何加强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队伍的创新发展,使其更好地为国防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亟待探索的研究课题。
  教学、科研和服务部队是军队院校的三大职能,其中,科学研究已经成了其他两项职能的关键桥梁。组织高校师生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学科优势,以及巩固和提升部队战斗力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科学研究已经成了当前高校排位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因此,在地方的绝大多数高校,老师的职称评聘以及绩效考核时,学术文章等级和数量、科研项目主持情况、科研经费到账额度以及获得的科研学术成果等等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事科学研究几乎成了每一位高校教师的使命和任务[2]。有关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2-6]、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促进策略[7-8]以及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9-10]方面有很多研究报道,其中包括专门针对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成果也有文章发表[11],但是,针对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的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关注却甚是少见。本文将针对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通过以下三部分内容论述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问题与策略。
  二、科学研究开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目前,基础课青年教员开展科学研究存在一定困难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研究领域与学校发展大方向不相符
  每一所高校都有明确的办学特色和方向,有重点地发展优势学科和相关专业。学校的工作重心是突出办学特色,服务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重点学科和核心专业[2]。在该指导思想下,项目遴选和团队建设等方面都要有所偏重,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人力和物力高度分散,最终可能一事无成。
  基础课教员主要从事着数学、物理、机械、计算机、政治、电子技术、英语以及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上述相关课程在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多归属于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但由于军校本身的特殊性,这些基础通识教育大多由专门从事基础教学的部门承担,与武器装备相关紧密的教学和训练任务被划分到专业院系。尽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的学科交叉,部分基础课教员的研究方向可以一定程度地向专业院系靠拢,与学校的重点学科相结合,但由于诸多因素,绝大多数基础课教员很难融入专业院系中。作为结果,基础课教员的科研兴趣与研究领域很难与学校主流学科建设、发展大方向相融合,这也影响到相关基础学科的进一步地发展。[12-13]
  对于军校而言,基础课教员研究领域的非主流特性,使其很难被认可和关注。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的研究方向与学校的关注大方向不相符是造成科研开展困难的最直接原因。
  (二)精力受限
  科研成果的取得与个人投入的精力是密不可分的。通常而言,基础课教员肩负着全校学员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据某军校统计,基础课教员完成了约占全校实际教学工作量(理论和实验授课)的五分之三。此外,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基础课教员还需要批改大量的课程作业、实验报告以及课程论文。作为结果,如果基础课青年教员要挤出更多的精力进行科研工作,将会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实际上,专业课教员完成的教学工作量也不比基础课教员低很多,甚至远远超过,其原因是:在军校中,专业课教员的教学工作量很大一部分来自指导学员进行操作、训练以及毕业设计。其中,指导学员进行毕业设计通常与专业课教员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作为结果,专业课教员不仅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而且,有充足的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可谓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双推进。研究精力受限是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开展科研的最根本性制约。
  (三)教学比赛成了唯一的出路
  在高校,职称的高低通常被用来判定教师能力的高下、地位的高低以及被认可程度。在大多数地方高校职称评定文件中,会明确规定教师评聘职称需要的研究经费进账额度,发表研究论文数目以及层次。对于军校而言,虽然政策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操作上,职称评委和相关领导仍旧非常看重科研项目和学术文章的等级。由于基础课青年教员缺少科研经费支撑,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相对较少,势必造成职称评定的困难。
  作为结果,基础课青年教员几乎都在挤教学比赛的独木桥。由于大多数基础课青年教员只能依赖教学比赛获奖这种固定式成才模式,从而导致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比赛上,以至于加重了科学研究开展的困难度,造成恶性循环。此外,由于每年单位只有很少的推荐名额,而基础课青年教员按年龄整个排一遍,最年轻的同志估计也要等上若干年,以至于消磨了青年教员的上进心。此外,教研室之间的推荐名额竞争也很激烈,在这种残酷的竞争局面下,可能会造就出一些不和谐的苗头。职称评定的导向也影响着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开展科学研究。   (四)科研条件不足
  上级定位了基础教学的部门职能是:以基础教学为工作重心,角色的定位是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作为结果,在设施以及场地配备方面,主要也是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由于缺乏合适的实验场地,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欠缺足够的启动经费,进一步加大了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开展科学研究的困难度。
  (五)研究基础相对薄弱
  科研项目的获批是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教员以往项目主持情况、与拟申报项目相关的科研成果、研究团队整体实力等等构成了项目申报的研究基础。由于诸多原因,相比专业课教员,基础课青年教员往往缺乏项目主持经验,没有合适的研究场地,缺乏研究设备,缺少学员,没有高水平的学术文章做支撑,这些都造成了科研项目很难顺利申报成功。时间、精力严重受限,以及项目申报的多次失败,导致了开展科学研究的勇气不足;研究项目的吸引力小,难以组建研究团队共同攻关。以上恶性循环造成了基础课青年教员研究基础相对薄弱,进而,更难打动专家和领导,从而很难获批项目。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是军校基础课青年教员开展科学研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基础课青年教员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尽管基础课青年教员的资历浅,科研项目主持经验不足,研究精力受限,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但基础课教员从事科学研究对于学校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青年教员的教学质量
  基础学科中的数学、物理、机械、电子等相关理论与内容往往是经历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一套比较严谨的体系架构,新理论建立的速度相对于专业课、专业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不同于教学,基础课教员从事科学研究,必须保持积极的学习习惯和求知态度,不断吸取新知识、新理论。通过在科研过程中的思考和整理,教员能够将基础课内容与学员所学专业相结合。从而,在课程讲授时,教员能够实现旁征博引,收放自如,因时、因人设计内容和问题,适时、适地的证明基础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让学员对教员信服、敬佩,让学员对知识产生敬畏,让学员能够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都离不开基础知识,从而提升学员学习基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与此相反,不从事科研的教员可能欠缺思考和整理新知识的动力,不但这些教员觉得书本上的知识讲了一年又一年,完全的没有兴趣,学员也会觉得,这些教员基本上就是教书匠,所讲的东西就是照本宣科,即便学得再好,将来工作后也没有任何用途。学员看不到知识的价值,自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员讲课的热情进一步受到打击,学员更加丧失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基础课教员从事科学研究,将增加讲授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从而,使学员更加坚定投身到国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二)有助于建立青年教员积极的生活态度
  科研能够促使教员不断地学习、思考,获取新的信息,填充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自我。科研能够促使教员不断地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科研过程形成的良好习惯若用于生活和工作中,青年教员也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理智地对待问题和矛盾,争取有效地解决。
  科研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与信息带给教员精神上的满足,让青年教员觉得生活很充实,并充满着新意,因此,科研对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作用。相反,不参与科学研究的教员,由于自认教学已过关,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之外,容易产生某些不稳定因素。
  (三)进一步推动大学的全面发展
  在重视科研创新,提倡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教学质量的竞争转化为科研创新实力之间的竞争,而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以及学校的招生,因此,提高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上述诸多原因,基础课教员科研项目申报率低,主持率更低,高水平研究论文、研究成果较少,学术活动参与率低等,其科研能力低于学校的平均水准。以某教研室的科研状况为例,共有16名40岁以下教员,其中承担过军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有能力与专业系教师进行科研竞争的只有4人;在其导师带领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也只有5—6位;其余的大多数教员,要么正在努力寻找适宜的科研生长点,要么处于观望状态,要么对科研彻底丧失了热情,视科研为他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基础课教员虽然只占全校教员的一部分,但大多数不直接从事或参与科学研究。作为结果,基础课教员拉低了学校科研综合评价等级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四、促进基础课青年教员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策略
  由于教学与科研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要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激励基础课教员,尤其是青年教员开展科学研究是关键途径。激励基础课教员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基础教学的部门科研相对薄弱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試:
  (一)青年教员自身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员要以教学为基础,科研谋发展。青年教员首先要努力过好教学关,把自己的教学作为本职工作。通过扎扎实实备课,兢兢业业上课,认认真真辅导,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之上,青年教员可以通过对相关的教学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逐渐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另一方面,科研是提升青年教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科研水平的提高,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员若缺少科研做积淀,没有学术交流做拓展,课堂效果再出色,也只能维持在浅层次的教学,难以满足学员进一步求知的需要。
  (二)政策上鼓励
  政策上鼓励是指学校在科研政策、方针以及条文制定时,有必要就基础课教员的状况进行分析,制定适宜的鼓励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