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微信的高校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蔡珉官 李钟石

  摘   要:随着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慧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高校不得不加大移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在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以及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某高校应用各种微信产品构建移动应用平台的实践,提出了应用微信构建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微信;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7-0089-05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应用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利用移动应用平台建设智慧校园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高校移动应用平台的建设经历了许多波折。在智能移动终端开始普及的早期,一些有实力的高校在原有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自建了移动APP应用。但随着移动应用的普及,很多教育信息化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推出了廉价或免费的第三方高校移动应用平台。而互联网公司在教育行业方面的投入,直接冲击了高校信息化的传统发展模式,微信、支付宝等平台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它们通过公众号、服务号、企业微信、钉钉、小程序等多个产品和入口,不断地渗入到教育行业的各种场景,逐渐改变着校园生活和学习方式。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高校移动应用平台的建设过程以及国内高校在微信移动应用方面的实践过程,得出高校移动应用平台的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提出基于微信的高校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的构建方案。
  一、高校移动应用平台的研究综述
  1.高校移动应用平台的发展阶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使得很多高校不得不考虑移动服务平台,高校的很多业务服务也都优先考虑移动应用平台的建设。
  国内一些学者们从移动应用开发的角度,将校园移动平台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从最早的WAP阶段到APP阶段,其后到APP+H5阶段,最后到现今的多入口一体化的新阶段[1]。
  第一,WAP阶段。在移动应用刚起步的时期,高校的移动应用基本上都是WAP网站的形式,更是只有不到5%的极少数高校建设了WAP网站[2]。但是,用户体验效果一直是WAP网站的一大缺点,导致很多有实力的高校进入了自建APP阶段。
  第二,APP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高校的自建APP应用,如清华大学的“At Tsinghua”、北京大学的“PKU Helper”、复旦大学的“i复旦”、同济大学的“微同济”等。这些高校通过把原来的数字化的校园应用相整合,将校园信息化的应用延伸拓展至移动终端。截至2017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50强高校中有39所大学已经自建了APP移动平台,而这些官方APP主要提供新闻资讯、生活服务、学生服务、校园文化展示等服务[3]。
  第三,APP+H5阶段。随着APP+H5移动开发模式以及第三方移动应用平台的普及,商业化APP和社交媒体逐渐进入到了校园移动应用领域。刘欢、郑旭东等认为,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各种主流模式中,社会化媒介应用模式在研发成本、技术难度、易推广性、可持续性等方面都优于其它模式,是目前高校移动信息化建设的较佳选择[4]。商业化APP有着高校无需进行APP建设与维护的优势,但也存在同一类型的APP千人一面,没有全面整合高校所能提供的资源与服务,不能提供具有高校特色的个性化服务,不具有高校移动门户的缺点[5]。王磊和张涛结合黑龙江大学移动校园的建设案例,针对校园特征与互联网模式的移动校园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用驱动,开放共赢”的建设理念,并描绘出移动校园的生态链模式[6]。王斌、袁新辉等认为,构建一个开放的移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可以为师生提供可控的移动化支撑的信息服务。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移动互联的优势为广大师生提供统一、权威、快捷和易用的信息移动化服务的集中式校园移动服务分发通道[7]。
  第四,多入口一体化阶段。近几年来移动校园服务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以功能为中心的开发模式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開发模式;功能更加丰富,覆盖全核心业务;可以选择的入口越来越多,用户不用下载APP也能获取服务;由校方自建逐渐转变为校方主导,第三方多个厂商与高校一起构建跨平台的移动校园生态环境等。也就是说,此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功能进化,进而匹配用户习惯的变化及深度需求。
  2.微信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
  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团队发布了《2018微信数据报告》。此报告显示,目前微信与WeChat合并,且活跃账户数达10.82亿;消息的日发送次数为450亿次,较去年增长18%;音视频的通话次数达4.1亿次,较去年增长100%。微信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大行业应用,覆盖了68.04%的移动智能终端,活跃用户占比和月打开时长均居各移动应用的榜首[8]。
  微信平台在高校的应用比较广泛。很多高校围绕着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功能,对其在高校师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也有很多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部门级别的消息发布和宣传以及简单功能的实现。
  刘欢等利用微信建设高校移动信息化平台,从高校移动信息化基础框架的角度,对典型的社会化媒介——微信及其相关的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微信、微信卡包、小程序等平台和产品的目标对象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设计了面向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信息服务的移动信息化框架[9]。刘波等利用微信平台构建了高校信息服务体系,拓宽了高校信息的公开途径,促进了高校信息的交流[10]。龙新征等研究出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的校园移动信息服务建设方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高级服务接口解决了用户绑定、网页授权、通知推送和微信支付等技术难点[11]。蒋静等对高校财务部门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认为高校财务部门应着眼于充分认识微信公众平台重要性、加强前期规划和后期维护力度这三大方面进行改进[12]。   3.企业微信在高校中的应用
  企业微信的前身是微信企业号,目前企业微信有单独的APP,微信企业号变为企业微信的微信插件。企业微信作为企业的专属连接器,超过50个行业已被企业微信所覆盖,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移动平台。企业微信继承了微信的易用性,这让更多的用户接受企业微信的操作方式。企业微信作为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战略布局的重要产品,是腾讯公司的下一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在教育领域的投入逐步加大,2019年5月份专门设立了教育相关的部门,正式宣布进军教育行业。腾讯将通过强大的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先进的互联网服务带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升级。
  企业微信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安全、流程、连接。安全保障方面,企业微信通过了国际权威认证,使得高校的数据得到了银行级别式加密保障。而且,企业微信内置的请假、打卡等常用的OA审批流程应用,不仅可以根据流程引擎API,还可以根据高校的需求搭建自定义审批流程。另外,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通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通过企业微信与外部进行沟通并提供服务。
  企业微信在高校的应用研究内容比较丰富,薛荣荣等根据微信企业号的功能和特点,分析了高校移动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和优势, 并通过一个应用实例介绍了它在高校中的具体功能及作用[13]。宋小飞等利用微信企业号实现了高校仪器的共享管理平台,包括共享仪器的查询、仪器的预约、仪器预约状态的查询、仪器使用状态的查询以及仪器的远程控制等[14]。杨龙等(根据微信企业号的功能特性,采用HTML5 技术,从总体架构和功能架构两方面,构建高校移动服务平台,并结合高校信息化的整体规划,逐步实现了服务化、开放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15]。李书钦等设计并实现了利用微信企业号的高校移动办公平台,包括公文、通知公告、待办事项、会议管理等模块,还利用微信企业号的回调模式、消息响应与管理接口,完成了移动办公平台与微信企业号的对接,实现了协同办公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在微信企业号中的展示[16]。
  通过这些文献可以看出高校利用企业微信所构建的移动应用平台主要是对现有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查询,都是以PC端的业务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很多高校利用企业微信强大的消息推送功能来满足校内各种通知公告的传播需求。还有一些高校与企业微信的第三方应用厂商合作开发移动应用,这种方式与购买SAAS服务的模式很接近,区别在于使用了企业微信入口,同时需要给SAAS服务厂商付费。
  4.微信校园卡在高校中的应用
  腾讯公司在“2018GES未来教育大会”上透露,借助微信平台的优势,“腾讯微校”打通了校园公众号和小程序,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深度融合。“腾讯微校”是基于微信生态的数字校园服务平台, 以微信校园卡和腾讯校园码为核心的数字校园的解决方案,“腾讯微校”已连接超过13万个高校公众号,覆盖了2800多所高校,每月处理用户请求数高达4亿次[17]。
  腾讯微校的数字化校园方案的核心是微信校园卡和微信校园码,微信校园卡结合微信公众号实现了高校各种线上线下应用的统一入口,而微信校园码就是连接线下的应用场景。
  刘欢等介绍了微信校园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食堂消费、图书馆入闸、校园卡余额查询、校园卡充值、消费查询、图书馆借阅查询、校园公告查询等功能[18]。王兴建等探索和分析了虚拟校园卡在高校的应用,对微信校园卡的交易流程、使用场景、与实体卡的关系、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19]。夏凌云等利用微信校园卡设计了图书馆闸机身份识别方案,并在其实现过程中,对需要二维码扫描技术和微信校园卡方可实现的图书馆闸机的通过机制,进行了二次修订和开发,使得高校师生刷微信校园卡内置的二维码即可通过图书馆闸机[20]。
  随着用户对移动应用需求的丰富化和个性化,高校的移动应用发展呈现多样化,如微信、微博、APP等。但是,通过不同的入口所访问的页面和功能应用很难保持一致,这也容易使用户在使用中产生混乱。虽然移动端入口多样化,但目前国内对移动应用平台的整合和对接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具体化和系统化。
  二、高校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的构建方案
  高校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的构建侧重于与现有基礎平台和业务系统的对接。高校微信平台的建设需要主数据平台、业务流程平台、统一应用平台以及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的支撑,同时需要微信各入口之间的数据同步。
  1.基于企业微信的移动应用平台的构建
  企业微信的通讯录功能是企业微信平台建设的基础,能够解决企业微信的通讯录数据与高校的组织机构、教职工、本专科生、研究生、校友等数据的对接问题。高校的主数据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接口的共享服务,通过企业微信的通讯录管理API的创建和更新成员的功能可以实现高校的组织机构、人员基础信息等数据与企业微信通讯录数据的实时同步。
  企业微信的权限管理分两个部分。首先是应用级别的权限管理,可以通过企业微信自带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但是审批流程的权限管理则需要依靠通讯录标签功能以及高校流程平台的权限数据。权限数据是企业微信搭建审批应用时需要的重要数据,高校的权限管理是根据业务流程平台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的。因此,企业微信的权限数据需与业务流程平台的权限数据同步更新。
  企业微信的应用分为推送类、查询类、交互类、沟通类。推送类应用和查询类应用作为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最多的应用类型,是通过现有业务系统和数据平台实现的。例如校内资讯的定时推送、学生的成绩查询、教职工的工资查询等。而交互类和沟通类的应用较少,且很多交互类应用都是依靠第三方服务商完成搭建的,这种应用不仅成本高而且缺乏灵活性。
  另外,企业微信提供了OA相关的各种办公审批应用,可以根据自定义一些简单的审批流程或通过API读取审批流程相关的数据。但是这种功能的最大缺点是表单设计器过于简单,只能实现简单的自定义审批应用。最新版本的企业微信提供了自建应用的审批流程引擎,该功能极大地丰富了企业微信的审批应用自建能力。该API的最大优势是在利用高校现有共享数据的同时可以集成到高校的统一流程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统一管理的目的。   审批自建应用的开发需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首先是开发自定义表单页面,自定义表单可以对接高校的各种数据,但是表单设计器的开发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支持,成本比较高。其次是需要配置权限和设计审批步骤。在企业微信中审批权限是通过组织级别、标签、单个人员等三种方式进行配置的。为了实现统一管理權限的目的,高校的权限数据需要及时同步到企业微信的权限数据。最后需要建立统一的流程数据展示平台。这需要通过多入口的统一流程任务处理平台搭建企业微信自建审批流程引擎和高校流程引擎之间数据互通的跨平台任务中心。
  2.基于微信校园卡的移动应用平台的构建
  微信校园卡项目分运营和开发两部分工作。运营方面包括校园卡设计、应用布局、校园卡分类、发卡、领卡、激活等。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把微信校园卡分为学生卡、教职工卡、临时卡以及校友卡等。开发方面首先需要实现身份认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线上应用接口的开发。微信校园卡的身份认证服务是通过高校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来完成的。用户激活该卡时需要调用身份认证服务,只有通过认证才能读取高校主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并同步到微信校园卡的组织架构信息和用户信息。
  另外,微信校园卡可以与微信小程序结合使用,在微信校园卡中开发一些余额查询、借阅信息查询、空教室查询、校内资讯等应用,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而且,很多第三方公司和开发团队在腾讯微校提供的校园应用开放平台上注册了丰富的校园应用,供高校只需完成简单的配置就可使用。目前,本校也在使用腾讯微校提供的服务大厅应用中的校园应用。
  三、基于微信的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的构建
  本校数字化校园方案中的移动应用平台构建对用户入口、流程引擎以及数据这三个层面进行了统一。图1是本校移动信息化的架构图。
  在移动端的入口方面本校采用了企业微信、今日校园APP、微信企业号(企业微信的微信插件)、微信校园卡等多入口统一管理的模式。
  本校的统一任务中心是用户处理流程数据的展示平台,用户通过不同的入口发起的流程都可以实现业务统一和数据统一的问题。任务中心的业务共享需要各平台之间的流程引擎统一管理,也就是说使用企业微信自建应用相关的开放接口与本校原有的流程引擎的开放接口两者需同步。另外还需要实现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的统一,而这部分需要本校主数据平台的支撑。本校以主数据为基础共享了用户、组织机构和权限数据,即企业微信平台的通讯录开放接口、微校平台的用户管理开放接口以及本校用户管理平台的开放接口。通过共享主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本校最终实现了用户、组织机构、权限数据的一致性。
  四、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也面临着各方面的转型和升级的压力,而这些转变更多的是依靠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以及新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灵活运用,其最终目的是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师生用户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所研究的基于微信的多入口移动信息化方案在半年多的运营过程中为本校广大师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用户对本校移动应用平台的依赖度。企业微信、微信企业号、微信小程序、微信校园卡等微信端的高访问率,也充分验证了利用微信搭建高校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的可行性。
  本研究在微信平台上的多入口移动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微信的一个重要属性,即连接属性。智慧校园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内外进行连接和开放,而微信恰恰在对内外的连接方面还有着很多需深入研究的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东兴,种连荣.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张海波,张巨俭,赵野军,万飞飞.高校WAP网站应用现状和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1):20-21.
  [3]郑佳芳,谢日敏,黄少聪.高校APP移动服务的调查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8(1):107-112.
  [4]王磊,门海,张涛.一体化微服务平台:高校移动校园发展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19-124.
  [5]张晓青.国内图书馆移动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11):73-78.
  [6]王磊,张涛.基于“应用驱动,开放共赢”的高校移动校园生态链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5(3):69-75.
  [7]王斌,袁新辉,蒋新华,林云.高校新一代移动信息门户的建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0-45.
  [8]艾媒网.艾媒榜首单: 2017年10月份中国APP活跃用户排行榜(TOP450)[EB/OL]. http://www.iimedia.cn/59770.html.
  [9]刘欢,郑旭东,任友群.基于微信的高校移动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7(10):79-86.
  [10]刘波,孙夕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7(11):116-120.
  [11]龙新征,欧阳荣彬,李若淼,李庭晏,王倩宜.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校园移动信息服务建设方案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2):5-8.
  [12]蒋静,周思维,陈艳.高校财务部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现状探究[J].会计之友,2018(16):113-117.
  [13]薛荣荣,闫学元.基于微信企业号的高校移动服务平台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6(1):67-69.
  [14]宋小飞,王健,叶代启,朱能武,谭锦才,郑相宇,黄志炜.微信企业号在高校仪器共享平台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2):241-244.
  [15]杨龙,张文德.基于微信企业号的高校移动服务平台构建探析[J].海峡科学,2018,9(141):81-83.
  [16]李书钦,马时来.基于微信企业号的高校移动办公平台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9):154-158.
  [17]TechWeb.腾讯汤道生:腾讯微校已连接高校公众号超13万个[EB/OL]. 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8-12-04/2715339.shtml.
  [18]刘欢,刘畅,彭伟,沈富可.微信校园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S1):86-90.
  [19]王兴建,符佳佳,田小萍,陈金焘.虚拟校园卡在高校应用探索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S1):114-117.
  [20]夏凌云, 苏雪林, 李祥璞.基于微信校园卡的图书馆闸机身份识别方案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7(11):80-84.
  (编辑:王晓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3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