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晶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对于学生的作业布置或是老师的授课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革,小学语文作为后期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应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在当前的校园里,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对此,亟需校园领导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对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学教育的基础发展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心理素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高效的学习效率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创造条件,对今后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之一,只有从根本上有效的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才能稳步提升学习质量。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予以分析和探讨。
  二、 良好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知识点的理解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和知识的实际运用,以此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必须将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加深课本知识的同时,将自身所学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意识程度不够,加上家长们的不重视,对子女的关心较少,如此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形成懒散、拖沓的不良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致使对课堂兴趣度不高,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得不到提高。因此,家长和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其监督作用是极有必要的。只有规范学习行为、充分掌握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才能从根本上系统地理解,无论是语文阅读还是别的科目的学习,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语言表达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文字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理解水平的提升。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枯燥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必须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稳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口语表达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加以提问,通过问答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转变,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
  (三)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是语文分数高低的关键,占据较大的分值,一篇优秀的文章必须要有创新的开头、丰富的内容、精彩的结尾,因此,大量的素材积累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内容空洞乏味,教师在评判的时候没有阅读的欲望,分数自然就不高,就算基础部分的分值很大,最后的总分也不会很高。海量的素材搜集才是写作水平的重要部分,而通过阅读的不断培养,在此过程中找寻素材是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不仅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作文也有了充足的素材。
  三、 对应措施
  (一)培养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五壮士的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相关视频展示,了解到革命先贤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爱国、护国的优良品质,还可以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表演,让课本内容重现,不仅能够提高其积极性还能加深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下载多个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视频,以课堂展示的同时拓宽眼界,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写作内容。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小河邊亲自抓蝌蚪,然后在生活中进行观察、记录,了解蝌蚪的生长历程,在课堂上及时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感受和蝌蚪变化进行讲解,通过课本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的种种发现逐一分析。只有这样不断以学生为中心,让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愿意主动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其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二)养成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集中注意力强化学习,逐步掌握解题技巧。首先,对于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先理解标题的含义,很多时候,透过标题就能够及时的掌握、了解到文章大意。例如,看到《春天》这样的题目,可以大致猜测到内容始终是以围绕春天所展开的,可能是写春天的美好景象,也可能是描写春季来源等。其次,再根据每个段落的首句进一步理解,逐步掌握段落大意。最后,通篇浏览,加深印象,对于阅读过程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和优美的文章段落及时做好笔记,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解答疑惑,切不可一味地因为胆怯错过提问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笔记内容进行课堂上分享,及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经过同学之间的相互问答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学生只要长期地坚持,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丰富教学情境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中出现的各种知识点,进一步提升阅读的速度,稳步提高学习的效率,亟需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的山清水秀,教师在实际的讲课中,首先可以用舒缓优美的音乐导入,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氛围,然后依照课文内容依次展示桂林的图片,通过图示的方式师生一同探寻山水甲天下的奇特和壮阔,领略大自然的绝妙,感受自然的奥妙,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展示一边进行讲解,向学生讲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的魅力所在。最后,播放搜集到的桂林同类似的景点,学生可利用节假日去当地实地探寻,进一步感受当地的人文风光和政治文化的渲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丰富课外知识储备、拓宽视野。
  (四)科学设置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受限,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全面、透彻。中国自古以来所实行的传统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学生的知识考查始终是以字词为主,对于整个段落甚至是一个句子的分析不会有太多的重视,对此,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有问题也不敢询问,害怕被批评,如此种种导致阅读教学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拓展。对此,教师在实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阅读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考查,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劣势,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篇课文时,可设计此类问题:爬山虎是什么?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为什么会写脚呢?作者是不是写的一个动物呢?如果不是动物,那么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浏览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段落大意。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其逐步掌握阅读技巧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五)重视积累素材
  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水平的提升,丰富的素材积累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部分,通过查找素材,一方面,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上的点滴小事,以此不斷的丰富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记笔记、录制视频、查找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完《观潮》以后,教师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似的文章,可以是云层形成过程,可以是雨滴下落的现象分析,也可以是暴雪的原因等课文,通过长期有效地坚持阅读,在学习的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面的拓展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六)以学生为中心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的作业布置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当下的课堂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者,课堂始终是以老师为中心,很多时候,老师在课上讲得是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而下面的学生听得是无精打采、有气无力。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提高,逐渐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上课的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预习课文,划分重点和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上课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于部分对于课文理解的观点有所偏差的学生,老师可以适时加以指导,有针对性地改正错误,但是不能过多地进行阐述,只要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思考,就应该放心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其能够充分抒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进一步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通过自己去搜集资料、查找知识点、提出疑难、表达想法,最后逐步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 结束语
  总的来说,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能力高低的关键部分,加大对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视程度,稳步提高其逻辑思维方式的发展水平,对于教师除了正确地加以引导还要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对于家长,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主动与学生交流想法。只有家校的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加知识储备,发挥更大的阅读价值,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2):72-74.
  [2]姜志梅.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8(7):85-86.
  [3]陈美贞.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8(4):42.
  [4]高如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27):272.
  作者简介:  刘晶,吉林省德惠市,德惠市第六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3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