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开展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问题会影响到课程实施的进展,所以评价时要注重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如何改變传统的评价观念和方法,把具体的理念落实到实处,以下是笔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几点研究。
一、实践活动的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加以改正。
2.过程性原则。评价的内容要注重过程,主要是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程度、达到的效果等,而并不是一味看重结果,它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体验效果和全方面的促进。
3.反思评价原则。鼓励学生找出身上的优点,挖掘自身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
二、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老师为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被评价的个体,经过实践发现,学生完全能够成为评价的主体,而且学生自己评价或者生生之间的互评效果远超过教师或家长的评价,所以把学生当成评价的主体,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图一是某学生的综合评价表:
通过表格,给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评价的主体也多元化了。经过对评价表的分析学生能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促其及时改正。
三、注重过程评价
注重过程还是结果,是新课改下传统评价观与评价观的区别,在实践活动中更注重的是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过程的重要性,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恐龙的世界》中,老师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恐龙知识,组织了此次实践活动,实践课开始之前老师先设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它的灭绝与什么有关?恐龙的种类繁多,具体有哪些是食草性的,哪些是食肉性的等)。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去网上搜索,也可以到图书室去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向家长请教,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引导反思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有很多,但是在处理这种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把自我反思当成一种常态,促进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例如,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与同学面对面进行交流,教师不要引导学生“你感觉某同学的自我展示怎么样”,而应引导学生“你自己尝试展示一下,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首先要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点压力,让他们自己估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当学生在自我反思出现窘境时,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引导他们慢慢说,想好了再说,让他们有勇气说下去。再如,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档案袋,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老师进行监督,学生主动配合,档案袋里存放着每一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以及活动的成果,它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的付出和收获,档案袋里还存放着每一次活动中的表现评价,老师、家长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等,档案袋可谓是自己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见证者”。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总的一条是反思的过程要能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的水平,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各个环节,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多少,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进一步体现。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为更优秀的人,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教育评价,才能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体会做人之道。
作者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4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