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琦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快速成长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教师必须要更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合理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指导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积极心理学理论
  一、 引言
  要想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积极心理学对于学校教育工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理论视角能够启发师生对于课堂目标以及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思考,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与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借助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二、 积极心理学理论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教师应当有效结合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等人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够深入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性,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以及社会的共同发展,属于从具体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对于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有效改善教学模式,能够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合理引导。
  三、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策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用播放音乐曲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但是导致学生并没有积极主动的思考,由于选择的曲目学生并不熟悉,也并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所以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对于这一情况,应当有效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教育引导,能够带领学生更好感悟音乐歌曲中蕴含的情感美和旋律美,丰富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对策。
  (一)音乐放松恢复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心理上的反应,而学生此类状态是通过动态的反应展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所以在变化过程当中要针对环境的动态调控来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根据心理的反应来进行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教师在实踐教育教学当中,要通过音乐来恢复学生的心理弹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放松自身的心态,强化学生自身的个人身心素质,丰富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学习观念。
  教师通过音乐来进行教学调节时,有助于丰富学生学习思维,使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够有效的完善和拓展。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实践当中利用音乐来进行教育的引导,通过帮助学生恢复内心能量来增强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和探究当中树立科学学习思想。教师也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态,通过遵循学生的发展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调整,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当中有效的进行调节和拓展。教师通过为学生更好地践行身体的调节,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当中树立科学学习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复习和拓展,走进学生内心心灵,引导学生在音乐探究当中树立科学学习观念。教师也要让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通,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树立科学学习思维,并且将音乐进行教学的渗透和导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效率,教师通过让学生丰富学习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探究当中放松心情。
  (二)榜样引导,增强学生耐挫能力
  教师在当前实践教育教学当中,要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思路,通过拓展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面对挫折能够树立科学学习的观念,教师在实践教育教学当中,要通过融入挫折教育增强初中学生内心的坚韧程度。由于当前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正处在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教师在音乐实践教育教学当中要丰富教育教学的资源,并且在实践教学当中学会拓展,通过为学生拓展有效的资源来丰富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在音乐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多元化的引导,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性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学习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月光奏鸣曲》,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遭遇,通过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以及写作背景,强化学生对于曲目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欣赏过程当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感官。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刻的进行体验和感悟,从而有效地明确学生学习思路。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积极的态度来明确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树立强大的内心,从而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生活。
  (三)多感官运用,塑造学生积极心理
  在音乐教育教学当中,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来帮助学生树立独特的学习思维,通过荣誉创作者的美好情感来进行表达和引导,充分地挖掘作品当中的内涵,有效地丰富学生学习思维。教师也可以在音乐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通过借助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多层感官能力,既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感官特点,又能够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育的创新。教师也可以通过听觉触觉来进行教育的引导,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学习品质。由于学生的积极心理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所以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较强的表现能力,并且积极地响应教师所引导的各项问题。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茉莉花》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借助茉莉花来进行深刻的感悟和探究,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于茉莉花进行描述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感官探究能力丰富学生学习思维。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立体性的感官和感悟,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通过音乐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四)合理的设计音乐教学目标
  由于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通过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渗透,让学生在音乐当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人文思维,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观念和人生价值,就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探究,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从中要多鼓励学生,只有让学生具备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学习动力,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学习素养。教师通过科学的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良好学习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教师要根据以往在教学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进行积极地调查和探索,利用积极心理学当中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音乐素养来进行升华。
  (五)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能力
  教师要针对初中学龄阶段的学生来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积极地借鉴教育部门所制定出的教学目标,并且跟随当前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的现状来进行引导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在练习和演奏当中具备良好的学习思路。教师也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参与热情和参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欲望和积极的探究热情。由于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时期心理较为浮躁,学生在音乐学习时,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学习中,并且部分学生由于害羞并不能够积极的表现自我,所以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良好的歌唱能力,就要使学生大胆并且自信的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学会主动的演唱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师要积极地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音乐学习当中只要勇敢的走上舞台,并且参与到活动当中,无论是表现得好与坏就是成功的表现,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演唱能力。当学生在歌唱过程当中表现得较好,钢琴也弹得比较优秀,但是由于学生比较内向,难以勇敢的进行表现,则对该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要应用积极心理学来进行教育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心理素养,并且应对任何事情,要具备强大的自信心,塑造学生人格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探索。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兴趣爱好,参与到音乐学习和创造当中,提高学生的敢说敢唱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具备音乐学习的语感。教师只有在教学当中,摒弃传统的思维观念,将学生的最大能力发挥出来,并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发挥出较好的学习水平,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观念,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四、 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结合积极心理学进行教育引导,积极心理学对于初中音乐课程有著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够发挥师生的生命活力,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教师也能够感受到教育的光辉以及音乐教育的魅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学的重要境界,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杨阳.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解析[J].黄河之声,2019(14):97.
  [2]孙文婷.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9(12):153.
  [3]葛文玉.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8(30):55.
  [4]胡琪.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17):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5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