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思维训练的应用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田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思维培养时不仅可以通过英语教学来实现,也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英语作为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提供着重要帮助。阅读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能力,也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相关技术提供帮助。而提升英语阅读思维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通过接受教育从而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思维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思维;措施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英语阅读思维培养教育是很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得到双重发展。尽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仍有不少教育问题产生,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并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思维训练。因此,想要提高教学效果,老师首先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训练,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一、 在对高中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英语阅读思维训练所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理念对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得英语的课堂变得枯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还是特别少,不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而新的教学理念的推进解决了这些问题,改善了教学的方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需要从学生的阶段特点入手。要想提高学校的课堂效率,應大大增加学生们的课堂乐趣和阅读英语材料的效率。将英语课程作为一切活动的基础,通过创新英语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能力来收获自己以及社会所需要的英语阅读能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思维训练已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阅读思维训练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点,其中比较突出的几项就是主题鲜明、阅读效率的大大提高,能够有效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方式对教学的效果影响非常大,我们要丰富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形象地展现教学的结果。
(一)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不高
高中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注重预习教材,使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产生更深的印象来方便学生进行记忆。英语阅读应该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将英语阅读的功夫下在平时,从而扎实自身的英语基础,进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预习教材,并在课后注重对英语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系统化记忆。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不应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英语阅读技巧,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找寻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但由于这种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使用,进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学生写作期间常常会出现英语单词拼写错误的情况,或是学生书写英语符号的顺序不正确,这些情况都是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所导致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阅读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高中学生缺乏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提高英语成绩来应付高考,而并不是以提高自身素养为目标而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在这种学习心态下难以培养自身的英语素养,使他们不能充分学习英语的内涵。另外,部分学生存在着偏科行为,常常因为文理科不同而放弃另一些学科的学习,或存在着对一些学科或一些老师的厌恶心理等情况从而导致偏科现象出现。例如,在高中理科生的学习中更多是通过刷题等方式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而英语阅读教学不能仅仅通过刷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可以通过亲身阅读英语材料探索文章大意。
(三)缺少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由于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足,学生在听课时很容易分心,致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听课。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上,由于英语知识的记忆性很强,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更头疼,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使课堂学习氛围降低。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二、 开展英语阅读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提升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在老师的命令下言听计从,老师讲课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不敢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降低。而当老师扮演引导者身份后,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交流沟通,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老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强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勇于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来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思维。另外,老师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博览群书等形式来提高自身素养,从而使学生进行效仿。因此,训练英语阅读思维就需要老师接受一定的教育,通过接受教育从而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思维。
(二)设立情境课堂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面对课堂学习氛围较差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情境课堂的设立来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旧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进行说教为主,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老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通过情景课堂的设立来将课堂情景化,使学生在情景化课堂中进行阅读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能力。英语阅读训练所创造出来的课堂情境,单从接受能力和兴趣来看更能激发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要适当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这是因为过度的兴奋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把控尺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控自身的情绪。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表扬,使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鼓励形成一定的感情动力。老师在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降低的原因时,要注重观察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是否认真进行学习,倘若学生认真学习但成绩依旧不理想,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安慰和鼓励,使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热情。 (四)创新英语阅读形式
由于英语是一种国际中重要的语言,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对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偏见,要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思维。培养阅读思维需要老师积极创新英语材料阅读方式,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从而使其提高英语水平。另外,要将学生设置为课堂的主导地位,通过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常常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课,而不能及时观察每位学生在英语材料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掌握训练技巧。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好学生接受新技能的效率肯定比后进生强许多,进而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差异越来越大。
(五)创新英语学习以及训练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语言表达
英语写作以及英语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进行英语学习时不能将二者的学习区分开来。由于考試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以会做题为目的,忽略英语阅读的重要性,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出现只会写英语而不会说英语的情况,也不能出现只会说不会写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过于片面。因此,老师要积极创新英语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表达。在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时,单从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来看更能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可以为高中生带来更直观的形象体验、使教学的重难点更加鲜明地同时将阅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可以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达到训练目的。
(六)创新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水平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案,通过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些解题的建议,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老师的建议来进行解决。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常常会存在着一定的叛逆心理,使得他们在学习时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并通过创新训练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阅读思维训练与高中英语材料阅读课堂教学结合前,学生对英语阅读这个重要环节并不是很有兴趣并且缺乏效率。如今的两者相结合,迅速弥补了这个短板,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英语阅读内容的兴趣,增加了阅读兴趣和对材料的理解。对于学生学习阅读材料,英语生词的理解和材料主旨的理解以及阅读材料的流畅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同时圈画出自己认为的生词,老师对其予以总结,并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思维能力来解决,让学生更好更快速地掌握自己的生词并加深印象。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在他们英语材料阅读过程中使用提供极大地方便,而并不能简单训练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加入老师的个人想法,这样结合才能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提供最合适的阅读技巧。在课堂中不光阅读课本知识,还要融入适量的课外资源,在教学的同时,从小教学生们如何做阅读。这样一来,课外和课内的阅读材料相结合,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而且又丰富了学生对课外语句生词的认知。
三、 结语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不仅要面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压力,也要面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思维的压力,使老师无暇钻研适合学生的新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老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记课堂笔记用于课下复习巩固,这种阅读思维的训练方式难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思维水平,进而使他们产生叛逆情绪。因此,老师想要增强学生的阅读思维水平,就要以提高自身素养为前提,在这个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文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7(8):126.
[2]赖程瑞.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设计[J].校园英语,2016(36):223.
[3]曹义婷.阅读思维训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5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