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晓红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和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转变学生对待文言文学习的态度,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促进初中文言文教学更好发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对策
  初中课本上的文言文对于学生而言年代久远,语言运用与现代并不相同,因此学生在进行文言文学习时常常难以理解。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该转变学生的心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发现文言文阅读的魅力,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 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力
  在初中阶段,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白授课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文言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时,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文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所掌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教师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句子进行新课引导,介绍作者和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文章的题材“序”,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读文章,注意生字的读音,学会正确停顿。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翻译,在学习中体会作者在文言文中表达的劝勉之情。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对求学的态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 优化教学方法,善用情景教学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现有的教学资源联系起来,优化原本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自出现以来在我国教育界内一直广受赞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文言文内容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中思想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在文言文中感受到当时历史的人文风景。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为学生塑造出当时的环境,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体会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在意思。学生将每一个自然段认真学习,积累文章中出现的文言文知识,能够顺畅将文言文翻译,认真思考每一句的意义。师:“一段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这样写?”生:“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也只有一两个字的变化,但是却反映出人物关系的亲疏远近。邹忌的妻子爱邹忌所以是赞扬,小妾怕邹忌说话偏向卑微,而客人则是有求于邹忌,说话较为逢迎。”师:“第二段中私事,国事有什么相通之处?”生:“事理相通。由自己想到君主。”师:“邹忌为什么会成功?”生:“邹忌用设喻的方法进谏,用自己切身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讲道理说的浅显易懂,变逆耳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三、 利用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书本上枯燥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为比较直观的视频或者音频等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文言文中的重难点内容罗列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而运用媒体教学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最终效果和质量。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出师表》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和出师伐魏的背景简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记住重点词汇的注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掌握文章大意和朗读的停顿。教师利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出师表每一自然段进行小结,并且将问题汇总起来,鼓励学生寻找答案。师:“当时情况下,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又是什么?”生:“不利条件为先帝开创大业还未完成一半便中途去世,有利条件则是将士们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师:“作者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生:“他们都是善良忠诚的人,性格和品行公正且有才能。”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四、 加强基础知识,积累文言字词
  对于中学生而言,对古代汉语不熟悉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一个重大阻碍。在语文学习中古代词语与现代词语意思的不同,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文言文字词,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陈涉世家》一课时,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掌握有关《陈涉世家》的史实资料,从资料中总结相关事迹和经历,了解陈涉出身雇农可是司马迁却将他列入“世家”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将文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圈画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朗读中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感。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内容时要善于结合文章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将其积累下来,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从字词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整体内容的翻译,让学生在翻译文章内容的同时掌握翻译技巧,把握翻译的规律,着重注意文章中凸显的语法现象。在翻译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交流,最终得出最为恰当的翻译内容。在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朗读文中陈涉的语言,揣摩这些语言塑造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在文中学习中明白起义的导火线和原因分别是哪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陈涉最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造舆论和发动群众的?文章中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哪些事情详写?哪些事情略写?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从基本的字词知识入手,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 关注传统文化,接受文言熏陶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代人利用语言记录下来的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接受文言熏陶,培养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人格的形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促使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发展。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首先引导学生掌握世外桃源的意思,知道成语的出处,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文章学习中首先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有关作者陶渊明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整体朗读文章,把握文章节奏,掌握文章中重点字词,了解文言词语和基本句式并加以积累。在学习中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思考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渔人在桃花林的尽头看到了什么?到桃花林做客之后,渔人与村中人有哪些交谈?渔人答应了村中人什么要求?最终他又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结果?教师首先从渔人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从渔人的身上得到了哪些生活中的道理?而后从村中人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村中人见到渔人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又是什么?文章中写“皆叹惋”又表达了什么?在学习中思考渔人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在文言文中作者表达了自身怎样的想法?作者为什么会写出“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的世界?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把握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在文言文学习中组织学生反复朗读和思考文章内容,了解桃花源的创作背景。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变迁,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探索兴趣,促进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六、 提升语文素养,学习文言知识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狀态,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文言文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言文学习中,深入掌握文言文知识,在学习中接受有关文言知识的熏陶,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文言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入了解文言故事,提高学生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促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发展。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曹刿论战》一课时,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小组中搜集整理有关曹刿和鲁庄公的资料,让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在文章学习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掌握长勺之战的相关资料,也要深入把握文言文的重点知识。在学习中反复朗读曹刿说话句式,思考文章的线索分别是什么?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的写作手法?深入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语法结构,在学习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提高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文中难懂的句式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翻译,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促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善于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动力。学生在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文言文学习感悟古人的生活态度,学习古人的伟大胸襟。学生在课堂上配合语文教师教学,减少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邱九明.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55.
  [2]刘忠梅.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4.
  作者简介:
  吴晓红,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十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8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