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言文合一”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重“言”与“文”并重,通过扎实开展字词句引导分析记忆教学,促进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通过“言文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融合;并重;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13-02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语文思维探究和理解、作品审美和鉴赏及创造、文化理解和传承等素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文言文教学完全囊括了上述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其中既有“言”的,又有“文”的层面,不可或缺。因此,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必须“言”和“文”并重,突破文言文字词教学功利性的局限,改变长期以来偏重字词教学,赋予乏味的文言字词以更多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读中感“言”悟“文”
  学习文言文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即通过念、熟读、背诵将古文与对译的现代文进行“言”的字词句实记,领悟文言文作品所表现“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文言文具有优美的韵律,古人就是结合文言文的“乐感”通过吟唱来诵读文言文。文言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诵读这一简捷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文中重点字、词、句,强调读准字音、节奏、情感,扎实做好“言”的训诂实记教学。同时,明确学习目标须通过诵读实记字词句对文章进行释义品读,欣赏文言文作品的美感。这时,要适时将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历史故事的形式进行渗透讲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文言文作品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体悟作者及作品表现出来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的心理,首先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文中“齐国”的情况,简要向学生介绍战国时期各国纷争,贤臣尽职进谏,君王有风度地纳谏的历史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先通读全文,要求诵读到了“熟读”的阶段,要从文章中心思想的角度品评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寓意,对难于理解掌握的字词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教师最后对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如“今齐地方千里”的断句解释问题,有的学生解释为“现在齐国的地方有上千里”,这显然是因为断句错误引起的,教师可以对此句进行节奏划分,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今齐/地方千里;今齐地/方千里。学生对这两种划分进行反复的朗读、探究时,教师渗透文言文中的古、今字词的差异,从而促进学生明白古文中的“地方”实为两个词,这样,较好地通过“读”帮助学生理解
  了“言”。
  文言文诵读教学的设计不能仅引导学生实记文言字词对译的意义和用法,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还应在诵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文”的布局、写法、用词、主题文化思想以及表现形式等精妙知识的学习。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待学生全面掌握“言”的知识后,教师应随即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深入探究讨论文章反映的主题思想,体会讽喻说理的写作手法,分析邹忌、齐威王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古代讽谏国王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通过各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文章主题思想[1]。
  教学中,教师应对“读”进行精心的设计,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顺序上采取先粗读后细读,弄清“言”的相关知识,然后再从文章的层次和角度上对“文”的思想、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赏、品、悟,通过“言文并举”达到“言文合一”的学习目的。
  二、改比中强“言”析“文”
  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总是感觉不够深入,尤其是对“言”的学习,如果一段时间不温习巩固就会淡忘。开展“言”的字词赏析教学时,运用改写后比较的方式则可以较好地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改写比较教学法即是对文言文中关键字词按照学生随意的理解进行则删除或修改,引导学生对改写前后的两句话进行对比感悟,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原文字词运用的妙处,即强化了字词的记忆,又较好地体悟了“文”的运用。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写景和抒情的句子进行理解,对比喻手法的运用进行掌握。学生对照教材的注释能够理清比喻的本体、喻体,进而掌握句子的比喻用法。但这种掌握只是表面的,并不深刻,容易忘记。若运用改写比较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则效果会事半功倍。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字删除,这时让学生对比感悟改写前后的句子,感觉改写后的句子感情色彩清淡无味,少了“盖”所表达的“原来是”的惊喜之情。如果将“盖竹柏影也”改为“盖杨柳影也”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当学生感觉没什么区别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人对“杨柳”与“竹柏”的感情轻重,以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启发学生感悟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内涵,足见运用“竹柏”深刻的寓意。通过改写比较教学,学生既对文中的字词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又感受到了作品在“文”方面所表达出来的思想主题,这样强“言”析“文”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了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2]。
  三、提问中品“言”赏“文”
  提问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手段,初中文言文开展“文言并重”教学,教师需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品析记忆字、词、句,通过问题反应出来的文化思想和感情看法来欣赏体悟“文”的内涵。
  (一)找准问题切入点进行提问
  课堂提问切入点找得准,所提问题能够充分反映出“文”与“言”的重点知识,且学生分析回答问题又不感觉突兀,这样的文言文课堂提问方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先提出“文”的相关问题,学生理解掌握“言”的字词句的内涵后,引导学生向“文”过渡,学生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了“文”的知识,达到了“文言合一”的并重目的。
  (二)依据逻辑顺序进行提问
  文言文难学,不易理解记忆,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要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问题,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如教学《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陋室何陋之有?”“陋室何陋之有!”这两个问题虽只有一个标点的差异,但学生需要对文中的字词句进行深入理解掌握,体悟出作者所表达的主題思想才能圆满回答这两个问题。
  总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文言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引领,围绕“言”和“文”两个层面将“字、词、句”与“思想和文化内涵”融合并重学习。翻译实记字词句时,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具体情节出发;学习文章布局和体现的思想内涵时,要侧重从某个重点词、句入手,做到“言文合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语言思维,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素颖.言文并重,言文合一[J].语文教学通讯,2013(Z2).
  [2]黄厚江.文言文该怎么教?[J].语文学习,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