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之下,情境教学可以说日渐成为了目前教学的主要方法;尤其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通过将生活化的情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125-01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少教师所采用的大多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对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课堂效率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一、导入生活化情境,实现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无痕对接
  在讲授新的学习内容时,如果能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导入其中,不仅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而且也能使教师较容易地开展新的教学内容。
  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教师在课程讲授之前,就可以提前收集和整理相關的天气资料信息、近期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图、剪辑相关的天气预报视频等教学资源,并在课程正式学习之前,将这些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而学生也很容易被这些内容所吸引。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在相互的讨论和交流中将何为天气、为何长辈们如此关心天气、描述天气应用哪些词语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导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在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后,也会对这些生活化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生活化情景导入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为核心。当然,也可以提前给学生下发相关的学习资料以此来弥补相关知识的欠缺和不足。同时,在导入生活化情境时,教师所列出的各项导入性问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层次性,进而可以让不同学习层次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转承生活化情境,实现对知识与能力的深化学习
  对生活化情境教学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转承,进而达到学生对知识和能力深化学习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要给学生造成在学习内容的转承时太过突兀的学习感觉,以此来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打开,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推进。如在“自然灾害”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其类型和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在讲授干旱这一气象灾害时,就可通过这一灾害在我国空间和时间上分布规律的讲解,进而来引导学生对相关解决措施的思考。在这一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就可结合干旱灾害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城市内涝产生原因及解决手段的自主性学习和思考。教师还应对其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补充,并在此过程中维护好其回答问题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转承生活化情境教学时,教师的主要作用便是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因此,在将生活化情境运用到学习内容的转承上时,应重视生活化案例和学习内容的关联性。
  三、总结生活化情境,实现对课堂学习效果的
  提升
  除了课堂导入环节创设生活化情境和在课程中转承生活化情境外,在每堂课程即将结束前利用生活化情境进行相关课堂内容的总结,也是有必要的。教师应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左右对课堂学习内容展开总结,并根据具体实际,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其中,以此来促进学生发现整堂课程学习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帮助学生理清学习内容之间的脉络关系,使其对课堂所学有更好地掌握。如在“长江三角洲”内容的学习中,在整体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就可以从土壤、气候、水源、地形、城市发展等各个角度来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程所学以及自己的理解,同时结合所学过的自然灾害等内容,分析长江三角洲之所以容易出现自然灾害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导游、招商引资的相关人员等角色,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独具的旅游资源和城市发展优势等,以此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面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死板且单调的现状,将生活化的情境运用其中是尤为必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导入、转承以及总结,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