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化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进程的加快,全国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在进一步强化。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相比十多年前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知,初中德育教育的改变势在必行。人们常常在讨论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什么策略可以进一步加强它的实施,所以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概念 — “生活化策略”。本文将简要讨论生活化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实施。
  生活化策略 初中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158-01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在文化修养上的教育与学习,从古时的八股取士过渡到现在的中考、高考,从儒道法墨等各大家的百家争鸣到当今的世界各地文化的融会贯通,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科幻小说现代散文。当前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世界各地活动相当频繁的时代,实施初中德育教育的方略必须有崭新的方向,而在初中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实施生活化的策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1.以教材为载体,使课堂生活化
  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初中课堂往往是死板的,学校为了应对应试教育通常会布置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往往就是被迫学习,却缺乏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上铃声一响就“开门见山”,直接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使学生对某一篇文章留下刻板印象。在某一堂课上教师因为所带的班级较多,为了平衡其他几个班级的进度而突然加快教学进度,甚至完全不顾学生是否能接受的现象数不胜数。例如笔者就听说过一个英语教师,在上到英语教材中《Season》这一章时,翻开课本就“快进模式”地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内容,其中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四个季节,完全可以添加许多有色彩的故事,并且延伸到其他的单词中来。如春天“Spring”一下子就可以联想到百花齐放“flower”、百鸟齐飞“bird”,以及其他有趣的东西和动听的故事,但她却赶进度,让学生们大声朗读之后便一概而过。我们知道,一切的文化教育来自生活,源于生活,并为生活的发展打下基础。中学生经历过小学教育有一定的德育教育基础,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习更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
  教育这件事本身就不应该是抽象的,特别是德育方面,应该是生动具体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的实施中把教材当做工具、把课堂当作实战基地,拓展课程的知识面,加强初中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例如在上到《farm》一课时,教师可下载描述村庄优美风景的短视频,使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还可以巧用联想法,想到全球变暖,想到有人在战争与和平的夹缝中生存,使学生接触实时、关心时事。通过表演和问答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帮助大家加强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教师把一堂课变得有生活化策略,必然会使学生发现校园中的文化教育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
  2.加强网络监管,利用网络
  信息化的普及使现代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网络上鱼珠混杂,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经过专门的处理,其虚假性和负面性都会对没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生殖诱导学生去做违规违法的事情,这与我们所说的贯彻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是逆道而行的。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群体高度关注网络绿色化。
  与此同时,初中生在这个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学校可以组建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发布有关德育的相关内容,并且强制学生们观看;再或者政府及相关的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发布一些讯息,宣传德育文化,教导初中生们积极的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不但可以从大范围内解决生活化策略进入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初中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在网络上学生不但可以在学校中学习在家庭中学习出门,同样也可以享受德育教育的资源。家长父母同学生一起观看关于德育的视频内容,在平台上一起阅读有关德育的故事,参与平台发布的有关德育的活动项目,在生活化的策略当中,不但是学生,成人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德育教育,大大加强了生活化策略的效率。
  3.建立奖励机制
  《朗读者》一书中的序言中有提到,人生最大的乐趣来自阅读名篇佳作。这个乐趣是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的。不论是成人还是孩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教育文化都是势在必行的.中华上下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德志文化是至今仍受用的。其中,儒家思想说到过健全建立奖励机制。
  有些人会说,孩子夸多了骄傲自私,实则不然,儒家的创始人以及私塾教育的创始者孔子曾说过至理名言:言传身教和因材施教。 笔者在本文所说的奖励奖励机制并不是说,在各个方面溺爱孩子,而是要密切关注初中生的自尊心和德育感,逐步地使学生在心里面接受德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自我意识中默认德育和智育是同样重要的,做到有褒有贬、多褒少贬。
  4.结束语
  不难看出,以上几点都是相辅相成的。初中生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智力与德行都在这个阶段发生较大改变,但同时受外界影响较大,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学习也缺乏一定的主动性,所以在学习时更需要得到相应的引导。
  參考文献
  [1]周伟俊.小学生德育教育全面开展 [J].新课程,2018(2):28-38
  [2]温川. 生活化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实[J].新课程,2017(2):78-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402.htm